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嵌l词"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玉梅 《中州学刊》2007,(3):249-251
"嵌l词"是很早就活跃于汉民族口语中的一种语言现象,它较为普遍地存在于多种汉语方言中."嵌l词"与少数民族语言无关,并非北狄人改造汉语复辅音才产生的语言现象.实际上,"嵌l词"是汉语中早已存在的缓读分音现象,是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孙益民 《云梦学刊》2004,25(3):103-105
湖南湘阴话的子尾词特别丰富。“子”字在湘阴话里有[ts尢41]、[·ts尢]、[·li]、[tse45]四种语音形式;子尾词有双音节的,也有三音节、四音节的;子尾有成词、别义、小称等语法意义。研究子尾的语音形式与语法功能,可以进一步展示湘阴话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三音节词是一个特殊的集合体,从数量上看,汉语里三音节词有增长的趋势.它既具有与占汉语词汇绝大多数的双音节词所共有的某些属性、特征,同时又表现出区别于双音节词以及其他词汇成分的特殊之处.从三音节词的语法功能入手,对其词类分布进行比较系统地、全方位地考察,可使我们对三音节词的词类划分及每个词类的功能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就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易与汉语混淆的几对辅音进行了英汉对比研究 ,首先将英语中的三对爆破音同汉语中相对应的音进行对比 ,其次是英语半元音 [w]与汉语声母W的对比 ,最后是英语边音 [l]和汉语舌尖边音 [l]的对比。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汉语词的双音节化及其发展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音节词占优势是现代汉语构词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必然趋势。除了语音简化的因素外 ,人们还应更多地考虑到其他方面的重要因素 :社会的发展和语言交际功能的需要在词的双音节化进程中起了推动作用 ;汉族人民对对称机制情有独钟的民族心理情结 ,及其在双音节化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催化剂和原动力作用 ;现代汉语构词手段的灵活多样 ;短语凝结成简称或合成词 ;双音节化在人民群众口头语言和词语运用中的强大魅力。词的双音节化是汉语词汇不可逆转的内部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郭永亮 《南方论刊》2008,(9):64-64,61
中古时期,由于汉语语音系统的简化和其他一些原因,导致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同音词,使原先不同的词失去了区别。以单音节词为词的主要形式的状况发生了变化,汉语词汇从以单音节词为主逐渐发展为以双音节词为主。在这一过程中,同义连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双音节词构成方式。然而,同义连言这种构词方式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在判断一个双音节词是否为同义连言时,我们应当以慎重的态度加以考察,以期正确地理解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南官话、湘语、江淮官话、平话等汉语方言有一个表"肉"义的ka音节词,常用于儿语中。从声韵调方面看,汉语方言中的ka没有汉语来源。通过与汉藏系语言比较,ka与苗语川滇黔方言十分接近,应来源于苗语。  相似文献   

8.
汉语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非常丰富。文章列举了"右扩式"亲属称谓词的表现形式,总结分析了其构词特点。指出"右扩式"称谓词除了"中心语素 词缀"这样的构词方式之外,还有其他的构词方式,如:"中心称谓语素 与之称谓含义相同的语素"等,并指出"右扩式"亲属称谓词中表示姻亲关系的居多,在语音表现上不受双音节基本音步规律的限制,多为三音节。  相似文献   

9.
汉语和汉字的互动与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和汉字的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类型:文字与音节、语素对应,形音义一体,结构立体化。汉字适应并参与了汉语的演变:不断调整字音和字形以适应意义的扩展,形成单音的核心词和开放的多音词的巧妙配合,字义虚化生成语法模式。在汉语发展历史上,汉字为贯通古今南北、保持汉语的统一,传承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汉语和汉字缔造的"单音节""非形态"的特征值得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是上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新词新义,形成一批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语词。以《齐民要术》的双音节词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新词新义进行考察,可见到这一时期产生的新词新义及它们的发展演变,探讨这些双音节词在汉语史中的承传情况。  相似文献   

11.
借代词是人们运用借代方法创造的词,其在音节、词义、语法方面与运用其他方式创造的词相比既有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借代词以其共性存在于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之中,又以其个性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外来构词词素成因、特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十年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和语言交际的迫切需要,现代汉语中"卡"、"吧"、"的"、"秀"、"族"等外来构词词素出现并逐渐融入现代汉语.它们凭借极强的能产性构成了一系列的词族,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产生了巨大冲击,具体表现在:现代汉语词语多音节化趋势加强;促进了现代汉语词汇词缀化或音节词素化倾向;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构词的方式,致使构词方式多样化.现代汉语外来构词词素及其产生的词族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进一步完善了现代汉语的交际表达力.  相似文献   

13.
李建廷 《兰州学刊》2013,(5):180-183
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能分训的双音节单纯词。魏晋南北朝碑刻贮存了大量的连绵词,并且很多连绵词都具有多种形体,对于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笔者试图对魏晋南北朝碑刻中部分连绵词的同词异形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以期呈现出魏晋南北朝碑刻中部分连绵词的使用情况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潮汕方言中有不少所谓有音无字的口语词,其中一些往往是常用词。这些词多有本字,但其常用字音与口语词读音相去甚远,一般人很难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读音联系在一起。本文考释了27个口语中常用的"有音无字"音节的本字。这些音节通常保留了古代不同历史层次的读音,是研究汉语语音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5.
论插词结构     
一、插词结构的性质汉语词汇中有一种由两个双音节合成词的四个语素或者由一个双音节合成词的两个语素和两个单音节词穿插起来构成的语言结构,如“奇怪”和“形状”这两个双音节合成词的四个语素穿插起来可以构成“奇形怪状”;“寻觅”和“踪迹”这两个双音节合成词的四个语素穿插起来可以构成“寻踪觅迹”;“奢侈”这个双音节合成词的两个语素和两个单音节词“穷”、“极”穿插起来可以构成“穷奢极侈”;“嘲讽”这个双音节合成词和两个单音节词“冷”、“热”穿插起来可以构成“冷嘲热讽”;”推诿”这个  相似文献   

16.
从发音部位看,英语和汉语中的[f]音都是唇齿音。相对于其他辅音和声母,其发音更靠近口腔外侧,将其归为“外围音”之一。以[f]为首辅音的英语单词和以[f]为声母的汉字在语义上存在着大量以“外围义”为核心义的对应词群。这些对应语义词群表明这些词的发音部位与语义之间存在着象似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六种海外华语教材为对象,从等级分布、使用频率、音节情况等方面对其中"共选词"进行具体分析,探讨有关词汇选择的若干原则。编写海外华语教材,选词要注意收入一定数量的基础词汇,基础词汇的编写应充分考虑《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词汇等级、词频、音节分布等因素;其次要收入海外华裔社会中较常用的词,同时兼顾吸收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词语,以及一些文化词和新词新语等;此外,也应考虑教材生词的系统性与难易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有一类反义并列式词语在句中做状语的现象,这些词都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的语素组成,如"旦夕"、"东西"、"前后"、"左右"等。虽然在句中它们都是作为双音节副词用做状语,但是这些词语的起源不同,发展也不平衡。考查发现,它们的演变脉络呈现出意义由实而虚、结构由松散而稳固的规律;而意义的变化和句子结构中位置的改变是它们发生词化、语法化现象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轻声是汉语中的一种非常普遍和非常重要的音变现象。汉语中相当一部分轻声词就是通过轻声音节与相对应的非轻声词区别彼此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这就是轻声辨证作用的集中体现。充分认识轻声的这种辨义作用,对汉语的实际运用(如朗读和口语表达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贾迪扉 《殷都学刊》2004,(2):109-112
"后门儿"笑话儿"等词中的"儿"当看作特殊词缀.除了不自成音节的特性之外,"儿"的特殊性还表现在构词、表义和修辞色彩等方面.其特殊作用可以概括为改变词性,变不成词语素为单音节词,变两个本不能组合成词的语素为双音节词,调整词形,区别词义,增加感情色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