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关于自然资源的价值,我国学者长期以来都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自然资源不是劳动创造的,因而不具有价值。但如何界定价值,近些年来很多学者也提出不同观点,有些认为我们不能以劳动价值论去认识自然资源的价值,而应该从自然资源对人类的效用去理解其价值。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价值理论,以重新认识自然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价值论与自然资源价值决定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认为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定义中,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是缺失的.从表面上看,这种观点没有错.但从发展的角度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已经包含了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决定的思想,可以成为解释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决定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如何运用法律的手段调整由自然资源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大家的共识。然而在自然资源立法体制上存在许多不同的意见。本文在对各种观点和我国自然资源立法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自然资源基本法的观点,并且对其基本原则进行了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价值刍议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自然和自然资源不是劳动产品 ,向来被认为是无价值的。这种观点在理论上不能成立 ,在实践上也非常有害。人类的劳动无疑是商品等经济物品的价值源泉 ,但没有理由说孕育了并一直养育着人类的自然和自然资源反而没有价值或者不是价值源泉 ;自然资源数量有限且正在变得稀缺的现实使这一点变得更加无可置疑。承认和珍惜自然和自然资源的价值 ,尊重其创造价值的作用 ,就是承认和珍惜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价值: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资源无价值这一传统的价值观是对马克思自然资源价值思想的片面理解,是简单的一概而论的结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害的。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相关论述,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依据,具体地分析马克思自然资源价值思想如下: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看,在非商品经济社会,自然资源没有价值;在商品经济社会,自然资源有价值。从自然资源的生成和利用来看,在生成上自然资源没有价值;在开发利用上自然资源有价值。从自然资源的种类看,部分可再生资源没有价值,不可再生资源和部分可再生资源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面对日益凸显的自然资源危机,“自然资源价值”论作为一种颇具影响力的环境主义思潮,强调只有通过“发展”劳动价值论来确立自然资源价值,借助自然资源市场化,才能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来看,“自然资源价值”论不仅在理论前提上误解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理论导向上依赖不彻底的自然资源市场化方案,还在理论基础上沿袭了古典经济学的无偿自然观。实际上,自然资源作为天然存在的有用物质没有价值,但可以有形式上的价格。彻底解决自然资源危机仍需依赖资本逻辑的克服,而不只是自然资源的市场化。自然资源是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财产,不是理应被纳入市场体系的商品。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剖析“自然资源价值”论的多重内在缺陷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与建构。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保护是应用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已有长足的发展。然而,我们人类今天所面临的情形是:一方面人类的理性与智慧还不足以了解和控制其活动的一切后果;一方面人类对大自然的利用已引起了自然平衡的严重失调。因此,就这种科学滞后于实际的情形而言,仅仅依靠自然科学与技术并不能有力地解决资源保护问题,只有让各级政府与公众普遍省悟到人和自然景观是一个整体并给予各种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以道德、经济和法律的制裁,这个问题才有可能解决。要形成这种共识,哲学与其他人文学科也有着不可推诿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社会上似乎出现了马克思时代所没有的新的经济现象,这就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劳动价值论的关注。应该如何看待科学技术、自然资源及各种非劳动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服务型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如何看待这些因素在价值分配中的应得问题?围绕以上问题学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特别是与价值创造主体分析密切相关的价值分配问题,成为人们研究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资源开发领域中,资源所在地的地方社会和经济利益以及(可持续)发展事宜是一个持久的关注焦点。2009年,联合国《自然资源论坛》(Natural Resources Forum)杂志邀请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就"源于自然资源开发的财政收入如何才能更有效地用于资源所在地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发表观点,并在当年的第33卷第245-249页刊登了13个人员或者单位的观点。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已进入第二个10年,而自然资源的开发在事实上成为支撑和拉动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也是显示西部大开发成就的亮点;然而,现实是西部生态环境从总体上有呈不断恶化的趋势,并且成为阻碍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了解就"源于自然资源开发的财政收入如何才能更有效地用于资源所在地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域外的观点(包括其中一些片面的观点),不仅有利于中国学者和决策者更加开阔视野、更全面的审视问题,而且还能起到"他山之石"的效用,从而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统筹兼顾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征得《自然资源论坛》许可,本刊特邀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胡德胜博士对该文进行翻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价值?价值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有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劳动是一切价值(无论是劳动价值还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只是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自然界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第三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人类天生赋予的、意识决定的,意志与理念决定价值的存在与否。马克思通过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和批判,建立了比较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劳动决定价值。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新时代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新的内容和意义,而在当前发展中继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在发酵工业生产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微生物的生存利益与人类的经济利益 ,也就是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和人的主观意志 ,既是对立的 ,又是统一的 ;发酵工程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工作就在于努力促使对立向统一的转化。“微生物生物机器”的创新思路和发酵工程的生物学理论 ,为促进其转化提供了一个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12.
体育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文化概念,把人类从事的体育事业和体育运动归溯到思想文化领域中来,将体育文化产品和体育文化服务,满足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客观需要,同社会经济紧密相联,体育文化消费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消费活动,对于影响人类的精神世界、审美意识、价值观念、创造能力、文化生活、生活质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体育文化消费规律的研究,对于推动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体育文化消费活动都将产生深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地域根植性是企业集群的重要特征,根植性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企业集群的竞争力及其流动性.本文深入分析了根植性对企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及其导致的效果,并对基于根植性的企业集群培育策略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自然是人类最早的家园,对于自然的观念必然会影响到人类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和方式.经济学中关于商品价值问题的争论,不仅与各个理论特有的研究范式密切相关,而且这些研究范式又与其特有的关于经济活动中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目前正在形成的生态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和研究范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适度人口"的分野与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适度人口"分野为宗旨各异、观点和立论对立的两大流派."经济适度人口"的宗旨是追求"最大收益",立论基础是"需求创造供给"和技术替代,通过人口的适度增长、"有效需求"的保持和对资源限制的克服,使经济不受限制地增长而达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但有限性却无疑会摧毁她的根基;"环境适度人口"的宗旨是追求人口与环境的均衡,立论基础是有限性和"供给决定需求",通过"双零增长"把人口和经济规模控制在自然的限度之内,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人类主导的人口与环境均衡对生物的灾难性和人类的危机性,则使其对均衡的追求面临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6.
哲学在其本性上是思考人类生活及其世界的“价值问题”的理论。哲学范式的转换,从根本上取决于人对自身生存发展、生命本质的意义、实现方式和内容的改变,体现人类对自己生存命运的关注,对理想境界及本性完善的价值追求。纵观西方哲学形态演变的历史,可以认为是从“实在论”范式向“价值论”范式转变的历史。当代价值论范式转向的实质,就是要从“实在论”思维范式中解放出来,走向一种立足于人的价值性活动的哲学思维,进入价值论所面对和关注的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创造人与社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所需要的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17.
南极生物遗传资源具有极大的经济和应用价值,各国积极开展南极生物勘探活动和激烈的资源争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南极遗传资源的法律属性、利用与保护等问题上持有不同的政治立场,并展开了激烈的国际争论。国际上并无专门的关于南极生物勘探及其遗传资源的法律文件,现有的国际法律制度对此均有所涉及,但在适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南极生物勘探及其遗传资源相关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个国际文件就可解决的复杂问题,因此须扩展适用区域制度和公海自由原则,发挥联合国的宏观作用,扩展全球公共利益的范围,广泛应用人类共同遗产原则,并在国际法和南极条约体系的协调和融合下寻求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类只注意到了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对经济活动的贡献,忽视了一些非有形物的能力方面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基于大的自然环境观,将环境中的有形物部分和能力部分结合起来,根据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融合的要求,从更正生产要素理论对环境的狭隘性认识出发,阐释了环境生产要素化的基本观点,剖析了环境生产要素的广义和狭义概念,重点分析了环境容量生产要素化的内涵,并提出了环境容量生产要素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相似文献   

19.
防灾减灾建设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21世纪的主题.防灾减灾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缩小东部与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自然因素,论述了防灾减灾建设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确保实现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涉及"人"与"经济"两个意义相异又相互依存的世界,而其本质则是作为主体的人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的价值与地位问题.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与终极价值,不是物质,也不是偏好满足的效用,而是人的快乐;经济发展的终极约束不是自然资源,不是货币资本,而是作为主体的人力资本自身.这是人与经济的本质关系.终极而言,经济发展中的成本与收益是归结于人类自身的.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而且还是实现自身目的的根本手段.这一将目的与手段皆抽象为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来解释经济发展的观点,是人本经济学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全面确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理论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