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以岳麓山家庭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获取相关数据,应用SPSS17.0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同类型家庭到达岳麓山时间主要集中在14:00之前,停留时间在半天之内,消费偏少;不同家庭出游目的不同但主要游览线路相似性较大;岳麓山类似景点较多,科普教育功能不完善。最后总结岳麓山在满足家庭群体游憩需求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民城郊游憩偏好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从原有的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转变到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其中旅游偏好研究是旅游市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居民偏好不仅有利于预测居民的旅游行为,而且有助于规划和营销居民喜爱的旅游产品.文章以长沙市居民为研究对象,基于对长沙城市居民的城郊游憩偏好的问卷调查,对长沙市居民城郊游憩偏好与居民人口学特征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提出了与调查所反映出的居民的偏好相应的城郊游憩产品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与游憩行为的研究是当代社会深层次的进步的体现,并且城市居民是游憩市场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另外对于他们的研究对于游憩市场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还可以对未来的游憩市场规划做好细致的划分。研究表明,适当的休养和娱乐不仅可以促进人们的各项身体机能保持稳定,这是一种良好精神状态的体现,同时还可以帮助解决人们紧张生活与疾病所带来的问题。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与游憩行为出发,针对不同的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去研究其游憩行为,通常来说,主观幸福感的程度不同,其游憩行为方式也多种多样,对于出行的交通工具以及花费、出行的频率、所游憩的时间长短、各种出行开销、所获取信息的渠道等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就是就这些内容做出相关的分析研究,进而得出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与游憩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拓展,城市游憩用地在城市空间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受制于游憩用地管理体制和规划实践滞后的局面,我国城市游憩用地研究还有待突破。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游憩用地相关领域的研究综述,找到国内城市游憩用地研究的薄弱环节和可能的研究方向。梳理了目前国内外游憩用地管理的体制,归纳出了目前国内外城市游憩用地研究的5个内容:概念和内涵的探讨、理想模型的构建、城市游憩用地需求的研究、城市游憩用地指标的研究和城市游憩用地的分布规律研究。通过对比发现,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还有较大差距,尤其体现在理论构建、需求和指标研究方面。指出了国内游憩用地未来可能的4个研究方向——指标体系、游憩需求、布局规律和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5.
北京山地森林游憩中游憩者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更好地促进北京山地森林游憩活动的开展和森林游憩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北京市民到山地森林景区游憩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统计得到游憩者在森林游憩活动中的出游次数、目的、组织形式、出游季节及时间、对北京周边森林游憩景区和游憩项目喜好等各方面的情况,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段、职业和收入的游憩者在游憩活动中的差异。最后,在北京森林公园总体布局、游憩区及游憩项目建设、游憩区内风景游憩林培育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京周边山区森林不仅在生态防护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还是丰富的风景游憩资源。研究和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其大力发展森林游憩以减轻居民生活和心理压力,使其在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带动周边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得到游憩者对景区道路、景区设施、林内游憩设施、风景林外部特征、游憩林内乔灌草生长状况和游憩空间设置等方面的喜好,进一步提出北京山地风景游憩林景区在风景林经营、游憩林营建、游憩道路及游憩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建议,以期促进北京山地风景游憩林的营建和北京森林游憩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合肥丰乐生态园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形式对生态园内游憩行为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青年人和中年人成为生态园的使用主体,他们在生态园中的主要活动目的是休闲娱乐、增长见闻、寻求新知,对生态园的不满意度集中在安全存在隐患、基础设施不健全、娱乐设施不全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环城游憩带是旅游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对环城游憩带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探讨,以昆明市为例,对昆明市环城游憩带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昆明市环城游憩带的长远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居民城市森林游憩需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长沙市居民城市森林公园游憩需求特征调查分析,发现长沙市居民的森林游憩需求旺盛,在时下众多旅游休闲活动中,城区森林游憩活动成为首选。城市居民希望远离繁忙、喧嚣的日常工作生活环境,亲近自然,享受森林之美,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在放松精神、愉悦心情、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等生理、心理、保健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城市居民希望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城市森林游憩的适度开发,为游憩者提供更好的游憩活动和服务设施。这一研究将为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森林公园、改进和完善森林游憩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居民城市游憩需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对武汉市居民的城市游憩需求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目前武汉市居民的城市游憩出游意愿和花费意愿较低,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居民游憩动机、偏好、时空需求不同。  相似文献   

11.
随着植物园"旅游经济"的发展,植物园在承担植物科学研究及科普功能的同时,也成为公众日常休闲的重要绿地。本文选取南京中山植物园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游客满意度进行研究,探寻影响植物园游憩功能的显著因子,为未来植物园规划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游客对南京中山植物园的游憩功能达到基本满意水平。其中,植物物种多样性、景区分布、建筑景观、声景观的满意度较高,滨水景观的满意度评价值较低。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发现植物色彩丰富度、科普场所、科普内容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显著因子。运用IPA图对16项评价因子进行重要度-满意度分析,并对各象限内的因子提出改进方向。最后基于游憩功能满意度评价结果,提出改进策略:加大对植物园休息设施、卫生设施、娱乐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的投入;更新科普方式,增添特色游憩主题园区;完善现有道路体系,增强对北部专类园的可达性;增加色叶植物的种类、提高色彩丰富度等。以期为中山植物园游憩功能的优化及其他植物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调查研究了颐和园和北京植物园水景植物的使用种类与频率,对比分析了两种类型园林水景植物配置的特点,总结了两者水景植物配置的基本规律,最后针对水景营造原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香山公园和鹫峰森林公园游憩承载力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宜居城市”的战略目标,北京市山区森林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市民的森林游憩需求。选择香山公园和鹫峰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游憩承载力的对比研究。在2008、2009年问卷调查和实地踏查的基础上,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两个景区的空间、生态、设施和社会承载力以及整体承载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香山的合理空间容量为13000人次/日和4745000人次/年。在空间和设施方面香山为适载或超载(高峰期),生态和社会承载水平为超载,整体承载水平已接近饱和。鹫峰的合理空间容量为12350人次/日和4507750人次/年,鹫峰森林公园除设施为适载状态外,其他3个方面均为弱载。建议打造大西山风景游憩区,加大鹫峰等森林公园的建设力度和宣传力度,引导市民前往这些相对弱载但很有特点的游憩地休闲游憩,以缓解香山等游憩地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庐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70年来已开辟植物专类园(区)14个,形成了良好的园林景观氛围。系统地阐述了该园植物专业园及景观区的建设及管理,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体育具有独特且丰富的娱乐特质,对其特有的娱乐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将其娱乐价值归为四类,它们分别体现在中国传统体育与传统节日庆典的完美结合、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促进大众获得自由感和幸福体验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体育中游戏特质的完好保留.同时提出广泛搜集整理富有娱乐价值的传统体育项目,结合时代特点将其在全社会开展普及,可以为大众提供更多健康的休闲娱乐手段,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对上聚源农业观光园药用植物园及其周围环境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与园林艺术,阐述了药用植物园的规划宗旨和原则。并根据其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一环五带"的规划结构,由此将药用植物园划分为8个景区。同时深入探讨各个景区的规划选址、景观设计和种植规划,突出药用植物园集文化、科研、旅游、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利用SPSS软件,以宁波市11个县区为观测对象,对休闲渔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投入和经济效益是评价休闲渔业经济发展水平最为有效的两大指标,加大对休闲渔业的技术投入和做好整体规划与局部规划是提高休闲渔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江南水乡休闲绿道建设——以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绿道及休闲绿道研究情况的分析,探讨了休闲绿道建设的意义,阐述了休闲绿道对于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的特殊作用,强调了节能环保的非机动车道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花桥地区独特的气候及地理风貌,将休闲绿道引入到花桥的新城建设中,并针对其江南水乡的地域特色提出了休闲绿道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