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悠然 悠然     
一个人,不会简单得被一眼洞察,却可以复杂得连自己都捉摸不透。 (一)十岁 悠然的父母在她十岁时外出打工,她寄居在爷爷奶奶家。  相似文献   

2.
九月菊香     
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叫“麦儿”的小姑娘,她一岁的时候,失去了爱她的爸爸妈妈,年老的爷爷奶奶艰难地把她抚养长大。在这个山峦叠翠、幽静然而原始的地方,有一个叫刘恋的女老师,用她那美丽的眼睛关注着野菊花般的山里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1980年,季冠霖出生于天津的一个京剧世家,从四五岁开始,她便在父母的教导下练习京剧的基本功,并且练就了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上学的时候,一群说天津方言的孩子当中,只有季冠霖总是讲普通话,为此,老师总喜欢让她在课堂上朗读课文,还让她参加一些朗诵比赛或是主持学校里的一些节目。  相似文献   

4.
传奇孟小冬     
她不是梅兰芳世界里的主角,却是京剧史上被神化了的“冬皇”。绚烂的舞台背后,是她一生都有顺遂的婚姻和半世的忧伤坎坷。  相似文献   

5.
京剧文化研究的新收获──读《中国京剧习俗》罗福腾京剧作为"国粹",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民的喜爱与关怀。且不说二百年来有多少人为表现她而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心血,光是对她的历史、她的艺术、她的美学等方面的研究就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对...  相似文献   

6.
《新少年》2010,(1):21-21
你和《新少年》交朋友好几年了吧?你知道吗,《新少年》已经60岁了。在过去那么多年,她的名字还叫过《好孩子》、《红孩子》和《红小兵》。你的爷爷奶奶一辈和爸爸妈妈一辈,也一定读过她。  相似文献   

7.
《华人时刊》2012,(Z1):41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本地资深京剧演员林美莲获颁国家艺术理事会艺术学士奖学金,将以52岁"高龄"出国进修——接受正规的戏曲导演训练,回国后她将进一步推广京剧艺术。举止优雅的林美莲在当地传统戏曲界可说是无人不晓。她是著名业余京剧团天韵京剧社的创办人之一,除了表演,她还到中学教京剧。今年9月,林美莲将赴中国戏  相似文献   

8.
她9岁那年,哥哥考上了吉林戏校,就是从那时起,她发现京剧太美了,于是她也去报考,但没有哥哥幸运,初考,吉林戏校没要她;再考,锦州戏校也不要她;第三次考,门槛降低到朝阳戏校,她还是没能如愿。  相似文献   

9.
韩旭 《北京纪事》2013,(2):44-46
赵派是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先生创立的京剧旦角艺术流派。赵燕侠在继承苟派表演风格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突破传统技艺,唱念做打别具一格,深为观众喜闻乐见。她早年师从京剧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10.
韩旭 《北京纪事》2013,(3):53-56
<正>艺术离不开传承,京剧作为一门传统艺术,更需要后继有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演员代表了京剧艺术的未来和希望。而赋予京剧艺术未来和希望的重担,就落在培养年轻演员的老师肩上。初次见到李文敏老师,感觉她说话中气十足,神采奕奕,一点不像年逾古稀的人。私下里聊天她很幽默,时而开个玩笑,大家哈哈一乐,毫无代沟之感;可一谈到京剧、谈到教学时,她就像变了一个人,  相似文献   

11.
咪拉 《北京纪事》2010,(9):72-75
舞台上的迟小秋身段、水袖功底深厚,唱腔圆润、婉转,光彩夺目,是程派的标准传人。她在文艺青年中有大量拥趸,“迟迷”遍布各个年龄段。他们给她建了百度贴吧,建了豆瓣小组,让这位京剧名旦成了互联网的热门话题。舞台下的迟小秋气质高雅,待人温婉,在她所领导的年轻演员眼中是一位可敬的家长。  相似文献   

12.
城堡的秘密     
1987年梅奈尔刚满周岁时,父母在一次意外车祸中被夺去了生命。四岁那年外公维克多又去世了,而今梅奈尔已是个十一岁的小姑娘了,仍没有人向她提起爷爷奶奶——他们想必也早已过世了吧。  相似文献   

13.
我是你妈妈,你为什么不叫我 刘一祯本名刘巧珍,出生在湖南省安仁县的大山深处,家人以种田卖菜为生。她出生几年后,母亲何回秀又生下了弟弟和妹妹,吃饱穿暖成了大问题。住在县城的爷爷奶奶伸出援手,将刘一祯带到城里上幼儿园。从此母女关系便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爱出风头 1978年出生的王佩瑜从小就很有文艺细胞,母亲也非常有意识从这方面培养她。她小时候学过评弹,演过小品,练过书法,还学过琵琶。小小年纪,在苏州已经是尽人皆知的小童星了。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身为京剧超级票友的舅舅对她说:你会了这么多东西,但还不会京剧,这不算最厉害的。  相似文献   

15.
飘雪 《北京纪事》2014,(7):41-43
日前,北京京剧院举办的第三届“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如期开锣。这次参赛的演员行当齐全、流派纷呈,其中有前两届参赛的选手,也有本届新参加的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众多参赛者中,有一位特殊的选手——她出身梨园世家,白幼热爱京剧;她的学戏经历与众不同,又得到过诸多老一代京剧艺术家的传授;她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却没有在舞台上展现的机会,于是前往美国传播京剧,直到去年才回归北京京剧院。她就是谭氏后人——谭小羽。  相似文献   

16.
祖孙情无价     
为报复出轨的丈夫,离婚时,她无情地将孩子甩给丈夫,外出打工;无心抚养儿子的丈夫不久也远走高飞。不到两岁的孩子只得由爷爷奶奶抚养。8年后,孩子的母亲突然想领走孩子,爷爷奶奶宁要孙子不要钱。为带走孩子,儿媳与原公婆上了公堂。  相似文献   

17.
正4年前,26岁的高钰环用爷爷奶奶家二层小楼作抵押贷款创办的养鸡场,因一场大雪遭受毁灭性损失,1万只鸡全部被冻死。雪灾过后,她利用鸡毛创作的羽毛画也无人问津。困境中,她租住过3.5平方米的地下室,在免费公园摆地摊卖羽画。如今,她  相似文献   

18.
提起王树芳,北京城和国内的京剧观众是熟悉的,歌迷们也是知道的。为什么呢?因为她既能唱戏,又能阶歌。而且,两样都唱得好,准确、到位,游刃有馀。不但京剧的老旦、老生、青衣、花脸都能唱,地方戏曲评剧、越剧、豫剧、黄梅剧,以及曲艺的京韵大鼓也能唱,流行歌曲还能唱。难怪有人叫她“京坛一怪”,有人也叫她“京剧奇才”、“时髦老旦”,也有人叫她‘*坛红星”、“金嗓子”。唱腔多变头技巧,改弦更章露真功,王树芳赢得美国传来爨风骊雨般的掌声前不久,王树芳应“三岸文化交流协会”和《星岛日报》、《侨报》、《世界日报》的邀…  相似文献   

19.
2011年5月14日,是北京肢残人张秀霞圆梦的日子。她走进了京剧艺术的殿堂--梅兰芳大剧院,与中国京剧界名家李维康、耿其昌、赵葆秀等一起,同台演唱、演奏,残健融合,共庆第21个“全国助残日”。 站在梅兰芳大剧院的舞台上,演奏着京胡独奏“梅花新调”,听着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张秀霞的思绪穿越时空,酸甜苦辣的记忆打开闸门,与京胡的不了情在她脑海中回荡……  相似文献   

20.
韩旭 《北京纪事》2011,(6):44-47
乱世风雨,从艺蹇途 李慧芬(后改名李韵秋)出身于梨园世家,她祖父李永华先生和父亲李铁如先生都是在东北享名的武净。李慧芬儿时与父母以及姐姐李慧君、哥哥李元春在东北大连生活,当时父亲带着一家人在大连演戏。李慧芬深受家庭影响,从小就酷爱京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