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从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版权战略实施的角度推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对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版权保护的理论背景与现实困境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有版权法律给予保护,但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沿线的9个省市区版权申请量较低,导致版权贸易转化能力弱,以版权为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经济发展不充分,在国际贸易中版权被侵权时,维护自身权益和寻求法律救济能力不足;中国应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版权保护,企业利用版权创新来提升企业和个人的版权意识,并积极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版权保护战略,并培养复合型版权人才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以增强竞争优势;政府应有针对性地成立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版权研究机构,设立海外维权援助基金,在人才、税收等方面提供支持,建立健全与企业互动的版权海外维权援助机制,完善版权执法措施提高行政执法能力;行业协会应主动收集企业版权信息,形成合力来规范、协调和解决相关企业的版权问题,促进中国构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中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已成为全世界有关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创意城市的重要举措。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以“文化地产为保障、文化旅游为基础、文化创意为核心、文化传播为宗旨”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对提升地产品质,拉动地产行业回升,刺激国家经济活力也有着积极意义。山东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如示范基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缺乏统一规划,综合基地功能单一,产业集聚化程度低;各基地之间横向联系和合作不够紧密,存在重复建设现象等。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基地的集聚效应,必须创新政府管理形式;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打造品牌;重视软环境建设;构建完整产业链;重视人才培养,形成产、学、研通力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并且品质较高,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其起点作用。因此,本文就西安市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探讨,分析西安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力及优势,以及目前西安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最后对开发西安市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构想和设计,以期促进西安市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品牌和企业品牌一样,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塑造和开发,使其成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发挥其对城市发展的应有效用。通过对泉州海外交通历史脉络与海丝精神内涵的梳理,和对泉州建设城市品牌的优势、机遇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分析,提出在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泉州城市品牌建设应当通过加强海丝文化的阐释与表现研究,制定海丝文化发展规划,创建海丝文化产业政策环境,以及制定海丝文化品牌建设效果测评反馈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将海丝文化塑造为泉州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从而把泉州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城市,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大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皖北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成果显著,各市都制定并出台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产业项目积极推进,并成功打造系列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发展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文化产业意识不强,文化产业体量偏小,科技含量低,产业落地困难,专业人才奇缺以及体制和机制等问题。为发展好皖北文化产业,应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认真谋划项目,强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扶持国家级非遗艺术院团的发展;深挖地方文化资源,立足于本地特色;落实金融、土地等文化经济政策;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构筑文化强市建设的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6.
武汉具有丰富的历史、旅游资源,独特的生态、饮食资源,深厚的科研资源,文化资源优势显著。做好城市文化规划,保护武汉城市文化,加强武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丰富文化内涵,建设"旅游休闲"品牌;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提高文化产业科技水平;做好文化产业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是武汉市实现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培育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高度的文化自信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文化遗产众多,是一条拥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线路,对于传播和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构建区域文化遗产旅游合作机制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中亚五国居民的视角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国文化遗产旅游合作中参与主体处于低水平的"囚徒困境"和跨国文化遗产旅游合作潜力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指出,新时代要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旅游合作共赢,就必须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主动"的"三主"多元合作框架机制,彰显文化自信,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综合实力、城市竞争力和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其培育和塑造是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郑州市文化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但由于其文化内涵发掘不够,缺乏核心的城市文化品牌,致使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郑州市应依托区域多元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节事会展、演艺娱乐、影视动漫、名人故里等文化品牌,使之形成体系,并从政策、组织、资金、营销、人才等方面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皖北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产业项目积极推进,塑造了系列文化精品。尚存在皖北各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高度都较低,集约化程度不高,高层次人才缺乏,项目储备不足,体制和机制需要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为此,加快项目谋划,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深挖地方特色资源,推进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好旅游综合规划,整合皖北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路线;坚持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协调推进,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落实相关政策支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显得犹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历史境域和载体境域决定了国家文化安全引导的必要性.文化产业会对国家文化安全产生正或负的效应,主要表现在文化资源力、产业孵化力、流通传播力、产品认同力和经济政治贡献力五个变量上,而国家文化安全同样会对文化产业产生反作用.因此,我国的文化产业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明晰文化产业的宏观发展战略、规范语言使用、扩大创意素材、加强文化产品和知识产权保护、鼓励资金来源多元化并引导资金流向,以及对文化消费者进行精神引导.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组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将迎来大发展.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当前实施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选择.福建与新加坡同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本研究开创性地就双方合作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展开研究,将有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对促进福建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软实力是给国家发展注入灵魂与内涵的重要条件,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维护祖国统一以及民族团结至关重要的精神纽带,也是国家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其路径是:提升文化认同感;完善文化交流机制;建设“一带一路”文化传播平台;构建“一带一路”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3.
广州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势头良好,饮食文化、城市观光文化、深度游三大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正在形成。但文化旅游产业定位模糊,缺少大型文化旅游企业总部,缺失新型文化旅游装备制造业。广州应重点提高核心层次产业与中间层次产业的比重,扶持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挖掘海上丝路文化、集结岭南文化、培育创意文化,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旅游中心镇跨越发展,孵化总部经济,实现文化旅游产业高度化。  相似文献   

14.
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不仅符合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方式。宝鸡市的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外部经济和文化旅游及其品牌等内在驱动力,也有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链关联度低,产业园区同质化严重和投融资渠道单一等集群效应低下的原因。宝鸡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要通过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建立文化产业集聚园区,积极推进投融资体系建设,提升宝鸡文化产业集群效应,增强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战略构想,它给中国及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自身发展、国家间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机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会给沿线国家的学生带来更多留学机会,中国高等教育需要保持适度规模,依托教育体制改革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依托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高等教育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还应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科学技术人才和语言文化交流人才同等重要,承担科学研究的责任,需要加强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合作,承担社会服务与智库责任,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支撑,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责任,增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与学术交流,还应承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责任,在办学理念、师资、生源、科研等方面要有国际视野,取长补短,密切国际合作关系,服务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6.
西域绿洲农耕文化是西域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想更深层次地了解西域绿洲农耕文化,我们从绿洲农耕文化的诸种形态、文化关系、文化特征等方面进行阐释,可以清晰地还原出绿洲农耕文化的功能和在整个丝绸之路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西域在唐代国家安全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因此唐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唐代西北边疆安全体系的建设。在治理策略上,先是进行屯垦固边活动,有效促进了边疆开发和社会稳定;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制度建设,实行因地制宜的行政管辖;在屯垦开发的民族合作中,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逐步增强,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有效促进了民族融合。由此,在唐朝管辖西域的一个多世纪中,有效保障了丝绸之路和西北边疆安全,大唐盛世局面进一步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陇西敦煌人"的研究,涉及丝绸之路研究中敦煌佛教和陇西敦煌人迁移的重要问题。敦煌在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播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安阳地区曾是北朝晚期北齐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佛教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域。安阳灵泉寺岚峰山第42号龛"陇西敦煌人"的碑刻题记,是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重要佐证,也是研究中原与西北地区间人口迁移和文化交流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对丝绸之路的发现和文化内涵的解析,尤其对丝绸路历史文化的研究,是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先行之举。丝绸之路的跨国性、历时性及文化多样性,彰显了丝绸之路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效应,坚持世界史观与全局性、比较论证的观点,是推进丝绸之路学术研究的内在生命力,也是当前丝绸之路研究热潮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