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农村工业化、商品化、城镇化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年改革开放,农村出现了剧烈的变革,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农村工业化的兴起并与农村商品化、城镇化相伴发展,互相促进,改变了农村封闭、半封闭状态,正把农村经济、社会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本课题以绍兴县为典型,对农村工业化、商品化、城镇化过程进行综合研究,以期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加快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农村工业化——改变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一、农村工业化崛起,由农业县向工业县的转变1978年以后的十多年时间,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农村工业化迅猛发展,绍兴县由一个农业县发展成为工业农业县,农村和全县经济状况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论利税分流及企业改革吕全一、我国企业改革的现状我国的企业改革自1978年起步以来,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继而逐步推行企业内部的各种经济责任制,建立厂长负责制、第二阶段是从1985年以后,随着改革的...  相似文献   

3.
1978年至今,农村改革已有十年,农村经济在这十年取得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1984年粮食产量达到了8,100亿斤,这是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与此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的乡镇工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其繁荣发展的局面令人欣喜。在农村改革十年取得初战胜利的时刻,也同时反映出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人们警惕。1984、85年,农业生产是一个高峰,以后几年却连连滑坡,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了极大的波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十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个严重的威胁。与之相随,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改革是我国整体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约束条件和发展战略、农村经济制度、微观主体行为选择、经济发展绩效的依次影响关系,构建了农村经济改革的分析框架。该框架阐释了我国农村经济改革40年的内在逻辑,强调农村经济改革经历了"粮食增产主导"和"农民增收主导"两个阶段,且制度变革的核心是推动政府-市场关系调整,主线是放松政府管制、激发市场活力并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现阶段我国经济从高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村经济随即开始步入城乡融合主导阶段,这内生地需要深化农村经济改革,且在政府-市场关系持续调整时需要关注政府间、市场间的结构特征,由此可引申出新时代背景下推进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孙红英 《探求》2006,(Z1):102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发展,不仅形成了从上而下的以农业行政和事业单位为主的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而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新的农村社会服务组织,形成了以农村集体或合作组织为基础,各专业协会为依托,以及公司加农户等多种经济成分、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但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县乡机构改革的不断进展,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又面临着新的问题,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发展农村工业是中印两国农村现代化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工业发展非常迅速。1986年中国乡镇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了五倍多。从1973-74年度到1984-85年度,印度乡村工业和小工业的产值也增加了1.5倍。1985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中国的“七五”计划还规定,乡镇企业总产值到1990年要比1985年增长一倍。印度计划部长马德  相似文献   

7.
一、市场化改革的三条经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创造了全世界范围内罕见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从1978年的1.8%跃升到2020年的17%,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有很多经验和规律值得研究和探索,我从中概括出以下三...  相似文献   

8.
一、过渡期 在理论和实践上把过去十年(1978—1988年)划分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阶段已经成为经济学界和全社会的共识,本文把这个阶段称作改革的“初期”。尽管初期改革也曾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秩序混乱,但是相对于过去那种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物资匮乏、生活封闭的旧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经历了三个时期,即人民公社时期、家庭承包经营时期和改革探索时期.从1958年到1978年,人民公社包揽公共事业是我国农村的典型模式,它对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从1978年至党的十六大,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这种小生产组织形式,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迅速发展,但农村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这表明小生产的组织形式与农村公共事业的基本特点相矛盾.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处在改革探索时期,新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尚未形成,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0.
一、几年来行政区划改革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弊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文革期间几乎处于停顿状态的行政区划工作,又开始得到了重新的重视。1978年初成立了民政部,由民政司主管全国的行政区划工作,从此,我国建国以来的行政区划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的发展迅速。建国以来,我国市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时期:(1)1949年至1961年恢复、发展时期。建国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在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恢复和新设置了  相似文献   

11.
李三虎 《探求》2000,(2):16-19
一 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增长依赖制度和技术两个动力因素。在中国20多年的经济改革中,人们注意到制度创新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发展。我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不到3年,全国的粮食问题就基本解决。20年来的国有企业改革也首先选择了制度创新,但却比农村经济改革经历了更多的曲折。先是仿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搞了厂长负责制,接着进行了两权分离的改革,最终确定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案。但是,这却是一个并不明确的方案,有人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公司制,也有人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股份制,还有的人认为,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6,(11):94-97
农村现代化的阶段划分,可以更清晰地描述农村变迁过程,更能反映其内在规律、政府—农民关系以及城乡结构等多方面内容。采用宏观政策、经济状况和农村社会形态三方面的综合标准,本文将1978—2010年的陕西农村现代化分为三个阶段,以期完整显现陕西农村社会变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一) 1979年至1988年这十年,是农村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十年,是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十年。一、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1.粮食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经济作物得到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在播种面积减少,粮食比较经济效益下降情况下,仍有较大发展。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  相似文献   

14.
谢迪斌 《学术交流》2004,(9):104-108
财政金融体制的陈旧落后,是制约当前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推进农村财政金融体制的创新,必须从三个主要方面来解决:改革农村财税体系,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补贴,落实对主要农产品直接补贴的资金来源,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特别是盘活农村信用社,使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本支柱。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发以来,黑龙江垦区的经济发展可分为1978-1995年和1996-2005年两个阶段.本文重点探讨了1978-2005年28年间科技进步对黑龙江垦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我们运用索洛模型对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发现科技进步对黑龙江垦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自身相比在提高,但与国际标准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提出提高黑龙江垦区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1978年起步的、由四川开端的、从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入手的经济改革试点,正在全国范围内有领导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进行。经济改革的实质,是把统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改革成为自负盈亏的劳动人民集体所有制(或者把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间接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革成为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直接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同时,老的工农集体所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也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一个历史过程”。这句话深刻地表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改革开放十余年来,我国的综合自力大为增强,市场范围逐渐扩大,且通过改革实践,人民  相似文献   

18.
吕铁 《学习与探索》2007,(5):129-136
根据工业结构变化的不同特征,改革开放以来迄今的30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78—1997年,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阶段;二是1998年以来的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与1978年以前我国重工业的发展主要由政府按照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并作为唯一的推动力量的情形完全不同,1998年以来重化工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作为支持基础,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在新型工业化道路条件下,发展重化工业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并行不悖的。"十一五"及未来较长时期,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该围绕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这个主题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使改革和建设互相适应,互相促进,这是“七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七年间,我们党在坚定不移地把全部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领导全国人民坚持不懈地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以改革促进和带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摆脱了多年徘徊的被动局面,走上了全面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假日制度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国家的节假日体系是反映一个国家根本价值取向和民族精神状态的风向标,是反映政府与人民、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指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假日制度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9-1978年,第二阶段为1978-2007年)的演变,从2007年12月起进入了第三阶段.新的假日制度具有两大优点:一是包含了五个长周末和两个黄金周;二是将部分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假日,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从长期来看,取消五一黄金周,恢复传统节日是对各方面都利好的制度改革,是顺应民心和时代要求的举措.中国假日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着力推行带薪休假并错开休假日期,遂步减少全面集体休假的安排.这一指导思想与国际通行的原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