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货失衡是货币需要量与货币供应量之间不相适应,达到了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程度。通货失衡不仅是国民经济失衡的重要方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运行失衡。通货失衡的可能性起于货币需要量与供应量的非统一性、货币需要量计算的不准确性、货币供应量形成的复杂性、货币需要量与供应量的相对滞后性、通货的易变性。通货失衡在我国现存经济条件下的典型形式是通货膨胀,这既是由通货、总需求及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决定的,又是由通货不足与通货膨胀各自的特点决定的。因此,我国防止通货失衡的重点,是防止和治理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
观点     
周其仁食品涨价并非通货膨胀原因7月9日,在"《中国改革30年》新书发布暨2008经济问题点评会"上,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指出,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央行货币投放太多,而不在于猪肉、粮食等个别商品的涨价。他认为,所谓"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的上涨,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的变动,"通货是指流通中的货币,它不能指任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透视我国治理整顿后的经济发展,论述潜在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型态及其转移的危险,并明确指出计划、财政、银行要同心协力来稳定通货,促进改革深化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货膨胀作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举世的注目。随着我国通货膨胀的公开化和恶性化,治理通货膨胀的呼声与日高涨,执行反通货膨胀政策更是举国上下共同关心的政策期望。在当前,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局,政治稳定之本在于稳定经济,经济稳定之本在于稳定货币。通货贬值所引起的经济紊乱已经严重威胁着改革的持续和稳定。因此,治理整顿中注意克服通货膨胀问题,就不能不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面对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控制最重要手段之一的货币政策,采取什么样的政策目标来稳定经济、稳定货币,走出紊乱的经济运行环境,是当前金融工作的核心,也是货币政策目标抉择的关键。同时,从反面也说明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目标正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自1991年爬出底谷,呈现回升之后,连续几年以高速增长飞速发展。这给我国带来希望和信心,将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国际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物价上涨通货澎胀也十分严重。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认真研究和控制通货膨胀是经济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一、目前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失去平衡,总需求的存量和增量  相似文献   

6.
通货膨胀的体制成因邬文兵,张明玉,王淑勤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共发生过三次严重的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85、1988、1993~1991年、1995年通货膨胀形势也十分严峻。目前经济学界已达成较为一致的共识: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的大敌,必须坚决反对通货膨...  相似文献   

7.
近25年来,大多数国家的最大经济劲敌是通货膨胀,而今天的世界却面临着一场更恐怖的灾难——紧缩通货。  相似文献   

8.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这一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经济失衡现象,不仅对一国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有重大影响,而且与人民群众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通货失衡现象,成为困扰着理论界和决策部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也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一、几种不同的定义在经济文献中,就我所知,Inflation有几种不同的定义.三四十年以前,经济学家常常对Inflation下这样的定义,即它是货币数量的增加,而这种增加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或过度上涨.Inflation一词的汉译是通货膨胀,按照字义来说,即通货数量的增加,看来同上述定义是完全符合的.然而,大多数现代经济学家倾向于用另一种定义,即它只是一般价格水平的过度上涨.从传统的定义转变到新的定义看来是有理由的,因为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0.
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1961年6月号发表戈登的评论说,哈罗德是一个对经济政策问题敏感的经济学家;他在经济政策问题上有坚定的意见;而且他认为使他的观点为人所知是一种义务。《反通货膨胀政策》这本书是他给一般人做的演讲,因此包含的内容大多是熟悉的:19世纪金本位的实施,通货管  相似文献   

11.
一、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起消极作用的观点大多数经济学家和政治家持此观点。理由是: 1、通货膨胀损害市场经济价格机制的职能;市场价格是生产资料短缺的指示器,用它可按照主要需求妥善支配生产资料,使需求与资料短缺保持平衡。但通货  相似文献   

12.
在本文中,本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或许是货币主义领域最伟大的经济学家、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发表对通货膨胀、通货和亚洲经济危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生息银两与乾隆时期的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清代财政经济状况,主要依据<清实录>等官方资料,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文献分析方法,讨论了乾隆时期生息银两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内在过程、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特点等问题.研究表明:乾隆时期投入市场的生息银两资金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远迈前代.其投资方向主要集中于货币金融与消费品流通领域,资金出路狭窄,在乾隆前期引发消费品需求激增;货币资金通量激增;白银通量增长大于制钱通量增长;在追逐"铸息"和"平抑钱价"的货币政策驱动下,酿成中后期"银贵钱贱"的通货膨胀局面.生息银两既促使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后者也对前者发生反作用:商人对"发商生息"库帑的态度会受到银钱比价变动影响,在通货膨胀严重时甚至拒贷帑银或拖欠库帑本息.乾隆时期通货膨胀虽严重,但制信誉较高钱依然,货币体系的完整性尚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来,通货膨胀趋势日显,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加与通货膨胀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联性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通货膨胀时期与此次通货膨胀时期作为两个时间段,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与相关分析的方法,来阐明在这两个不同时期,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其原因,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是货币经济、特别是管理本位(纸币本位)制经济中一种非常危险的社会瘟疫。在通货膨胀演化进程中,由温和的通货膨胀,明显的通货膨胀、进而酿成恶性的通货膨胀,最终必然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崩溃。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40年代国民党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对国计民生的危害性之严重,任凭如何夸张也不过份。当时国民经济那种极端混乱的恐慌情况,至今回顾起来,仍然谈虎色变。历史事实确凿、丝毫不容否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指责其为祸国殃民、慢性自杀的罪恶行径;我们也可以恰如其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介绍了二次大战后德国联邦银行在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必须摒弃温和通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必须严格按计划控制货币供应量;应当充分完善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应当降低中央银行的政府意识,强化中央银行在稳定通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这一考证不是对元代通货的静态研究。换言之,不是研究什么钞的由来、钞的贬值、兑换规则、对伪造罪的刑法、钞本身的样式、形态之类。这是对元代通货的动态考察,这也是对元朝由于特殊的币制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的经济史意义上的考察。至于静态的记述则极为简略,只限于必要...  相似文献   

18.
关于当前通货膨胀问题的几点思考陈为平我国进入了自1973年初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通货膨胀时期,通胀率由1993年的13%上升到1994年的21%左右,达到建国以来最高峰,大大超过以往通胀一年左右就回落的时间。目前涨价压力仍然很大,物价能否回落,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9.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就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九十年代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极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如何确保在经济有效增长的同时,能够防治通货膨胀,这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通货膨胀是货币经济、特别是管理本位(纸币本位)制经济中一种非常危险的社会瘟疫。在通货膨胀演化进程中,由温和的通货膨胀,明显的通货膨胀、进而酿成恶性的通货膨胀,最终必然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崩溃。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40年代国民党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对国计民生的危害性之严重,任凭如何夸张也不过份。当时国民经济那种极端混乱的恐慌情况,至今回顾起来,仍然谈虎色变。历史事实确凿、丝毫不容否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指责其为祸国殃民、慢性自杀的罪恶行径;我们也可以恰如其分地揭示其为导致经济崩溃、社会混乱、政治危殆,对其统治基础自挖墙脚的愚蠢恶毒政策。这种严酷的历史教训,我们应当认真吸取,万万不可掉以轻心,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