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在长期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面对各种穷凶极恶的阶级敌人,“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始终不屈不挠,顽强战斗,呼啸前进。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他坚信革命事业必然胜利,敢于“怒向刀丛觅小诗”。  相似文献   

2.
朱秀清 《齐鲁学刊》2008,(3):144-146
鲁迅《申报·自由谈》时期的杂文,其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均与新闻有着或隐或显的联系。探索二者的关系,可以对鲁迅的杂文创作特点及其文学观念有新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朱立元  王文英 《东岳论丛》2012,33(6):189-191
继《鲁迅传》之后,吴中杰教授又推出了他鲁迅研究系列的另一部力作《鲁迅的抬棺人——鲁迅后传》.读完这部40余万字的厚重著作,我们感到一种令人震撼、甚至回肠荡气的沉重.这些鲁迅抬棺人无一例外的悲剧命运使人不由得发出这样沉痛的感叹和揪心的追问:捍卫和弘扬鲁迅先生开创的文学传统之路为什么如此艰难、如此荆棘丛生?!  相似文献   

4.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这首诗写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把从“五四”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分为四个时期。一九三二年,属于第三个时期。关于这个时期形势的主要特点,毛主席说: “这一个时期,是一方面反革命的‘围剿’,又一方面革命深入的时期。这 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 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这两种‘围剿’,在帝国主义策动之下,曾  相似文献   

5.
刘崇学 《西部论坛》2001,3(4):79-80
1936年的10月19日,中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殒落了——一代文豪鲁迅不幸逝世。他的死,给中国文艺界带来了巨大的悲伤。在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因一个人的亡故,使这么多的心沉浸在泪雨悲风之中。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已经被太多的苦悲淹没得行将麻木,而巨人之死却深深地震撼了他们。  相似文献   

6.
人的理论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已展开了争论。黄枬森同志《关于人的理论的若干问题》一文(《哲学研究》1983年第4期以下简称《问题》),有不少精当的见解,特别是对人的本质的概括,显示了作者辩证思维的功力。 该文的重点在后面三部分。即人的本质的异  相似文献   

7.
历史在前进,鲁迅小说研究也在前进。从单篇注释到全文讲解,从微观剖析到宏观论述,从史料钩沉到作品鉴赏,几乎都有人在这里作过探索,流过汗水。可以说鲁迅研究已经成为现代作家研究中一个高水平的领域。而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冯先廉的《鲁迅小说研究》又在这个领域里作了新的开拓。全书发扬了研究者的主体意识,更新思维方式,建立了新的格局。作者没有象有的研究者那样,对着鲁迅小说一味大唱赞歌,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把鲁迅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加以审视,既敢于肯定应该肯定的内容,又能够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不  相似文献   

8.
《贵州社会科学》1983年第2期刊载韦启光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韦文》),对我们的《苗族“习惯法”概论》提出一些意见进行商榷。认为:一、苗族鼓社、议榔的创立时代,以为是母权制时代,二、苗族氏族社会的榔约没有法律意义,不能视为习惯法;三、苗族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宗教禁忌、氏族鼓社成员的权利义务以及氏族婚姻习俗等惯例规则,不能当作法律规范来加以论述。对此,我们认为,《韦文》的看法是不够恰当的。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三个问题,以向韦启光同志和方家们请教。一、关于鼓社、议榔产生的时代问题苗族“立鼓结社”的起源时代苗族兴鼓社的情况,我们在《苗族“鼓社”调查报告》等文已叙列了不少我们现在所能发掘到的资料,足够认识苗族鼓社是创立在苗族社会已从母系制进入父权制的时代了。这在理论上可以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中列举希腊和罗马的氏族制度得到很好的说明。恩格斯在列举了雅典和罗马的氏族制度与易洛魁人的氏族制度比较之后指出:“罗马氏族的职能就是这样。除已完成向父权制的过渡这一点以外,都完全是易洛魁人的权利与义务的再版。”而我们所列举的苗族的氏族制度,在我们的论述中,已论证它体现在苗族的鼓社体制,也是完成了向父权制过渡的。但是《韦文》则认为:“鼓社源于苗族社会进入父系个体家庭(产生私有制)的时代’,这同氏族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有矛盾的”。并说:“恩格斯指出:随着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的出现,氏族制度‘这种事物  相似文献   

9.
在近几年的鲁迅研究界,李新宇的文章特别引人注目。我虽然并不研究鲁迅,却也常常关注鲁迅研究的情况,对于李先生的文章,几乎每见必读。所以,看到新出版的《鲁迅的选择》,感觉并不陌生。这本专著集中论述的是知识分子话语、人学思想和启蒙道路等问题。毫无疑问,这都是涉及中国知识分子自身的发展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大问题。李新宇先生的见解是富于启示性的,常常令人耳目一新。比如,他通过对鲁迅的解读,事实上在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定位。他告诉人们,所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它是在对传统的反叛中确立的,是在对权威的反抗中确立的,同时又…  相似文献   

10.
认真地读一点历史 ,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 ,是为了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由国内八位著名学者撰写的《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 998年版 ) ,即是为各级领导干部学习中外历史提供的一部极好教材。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的长处 ,因而 ,我们既要扩大与国际间的交往 ,还要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书中的《世界古代帝国和文化兴衰》、《文艺复兴及其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略论英美法三次资产阶级革命》、《近代以来中美俄日关系的特点》等专题 ,对世界各国的历史大背景进行了讲述 ,在拓展人…  相似文献   

11.
《诗序》作于何人,迄今仍是争论未休的问题。我主张为汉初人毛公所作。《文史》第十六辑刊香港学者朱冠华先生大文,针对拙作提出异议。朱先生以为《诗序》当作于子夏。然细读朱文,觉得并没有提出任何较有力的证据足以驳倒拙文,所以其论点我至今还不能放弃。非但如此,我觉得朱先生在立论上仍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下面提出来,请朱先生赐教。  相似文献   

12.
《子夜》,正如五十年前瞿秋自在《〈子夜〉和国货年》中所指出的,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子夜〉和国货年》则是瞿秋白和鲁迅合作的一篇评论《子夜》的文章。瞿秋白于一九三三年三月十日写就本文,经鲁迅修改后,请人誊抄,署上自己的笔名“乐雯”,发表于同年四月二日和三日《申报·自由谈》。在鲁迅和瞿秋白合作的十四篇杂文中,十二篇都经鲁迅收入自己的杂文集中,而《〈子夜〉和国货年》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用新的观点编写中国文学史,要首推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以其观点新鲜,体例新颖著称,无论在当时和以后,均产生巨大影响。一《纲要》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 鲁迅认为新文体的出现,某一作家在文学上取得成就,均与政治斗争有密切关系。尽管他写《纲要》时,还没有完全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他从现实的阶级斗争中,从接触到的某些先进政治理论中,已经具备了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观点。因此,鲁迅在《纲  相似文献   

14.
鲁迅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标志和高峰,鲁迅研究的水平和成果一直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水平和成果。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潮流和思想的影响,由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空气的影响,鲁迅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和突破,一大批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将鲁迅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这个高潮中,李耿先生所著的《鲁迅的艺术世界》(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是其中的浪花一朵。它在浪潮叠起中一帜独树,颇具特色,在鲁迅研究领域中较有影响和作用,大致体现为以下特点:首先是角度新颖,独辟蹊径。鲁迅研究一直是现代文学研究的热门和焦点,从鲁迅的生  相似文献   

15.
鲁迅研究的新突破———读《比较视野中的鲁迅文艺思想》O袁良骏张直心同志是我八十年代末期才结识的一位青年学者,我们仅有的一次晤面则是在1992年的成都鲁迅研讨会上。但是,他陆续刊发(或被转载)于《鲁迅研究月刊》、《新华文摘》、《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等刊物...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不少理论工作者热切关注和潜心研究关于文明,特别是社会主义文明的重大课题,发表了许多论著、论文。而群众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的万斌同志著的《论社会主义文明》一书,以其鲜明的哲学特色,全方位的开阔度,雅俗共赏的可读性,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它不仅对马克思主义文明学说的普及宣传,而且对马克思主义文明学说的深入研究,都会有所裨益,因此值得我们一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对文明问题的研究,但综观他们的著作,我们可以发现他  相似文献   

17.
荀况是我国先秦时有名的思想家,在他的《正名篇》里,系统地提出了“正名”思想,亦即相当于现代的逻辑理论。他认为,“正名”可以起“别同异”的作用,应用于社会,可以收到“明贵贱”的效果。这就提出了逻辑思维的区别性的观点。进一步,他还提出了“同则同之,异则异之”,“是是非非谓之直”的论点,要求人们  相似文献   

18.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问题是当代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袁贵仁同志主编的《人的哲学》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对人的问题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论探索。提出了不少新颖独到的见解和探索人的哲学的新思路。 一、努力实现哲学研究坐标系的转换 以人为中心,开展对人的哲学的研究,这是当代世界哲学发展的潮流,表明哲学  相似文献   

19.
力之 《北方论丛》2008,(5):28-30
李善以《集》与《文选》所题异,断《赠丁仪》与《又赠丁仪王粲》之“仪”、《为顾彦先赠妇》之“俱云‘赠妇”’与《为顾彦先赠妇二首》之“云‘赠妇”’为“误也”等等,均非圆照。其失乃因一切以《集》为准,而没有注意到这些《集》多非作者手编。即从文献可信度的层面看,《文选》所题未必不及“《集》云”。今人或以此为《文选》成书仓促之一证,其失或仅以《文选》观《文选》;或以今绳古。以古还古,将《文选》放在古代文化背景上考察,至今为止,没有任何材料能证明其成书仓促。  相似文献   

20.
关锡飞 《南方论刊》2004,(12):53-55,10
《阿Q正传》描绘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阿Q”由于受剥削受压迫而要求革命,但又因为受愚弄受毒害而落后,不能真正觉悟,最后还是被迫害致死。《阿Q正传》的社会意义,正是在于画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国民性,反映了当时国民的愚昧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为革命者研究国情制订革命策略提供了极好的依据。阿Q和一切不朽的文学典型一样,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去接近它,有着自己的发现与发挥,从而构成一部阿Q的接受史,这个过程没有、也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