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邂逅女书1982年,中国湖南都庞岭山区的一位老妇人对我说,她上一辈的妇女会写一种“蚂蚁字”,因为形体像蚂蚁而得名。这种文字只传女人,不传男人,当地又称为女书。在中国古代,只有男人才有资格去读书识字,而妇女只能呆在家中,所以妇女把汉字称为男书。她们将女书写在扇面上、巾帕上、纸上和书上,也有人把女书织在花带上、花被上。据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这一带每个村庄都有能够读写女书的妇女,许多家庭也收藏着女书的纸扇和巾帕。但是在“文革”中,女书被作为“四旧”统统烧掉,任何人不准保留收藏,所以就找不到女书原件了。人们都说,女…  相似文献   

2.
高考落榜后的那一天 ,我从田里爬出来 ,看见黄昏的蒙蒙烟雨中 ,我家少了往日的烟岚和鸡鸣狗吠。我疲惫地对父亲说 :“我要读书。”目不识丁的父亲坚定地回答我 :“只要是读书 ,我就是卖了房子也供你。“他拿出积攒了多日的50元钱 ,送我离开了水乡。我去了补习学校。五个月后 ,父亲提着他一夜未眠从鄱阳湖里捞来的水物 ,从凌晨5点到下午4点 ,整整走了十二个小时 ,到学校看我。我没有心思吃父亲带来的礼物 ,留给同学们一顿狼吞虎咽。父亲拉着我 ,悄悄拿出一本发黄发脆的、霉透了的书 ,说 :“你不是汉族 ,你是回族。”这是一本家谱。我第一…  相似文献   

3.
我想写这样一篇文章,谈一谈中国做人的文化,已是酝酿已久的事了。我自幼入学读书,即就读于乡塾。在乡塾读书,当然是读四书五经。我在乡塾一直读到十五、六岁,中间只读过一年高小。那时已有些思想萌芽,因为读四书五经,渐渐尝到一些味道,似乎四书五经对人生大有好处。不十分深明其中道理,但未感到枯燥。等到入了中学,又受明末大儒刘家周的影响。明儒学案中有他的学第,名蕺山学案,他学以慎独为宗。到了北大读书时,又受到梁漱溟先生的影响,使我逐渐形成一个概念,认为世界三大文化,一支是中国文化,是讲求做人的文化,一支是西洋…  相似文献   

4.
承蒙甘肃人民出版社关照,拙著《民族过程与国家》于1999年年初终于面世,滞稿时间仅为半年,且几乎未花出版补贴。相比其他一些学术著作出版之艰难,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幸运的了。然而,我很快发现,书中该有的“内容提要”和“后记”未被印出!我赶忙打电话询问,但对方在表示歉意的同时也说明无法增补,因书已全部印完。可我觉得,“内容提要”和“后记”在我的书中实在不该少。这倒不是敝帚自珍,而是因为我自知没有“内容提要”会给读者的阅读造成困难,没有“后记”对一些该说的“题外话”无处表白。斟酌再三,感到还是应以某种形式…  相似文献   

5.
2003年9月的一天,在鄂伦春自治旗所在地阿里河镇鄂伦春民研会的办公室里,我得到了鄂伦春族长者何青花著的《金色的森林》一书。这本书帮我们走近和亲近曾经在深山老林里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人。因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动,到阿里河镇,我专门去拜访了老人。见到她时,她特地拿出珍藏的“老照片”让我看,并在我的一再请求下,还送给了我一张。看完后,她又认真地把影集重又放回卧室内的一只古旧而质地优良的箱子里。她还找出几本自己已整理出的鄂伦春语词、词组汉语拼音标注和词义注释,并告之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这使我想起书的“后记”中老人很诚恳的…  相似文献   

6.
救助热线: 010- 64255496《民族团结》 ; 0734- 8591244 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傅老师 生活在富饶而又贫困的武陵山腹地龙山县的苗家女龙君同学终于在 2000年 9月 13日等来了她苦苦奋斗十二年的大中专院校录取通知书,而此刻的她却远在千里之外的广东省南海市某五金厂打工挣钱赡养七十高龄的老奶奶,当好心的乡亲把这个喜讯想方设法通知到她时,她却在电话的另一端嚎啕大哭,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积压多年的悲喜情感,“我愿意读书,我要读书,但是没有学费啊!”小龙女的呼喊几多心酸,几多无奈,几多期盼。   走进龙君的家,我…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苯教文化是藏族传统文化的基石之一。旺瓦格西·互增珠扎撰写、拉先翻译的《雍仲朱教概述》一书,深。浅出地介绍了苯教文化的源流及其他苯教常识,对于了解和掌握久远的雪域文化自有它的价值,尤其为不能阅读藏文原文的藏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研究线索。因此,我们编辑了其中一部分,以飨读者。1、苯的含义是什么?对“苯”一字有诸多解释,例如:能认知的一切知识,尤其是能听到的有声世界;指出问题的要义;“苯”自有的规律;将谷会众生从苦难中救起;另有歌吟、吟读、重复、叫喊等义。2、“苯教徒”(时利的含义是什么?就…  相似文献   

8.
袁跃兴 《民族论坛》2006,(11):63-63
电视,不仅制造商品的时尚、消费的时尚,而且也在制造着文化的时尚、读书的时尚。这读书的时尚的最好证明,也许就是今天的易中天了。自从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品读“三国”后,其人其书一夜间火爆全国。一位“乙醚”在媒体上如是说:“《百家讲坛》看过好多期,中天先生的‘品’,却是我的最爱。偷闲之时能看看中天先生酣畅淋漓大讲‘青梅煮酒论英雄’,岂不快哉!”"易中天的“品三国”创造着央视“百家讲坛”的收视纪录,“品三国”的阅读者也在创造着图书发行的纪录。今年上海书展期间,由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主办的“易中天《品三国》签名售书活…  相似文献   

9.
刘世俊 《回族研究》2004,(2):154-155
我第一次听人提及“东干语”,迄今已近5 0年了。当我深情地翻阅《中亚东干语研究》清样时,一些往事又不禁浮现于眼前。1 95 6年,那时我还在大学读书,在当年的《新观察》第2 2期上看到一篇题为《太平天国的子孙在苏联成家立业》的文章,作者欧阳惠是我国一个访苏代表团的成员,他在文章中生动地记述了在“大多数社员说的是甘肃口音的中国话”的东干族集体农庄的见闻。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庄员向代表团竟然欢呼“掌柜的来了,欢迎,欢迎”,再有就是一位“祖父是宁夏人”的庄员解释“他们说的中国话有许多都是八十年前的老…  相似文献   

10.
北德立吉是我的故乡,我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一位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干部,我深深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的支持,感谢我的老母──白秀娟供我读书学习。写完这篇文章,使我想起《民族团结》杂志上的一旬话“再苦也不要苦了孩子”。愿天下所有的少数民族父母──让孩子读书学习,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吧!──本文作者一个仅有240多人的贫困的自然村,几年间却考出了54名大中专生,占总人口20%之多。如果在沿海发达地区,这不为奇:但此事却发生在辽西一个贫困的蒙古族自然村──辽宁省朝阳县贾家店乡北德立吉村。新闻界称之为“状元村”。…  相似文献   

11.
王星 《中国民族》2008,(7):15-16
地震发生时,“党员干部留下,让学生先走!”面对受困学生时,“别怕,爸爸来救你了。”失去亲人时,“失去的永远回不来,我的任务是救活人!”身体疲惫时,“要是我睡着了,你必须马上把我弄醒。”这些话都出自北川县县长经大忠之口。  相似文献   

12.
“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书序》正义)这句话说明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语言。但一发即逝的语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于是产生了文字——语言的书写符号。我国清代学者陈澧归纳得好:“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东塾读书记》卷十一)  相似文献   

13.
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有时还有牢骚),也没有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他们只是平静地生活在高高的野山上,多少有几分孤寂。但是,仅凭在荒野中度过的17年,仅凭他们为儿孙留下的大片青山,就足以使我钦佩、感激……我进了山,找到他们。那时已是8月。“老人家,您多大年纪了?”“你猜猜。”“看样子,有80了吧?”“81岁啰,”老人搬过废木头当凳子让我坐,又指着旁边两位坐在门坎上的老人,说:“他们也77啰。”这就是林场的三位主人。年纪最大的叫杨全弟,另两位名叫吴志良、李平军。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在17年间,山上山下的行程相当于攀登了6900多座珠穆朗玛峰。  相似文献   

14.
1930年我进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读书 ,1 980年在北京大学筹建社会学系时我又担任了北大的教授 ,其间虽然跨越了 5 0年 ,却一直与北大保持着很深的关系 ,这是因为燕京、清华、西南联大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无法与北大分开。而从北大正式建立社会学系到今天 ,已经 2 0个年头过去了。回头看一看 ,七十多年来 ,我从青年时代选择了社会学和人类学这一门学问 ,把了解认识中国社会作为自己的使命 ,把实现“志在富民”的愿望作为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因之这门学科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成了我一生中一项主要的天职。在 1 988年北大校庆、 1 992年社会学系建系 1 …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2008,(7):31-32
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孩子们成为亿万同胞牵挂的心头肉。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心情,以及他们在灾难过后,能否重新拾回课本,回到课堂,在知识的力量中健康成长,是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我要读书”——这是灾区孩子们从心底深处发出的呐喊。可是面对已经成为废墟的家乡和学校,他们不得不垂下头,轻声叹气。所幸,在全国各地的踊跃支持和帮助下,这些灾区的娃娃们来到异乡的课堂中,捧起书本,开始重圆他们的读书梦。  相似文献   

16.
接到编辑部的电话,约我写篇关于侗族“油茶文化”的文稿,我欣然从命。作为一个生在侗乡、喝侗族油茶长大的侗家人,我熟识并嗜好侗族油茶,我的生命与侗族油茶有着难解的情结,我甚至认为我和我的民族的和善与宽容、执著与勤奋,甚至镇静中的憨朴等,都是侗族油茶给“泡煮”出来的。我今年已经四十有三了,除去离乡到外闯荡的11个年头之外,茶龄已愈30年。记得小时候,每当天色蒙蒙亮,油茶的浓香便满木楼、满村寨地弥漫开来,我的母亲站在木质吊脚楼下,向睡在三楼上的我喊上几声:“幺呀,起床吃茶读书去啰!”我一边应答着母亲,一边懒…  相似文献   

17.
沙鹏程 《回族研究》2002,(3):112-114
真没想到写这篇文章竟用了一年多的构思。这一年多又总是在飞机上、旅途中看着杨怀中老师的书,看着想着,思绪时断时续,总是难以下笔成文。 要写这篇文章,曾给朋友们吹过风,我想我会很快挤时间完成。但我竟写不下去。朋友又催我,问,杨老师的文章写完了么?我开始时回答,就写完了。又问,我就尴尬了,答,再别催我了。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宣政院印”照那斯图在《西藏历代藏印》一书中收有一方元代官印,作为第一个印加以介绍,标题中直称“宣政院印”,但在释文中又说“印文为八思巴文,试译成藏文看象是‘枢密院’的译音”,11叫人费解。这方印到底是什么印呢?其实,此印与“宣政院”毫无相干,因...  相似文献   

19.
“希望工程”在吉首文/欧四清“我要读书”吉首,这颗湘西大山里的明珠,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尽管解放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受历史、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四个乡镇仍无中学,全市有2000—3000余名适龄儿童入学困难。据统计,1993年,全市就有...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选编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大佛寺东胡同马奔:我是辽宁的一个普通回族穆斯林,过去对自己民族历史文化了解意少得可怜,用遗憾都无法表达我内心感慨。那是在95一年报刊征订时,在数干份的报刊中,我发现了这份刊物。当我净手捧书,目光接触书的那一刻起,吃饭、广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