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购并的情境主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情境主义的重要概念——主导逻辑来分析购并,得出了三个重要结论。首先,本文认为这是由于某些外部环境因素大幅度、潜在地改变某些行业的机会与威胁结构,推动支持购并的主导逻辑在行业内扩散,从而造成购并在某些行业内集中出现;第二,由于主导逻辑的历史稳定性,企业选择目标企业的标准也相对比较稳定,因此企业会在一段时间内选择类似的目标;第三,管理传统、先前的购并经验有助于擅长购并的企业将整合过程模式化。  相似文献   

2.
叶江丽 《决策探索》2006,(11):54-55
一、税收筹划在购并中的动因 购并中的纳税筹划就是购并企业通过并购模式的选择,作好统筹安排,从而使得主并企业、目标企业及各自股东都能够充分利用税法提供各种纳税优惠措施,主要是指通过纳税人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安排达到购并过程中缴纳最低的税收,在纳税发生以前,系统对企业购并行为做出安排,以达到尽量少缴税,此过程即为购并中的纳税筹划.下面主要是从企业购并模式的不同来探讨纳税筹划的动因.  相似文献   

3.
运用Logistic方法,对1986年~1996年期间韩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状况和购并战略选择可能性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韩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国内购并的经验、总资产规模、设立当地法人的他国数量、销售额增加率以及总资产规模等对采取跨国购并的可能性有正的影响,其中国内购并的经验和总资产规模最为显著,而企业的出口额所占比例及汇率水平对企业采取跨国购并的可能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 到现在为止,西方国家已经历了五次大的企业购并潮。在一次又一次购并潮中,无数的企业陷入了你购我并、你争我夺的大小战役之中。每次尘埃落定之后,总有数以万计的企业葬身“鱼”腹。在每次的争夺战中,总有一些企业为了保存自己的公司、自己的品牌而奋起搏斗,这就是反购并。在西方企业的反购并实战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卓有成效或富有创见的反购并手段。 一、利用法律手段——名正言顺 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相当完备的法律体系。当一个公司成为其他公司的收购目标时,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于法律的支持。这种法律一般又可分为两种,反托拉斯法和证卷交易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掀起第五次购并浪潮,与前几次以多角化为主的购并浪潮不同,这次购并浪潮出现了加强核心业务能力的趋势,许多大规模的购并活动都发生在同行业内,以扩大规模或进行优势互补,增强自身竞争力,使自己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购并战略总体框架提出企业购并作为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地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成为企业购并战略的重要课题。将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购并相结合的研究,主要源自于70年代大量混合购并企业回归主业的自动剥离行为,以及现阶段我国大量企业跨行业购并的失败…  相似文献   

6.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购并模式框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核心能力构筑和培育的企业购并模式研究, 目的在于帮助企业从持续发展战略的高 度去确立购并的动机, 从深层次核心能力构筑和培育的战略高度来指导购并行为, 使购并后的 新组合体能有效地整合, 并促进新组合体的稳定、持续、协调发展. 从企业购并和核心能力构筑 和培育的关系分析入手, 提出基于核心能力构筑和培育的企业购并模式总体分析框架. 在框架 确立后, 分别从基于5 个方面表现形态的核心能力层面, 提出各种购并模式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 企业购并在我国还是一种新事物,涉及面广,工作复杂,具有一定程度的非规范性。为了使企业购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本文将就目前存在的几大问题提出一些新设想。 一、我国企业购并存在的八大问题 1.企业产权界限不清,难以塑造企业购并市场的交易主体; 2.资产评估核定标准不一。有的未按市场规律进行核算、等价评估和买卖,存在着国有资产的增值问题; 3.不合理的行政干预限制了企业并购市场的发展,使企业并购机制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8.
金融控股公司整合并购对消费者态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金融控股公司在资源扩大后不同策略基础下消费者态度的改变状况,本研究首先运用文献讨论与推演对台湾十几个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料进行分析,识别出金融控股公司实施购并的策略基础与群组;进而运用问卷调查和多变量分析方法,研究消费者态度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消费者在服务质量、品牌印象、忠诚度等方面在企业购并前后有明显差异而且受到购并后策略的影响;结果还表明,理性购并(基于差异化、低成本与集中化策略基础的购并)会对消费者认知产生正面影响,而非理性购并(无策略或策略模糊的购并)会对消费者认知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所谓的企业购并是企业兼并和收购的总称,兼并和 收购并不是相同的概念,前者往往涉及到企业整体产权的转移,其全部资产与责任都转为另一公司所有。而收购则是一个企业的控制权或管理权的转移,一般不涉及到资产和债务的转移。尽管如此,兼并和收购都涉及到被购并方产权和股东关系的变更以及权利和义务的部分或全部转移。 企业购并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经济现象。它是企业拓展经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企业外部增长的重要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购并承担了企业优胜劣汰的部分功能。 在我国,随…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文着重从收购公司的角度出发,探讨购并宣告效果所产生的财富效应在资本市场的股票价格与其报酬率的变化状况,在购并消息揭露的中长期里,探讨企业购并在经营绩效上的表现状况,又根据协同效益理论,并且别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企业长期利益,最后验证协同理论在中国企业并购效益中的适用性,结果支持了协同理论的大部分假说。  相似文献   

11.
“拉郎配”式的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购并活动一直是我国资产重组的主要模式,然而,这一模式是政府行为而非市场行为,要真正建立起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就必须由市场来主导企业购并。复旦大学两位研究生对“中策”和“德隆”购并行为的剖析,对有志于投资购并的企业家有极大的启发和参考价值。本刊欢迎对财富现象作此类生动演绎的来稿。  相似文献   

12.
企业购并重组的最终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鸣 《管理与财富》2002,(10):39-40
众所周知,企业购并重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就其内部经营系统来说,包括业务重组、资产重组、股权重组、负债重组、管理体制重组等,其核心是优化配置企业继承性和获得性及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提高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就其外部关系来说,企业购并重组过程是企业微观经营系统与宏观经济系统协调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购并与战略联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联盟和购并是两种主要外部企业成长方式,这两种方式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多相异之处。拟从战略空间与形式、作用机制、组织形式与管理、成败探析与退出机制四个方面全面剖析两者的异同,为中国企业经营者选择发展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佟景国 《经理人》2006,(1):45-50
创新必须也最终会成为中国企业群体突破的唯一选择 2005年是中国企业比较活跃的一年, 也是值得世界经济界和企业界关注的一年,更是中国企业创新的一年。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企业创新探索的7大模式, 代表了当今企业界的7种力量:产业联盟、科技应用创新、瓜分世界市场份额、发扬企业家精神、国际购并、商业模式创新、困境突破。这7种力量是中国企业创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正> 企业兼并中,收购企业取得了被购并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之后,如何改善经营管理,实现协同效应,提高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共同业绩,以期达到预期的利润最大化目的,是摆在收购者面前的艰巨任务。要实现协同效应主要依靠购并之后的一系列整合措施,即战略协调、组织合并、作业整合、制度整合、文化整合等。其中最为深层次的问题是组织文化的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 企业在经历几年的减肥工程后,终于发现持续关闭厂房、让员工提早退休的做法,无法让企业保持长期的竞争力。这使得管理者将焦点从裁员节流,重新转向开源成长,而再度发掘企业内部创业的优点。 虽然许多企业仍是通过向海外扩张、购并来创造成长,但是内部创业对企业的重要性,已经逐步超过了购并。内部创业是产品扩展与更新的根源,也是开发新事业与新收益的源头,让企业在变化万千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购并后整合管理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购并活动为基础 ,对购并后整合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并讨论了对购并后整合绩效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因素。本文通过分析认为 ,购并后整合与购并交易在购并整体活动中的性质并不相同;产业相关性与购并后整合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在购并后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整合重点和难点 ,影响因素有所差异。同时 ,基于以上分析 ,还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创新和购并整合实践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 西方众多企业在经历了几年的减肥工程之后,终于发现持续关闭厂房、让员工提前退体的做法,无法让企业保持长期的竞争力。这使得企业经理人员逐渐将焦点从裁员节流,重新转向开源增长,而再度发掘企业内部企业(internal development)的优势。 虽然许多企业仍是通过向海外扩张、购并来创造增长,但是内部创业对企业的重要性,已经逐步超过了购并。内部创业是产品扩展与更新的根源,也是开发新事业与新收益的源头,让企业在变化万千的市场中保持竞争  相似文献   

19.
<正> 公司购并涉及面广、资金投入大、投资风险高,购并方为了降低风险,往往对被购并方进行商业检查。详细认真的商业检查需要由经济、财会、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工作小组,对所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购并方根据自身情况、购并目的不同而有所侧  相似文献   

20.
企业步入集团化发展可供选择的主要战略途径有:一是自身快速发展的自我扩张;二是购并扩张;三是产融结合,其中产融结合作为一种新的资本运作模式在近年来得到了普遍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支撑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企业在规模和效益上实现集团跨越式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