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贡献分配原则本身是一种中性的分配关系,反映的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一般分配规律和要求。按贡献分配原则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中要与按劳分配制度相结合,在非公有制经济中要求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者的劳动要素能够得到相当于其所做出的贡献的份额。因此,按贡献分配原则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范畴。按贡献分配原则的实现,既要有反映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一般分配规律和要求的一般机制,又要有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的特殊机制和措施安排。  相似文献   

2.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析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分配领域的成功运用和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大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突破。贯彻好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按生产衰素分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大突破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循环过程,是生产方式的基本运动规律。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生…  相似文献   

3.
马奎 《江汉论坛》2001,25(8):14-16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凭借对生产要素的产权(包括最终产权──所有权和法人产权──经营权)对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分配方式。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4.
劳动价值论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认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既要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 ,又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不断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基于这一理念 ,本文认为 :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 ,试图用扩大生产劳动这一概念的外延而把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纳入创造价值的范畴是不科学的 ;第三产业并非都创造价值 ,如果认为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 ,那就混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别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分别作用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科技极大地提高了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但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和新价值 ;社会总产品价值只分解收入的观点是马克思曾严厉批判过的斯密教条 ,它不仅在理论上不能说明产品价值中的C部分为什么消失了 ,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值构成的现实 ;产品的价值决定和收入分配具有不同的理论依据 ,产品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 ,而收入分配的方式则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不能因为我国现阶段提出要按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 ,而认为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了价值的创造 ,断言按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存在剥削。本文认为 ,我国经济理论界之所以在劳动价值理论上存在一些模糊的认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不同的社会、政治属性。但两者都是市场经济,存在着许多共同的特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运动及其规律作了深邃的理论分析,这有助于我们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运动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6.
童筱明 《江淮论坛》2000,23(1):56-61
一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我们党确立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理论 ,是对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这一理论的提出 ,是和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联系在一起的 :1992年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与此同时初步提出了新的分配指导思想。十四大报告的提法是 :“在分配制度上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其它分配方…  相似文献   

7.
再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客观必然性●何临勇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运行形式相结合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和市场经济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同时并存、相互结合也是一个历史的必然。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的理论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曾...  相似文献   

8.
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与按劳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要素进入市场,这就产生一个经济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社会主义分配指的是净产品即国民收入分配和个人消费品分配。我们研讨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也应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9.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一直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即“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实行这种制度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只有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整个社会劳动创造的价值产品,在扣除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和用于其他各种必不可少的社会基金外,剩下的就是劳动者个人消费基金.由于这部分基金是由劳动创造的,而其他任何加入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等,并不创造价值.因此,对于个人消费基金,只能由社会按照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原则分配给劳动者用于个人消费.马克思的这些思想得到了列宁和斯大林的进一步发挥,后来又被社会主义经济学家概括为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按劳分配规律.  相似文献   

10.
效率与公平是收入分配中一个被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收入分配中没有最终解决的问题。市场经济能较好地实现效率,而社会主义的本质必须体现公平。因此,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本质如何与市场经济规则相统一的问题,这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必须解决的深层次的问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必要性效率是指社会资源的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市场经济能更好地实现效率,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来自个人提供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收入由要素的边际产品(或边际收益产品)所决定。该种分配方式是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我党在理论上一个新的重大突破,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从商品分析开始,研究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商品货币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他把商品货币关系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叫做“商品生产者社会”,也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和政策上的又一次创新和突破。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它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新认识和深化。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而把按生产要素分配视作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代名词而予以排斥。事实上,按生产要素分配并非资本主义的专有物,而是所有搞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我们没有在理论上承认可以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信息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把按生产要素分配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立起来。马克思科学地把按生产要素分配本身与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区别开来,在分析和论证活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瓜分剩余价值存在剥削的同时,也分析和论证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产权主体的经济利益借以实现的形式和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生产要素指的是用于商品和劳务生产的经济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企业家才能、信息等资源。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上述资源的所有者在生产中投入的要素给予的相应报酬。具体说来,就是劳动力的供给者获得工资,资本的供给者获得利润或利息,土地的供给者获得地租,管理者按照他提供的管理才能获得的薪金,技术或信息的所有者依据提供的技术和信息获得的报酬,等等。在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反映。马克思指出:“一定的分配形式…  相似文献   

15.
试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五大提出 ,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正确理解处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对调动广大社会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促进经济发展 ,推进改革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生产要素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概念  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种生产条件。包括劳动力、生产资料 (劳动工具、原辅材料、土地、房产、资本等 )、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是说,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改革中,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地位是不能动摇和取代的。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必须做到:(1)劳动成果的主体部分用之于按劳分配,使分配结果表现出劳动成果的主体部分归劳动者所有;(2)劳动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劳动成果分配中的权力处于主体地位,即能够比别的生产要素获得优先的和多量的收入。这是确保和体现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两个前提,或两个主要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与劳动价值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中的分配,包括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都是以经济当事人向市场提供商品为前提,通过商品的市场交换价格所实现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由于商品的市场交换价值决定于商品的价值,因此,价值规律同样是支配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的基础规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于揭示我国现实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仍然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向深层次发展,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亟需人们开展研究和探讨。分配关系的多元化生产决定分配。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必需从当前我国的生产条件出发。正如马克思所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生产要素直接参与交易和分配是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生产要素在生产组合过程中呈现出不可分离性、作用非均衡性、部分可替代性、比例变动性等特点;因为生产要素直接参与了生产和流通,所以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审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和基本分配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劳动已成为一种弱势要素而知识逐渐成为一种强势要素。因此按生产要素分配会引起贫富差距拉大。为保持社会稳定,兼顾公平,必须实行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并采取相应措施抑制贫富过度分化。  相似文献   

20.
丁凯  王晓畅 《理论界》2005,(12):65-66
收入分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收入分配理论不断深化,从要素所有权的角度重新认识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内涵多元扩展,将生产要素及其贡献作为参与分配的重要标准,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双增长”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