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三篇文章带有云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研究特色,在地图、地名、考辨中拓展研究视野,钩沉史实,深化历史认知。从本质上说,中国古代地图包含时间与空间结合的信息,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古代全国总图历来是地图史学研究的热点,但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少量重要的单幅全国总图,且以地图学史和绘制技术为重点,忽略了古籍中插图形式古代全国总图研究,研究的窄化影响了古代全国总图史料价值的充分发掘。通过历史文献学与地图史学相结合的综合复杂的研究,揭示各类古代全国总图蕴含的时空信息和地理认知,探讨不同时代国家疆域观、疆域认知、政区体制和地理认知水平等。成一农研究员提出,要强化插图形式的古代全国总图的梳理,从史料的角度进行研究,作为未来古代全国总图研究的发展方向。这样的研究任重道远,意义重大。地名承载着历史、文化、社会和民族等多方面重要信息,地名学研究是探寻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的重要手段,边疆民族地区地名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历史上云南存在过四套政区地名体系和三次地名大变迁,反映了云南边疆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和变迁的深层原因。陈庆江教授文是地名学与历史民族地理研究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汉晋中原王朝经营西南边疆形成的云南第一套政区地名体系,“绝大多数为当地民族语方言地名”, ① 是中原王朝治理西南边疆进程中对西南夷族群部落与地理环境认知相结合的产物。南朝梁以后,云南脱离中原政权统治自行发展,经历爨氏称雄,乌蛮、白蛮分野,至唐统一在云南设置羁縻州县,云南民族社会发生了重大变迁,分划组合构成新族群部落分布成为唐朝羁縻政区设治的基础,形成云南历史上第二套政区地名体系和第一次地名大变迁。可见,以地名的视角深化边疆民族史地研究,大有可为。以往历史交通地理研究着重于交通路线、交通站点的考证,研究结果以交通示意图甲点至乙点、丙点等一线相连,平面展现,淹没了高山大川的阻碍。张轲风副教授之文探讨交通器具在古代交通史和军事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独出心裁,颇具启发。特别是结合地理环境和民族生产方式考辨得出“浮囊渡水一直是蒙古军的军事传统”,为深化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关键因素认知提供了客观准确的依据。“元跨革囊”是云南历史上划时代里程碑重大事件,1253年10月,忽必烈率十万蒙古军出萧关,越六盘山,“经行山谷二千余里,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 ② 一举灭大理国,进而由云南挺进广西、湖南迂回征伐灭南宋,结束云南500多年的地方政权割据历史,且使中国历史进入元朝统一新纪元。渡水皮具之考,以小见大,溯源穷流,揭示了宏大历史事件中历史军事交通的关键因素,是矫正历史交通地理研究平面化倾向的有益尝试。云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以征实性治学精神推进历史地理学研究,地图史学、地名学与史地要素考辨是该所正在开拓三个特色方向,将在方国瑜先生等老一辈学者开创的边疆历史地理研究的基础上传承与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联想是记忆的基础。在历史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就应配合讲解运用联想规律来掌握史事的内容。依据历史知识构成的时间、地点、人物、史事诸要素,结合联想的接近、类似、对比、因果等规律进行回忆,是有效掌握史事内容的基本方法。先说依据年代的联想。心理学把因时间相关的联想叫作接近联想。根据它,可以将年代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典型的多民族移民国家,澳大利亚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性特点。澳大利亚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其地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澳大利亚文化的多元性。这些地名不仅是国家和地区的象征,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为研究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史料依据。文章主要从反映土著语言文化的描述性地名、唤起人们情感回忆的地名、反映澳大利亚殖民地历史的地名以及体现其他国家移民语言文化特色的地名入手,分析研究上述地名赋予澳大利亚社会的多元文化性。  相似文献   

4.
重庆移民地名与"湖广填四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民地名是历史上移民活动的投影,浓缩了大量的移民信息.重庆地名对明清之际的"湖广填四川"这段历史有较强的反映.重庆移民地名空间分布规律是:战乱影响剧烈地区,前代土著遗存较少,移民地名反而较多;反之战乱影响较少,土著遗存较多,移民地名较少;移民首选移居地是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故重庆移民地名沿江的地区高于边远山区,老重庆高于涪、万地区.重庆移民省籍主要来源湖广,与重庆四川地区流传的"湖广填四川"相一致.重庆地名还反映了移民后的社会变迁、经济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5.
对藏区地名的形成或者命名的几种主要情况分别加以介绍,并诠释地名所蕴含的文化含义:一是描述地理位置、形状的地名;二是表明自然资源和地理实体的颜色等特征的地名;三是反映历史事件、军事活动等情况的地名;四是反映藏族的崇尚心理和宗教信仰的地名;五是以部族名、人名、动植物名等命名的地名.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南沙区地名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具有既可悟、又可视的特点,体现着自然、社会的双重性。广州市南沙区位于珠江的入海口,是历史时期由河流泥沙淤积和人为围垦,加上海水潮流的顶托而最终形成的。南沙区许多地名都带有地区特征,有着本地区的命名规律,反映着南沙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移民地名是历史上移民活动的投影,浓缩了大量的移民信息.四川地名对明清之际的"湖广填四川"这一段历史有较强的反映.四川移民地名空间分布规律是:战乱影响剧烈地区,前代土著遗存较少,移民地名较多,反之战乱影响较少,土著遗存较多,移民地名较少;移民首选移居地是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故四川移民地名沿江及平原地区高于边远山区;四川移民省籍来源由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与空间距离的因素湖广籍占了约60%,与重庆、四川地区流传的"湖广填四川"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聚落地名反映了人类社会在变迁过程中对自然和社会人文地理环境的选择和适应。明清时期,西江走廊人口密度进一步增大,从平原、河谷到低山、丘陵等地区都有人口的分布。但受自然和社会地理环境的作用,聚落类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聚落地名方面,除保留原有自然特征和古越语聚落地名外,民族和方言类型地名大量涌现,充分反映出明清时期西江走廊地带民族变迁和方言播衍方面的状况,并且奠定了以后本地区聚落地名在民族和方言等方面的分布空间格局和命名特征。  相似文献   

9.
地名虽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但其命名及演变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与特定时间、地域内的自然及人文状况紧密相连。以杭州市行政村名为例,运用数理统计法、地图法以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地名分类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地名演变趋势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武汉地名文化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是城市历史发展的大事记,记录着城市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地名可以为历史记载补遗,通过地名甚至可以剖解部分历史之谜,证实被史官忽略的历史真实;地名也是山水园貌的真实反映,同时也真实客观地反映了某一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11.
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名称。地名往往带有强烈的延续性和稳定性。随着历史的变迁 ,各地的文化类型有可能发生分化与融合 ,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可能会慢慢失去其独特性 ,但地名却大都世代相因 ,变化极小。通过对地名的探讨 ,往往可以发现许多与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有关的珍贵资料。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城市地名由来的探讨 ,揭示了四川省城市地名由来所遵循的主要依据原则及命名时所反映的一定文化内涵 ,对了解四川省城市地名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能连续不断地背出近9000个地名,而且对主要地名的海拔、经纬度、常住人口、交通状况、名胜古迹、土特产品等都说得十分清楚,他是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的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就是目前记忆地名数量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刘仁军。 日前,记者在西单图书大厦四层的地图专柜找到了刘仁军。站在我面前的年轻人,中等身材,青春勃发,风华正茂,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闪烁着聪慧的光芒。小刘正在贪婪地翻着各种版本的地图集、册,收集有关地名的数据、资料。我们一起来到位于西单北侧二龙路的地名研究所,这是中国最权威的地名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3.
地方志中留存有数量可观的县域地图,这些地图通过强调或缺漏等手段向地图阅读者传递着地图绘制者对当地的地理认知,体现着绘制者对县域社会的关注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图中所反映出的地理认知也在不断变化.本文通过对泰顺县明清以来的四幅县境地图进行对比阅读,结合地方文献和时代背景,探讨县域地图记载内容的差异,解读其中包含的时人的地理认知与政治关切.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角度,来谈谈历史地图的教学问题.所谓“空间思维”,是指思维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分析各种客体事物及其图式形象的空间特性为对象,而以解决具体任务过程中,运用反映空间特性与关系的空间映象为主要内容.这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儿童为了适应空间定向的需要,而在领会各种活动中形成的,此后,就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掌握科学知识与行动方法的体系来获得完善.就中学的历史课来讲,它是由历史地图的教学来给以培养并推动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甲午战争(1894-1895年)前欧洲人绘制的8幅中国钓鱼岛列岛海域的地图特点,并与中国人绘制的相关地图作比较.从地名、地图在划界中的作用,以及18世纪西欧地图绘制已产生国家疆界的意识的历史背景等人手,论证甲午战争前钓鱼岛列岛早已进入中国管辖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中学历史课教学如何以较少的时间来得较高的效率?笔者结合具体教例,谈点这方面的探索。一、“一线穿珠”联想法。将历史事件中的某一个方面作为联想点,将其前后知识点有机地联想起来,组织教学。这种联想法,既有利于教学中把旧知识联系起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胳,并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分析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1、同一时间或地点,不同历史事件的联想教学。不同的历史事件,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这种或那种联系。同一时间或地点发生的不同历史事件,运用联想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思…  相似文献   

17.
粤东闽语区地名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名具有强烈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因而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命名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是人类文化史的活化石。本文以粤东闽语区地名为例 ,探讨了地名与地理分布及地理特征、地名与经济类型及物产情况、地名与历史事件、地名与民间传说、地名与人民的社会意识、地名与语言研究、地名与军事设施及宗教信仰等的关系 ,挖掘了粤东闽语区地名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是研究有关人类及其各种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地是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空间场所,人能够对地理环境进行认识、利用、改变和保护,使之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且随着社会发展,人地关系也在不断变化。本文通过对比中国人地关系和交通运输发展演进历史发现,中国的交通运输是伴随人地关系变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传统农业生产时期,交通运输是基于解决城市(区域)发展水平提高后,自身生产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在机器大工业生产时期,人地关系发生了变化,矿产、土地等资源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的主要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空间分异及消费空间聚集,使得资源供需在空间上形成矛盾,现代交通运输正是在缓解和解决此矛盾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着重分析《太平寰宇记》中的江西部分,认为州县沿革、户籍、土产记载,反映了宋初的实际情况;山川地名,以得名之由来作为条目的要素,其地名与地理地貌特征有关,与当地出现的禽鸟野兽有关,与历史人物、传说故事、古迹或旧建筑有关。所记述的内容可以补史籍之不足,纠方志之误,并以地理书录入人物与山川名胜题咏。以一人之力所撰此书的成就巨大,然也有缺陷:归属不当,新建置的州军县内容收入甚少,应划入内容仍置于以前所属州县;条目有重复现象;风俗部分大多雷同;有的地名、人名有误。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的“新史学”理论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梁启超不仅系统介绍了地理环境论的主要思想,还具体探讨了地理环境与中华文明之间的联系,并试图通过中西地理环境的差异解释中西文明的不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认识的提高和深化。但梁启超并不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他只是将地理环境作为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一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