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宋国华 《理论界》2005,2(2):25-26
邓小平的政治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学说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吸收借鉴了国际政治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有益成果,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从新时期政治发展的基点、目标、路径选择等方面对邓小平的政治发展理论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属性话语范畴的三维向度学术发展研究,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而下”实践应用发展方向的“为什么话语”新体系构建学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而上”理论发展方向的辞学理论研究,以及属性话语对应关系范畴内的创新发展方向学术研究等三个维度.开展这三维向度学术发展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方法和话语思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科学发展的应然要求和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改革开放实践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辅相承,实践和理论相互提升,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实践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创新,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撑,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也只有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改革开放30年取得巨大成效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一条道路,形成一个理论体系,两者之间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基础,而理论创新本身又不断引领着我们的实践一步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实践中,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经历了一个孕育、创立、丰富发展和继续推进的历史进程,即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这一理论体系必然会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发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实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产物,是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全面涵盖和实践成果,推进着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实施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指向,推进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发展与话语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术发展研究,反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方法和话语思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的应然要求和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7.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话语"新体系和辞学理论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及其最新成果指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理论大众化研究等,是克服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和"失语"状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有效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话语"的认识和理论来源于"为什么话语"教育实践,创新认识和理论必须运用于实践,指导并服务于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统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论断,深刻地揭示和概括了当代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及其丰富内涵和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相似文献   

9.
社会实践教学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不断探索社会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大学生在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运用概论课所学的理论观点,观察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前后两个三十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就实践而言,前三十年的实践是后三十年实践的前提,后三十年的实践是前三十年实践的发展;就理论发展而言,如果后三十年的理论创新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史"的话,前三十年的理论探索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前史";就实践与理论的关系而言,离开前后任何一个三十年,都很难理解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际政治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3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外国问题研究文件下发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三校的国际政治系以及国家有关外国问题研究机构的建立是中国国际政治学学科诞生的标志。40多年来,中国国际政治学经历了起步、补课、发展和创新四个阶段。未来中国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建设一要坚持国际问题研究的国家特色;二要弄清“权利政治”的核心,从新的视角研究国际问题;三要抓住首要问题,科学界定国际问题研究中的“定位、定向、定标”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化理论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西方对政治文化的研究 ,兴起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而我国学术界则在八十年代末 ,开始关注政治文化。本文主要从政治文化的定义、政治文化的研究范畴、政治文化世俗化三个角度对中西方学者政治文化研究的理论成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邓春  赵海英 《河北学刊》2012,32(2):185-188
国家利益问题是现代国际政治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西方现代国际政治理论三种主流理论体系均对作为国际政治研究核心概念的国家利益提供了不同的解释模式,试图探寻实现国家利益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地方政府国际行为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但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并未深入;两枝世界政治理论、新中世纪主义理论、平行外交理论、多层外交理论和地区国家理论从不同视角对地方政府国际行为的时代背景、发展趋势等做了理论阐释,但还存在着各自的问题;从国际体系特征出发,将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密切结合,坚持主权国家观念,是研究地方政府国际行为的基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15.
享廷顿基于冷战后时代国际政治局势的重大变化,提出了“文明冲突”的理论。他认为:文明将取代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未来的世界冲突将主要是文明间的冲突,这是20世纪40年代坎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又一最富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就“文明冲突论”给我们的启示、世界文明的分类,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国际政治行为的主体问题谈了一点十分粗浅的看法。对“文明冲突论”确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以期构建我们的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16.
国际宣传工作历来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党的国际宣传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界的关注度和相关的研究成果数量也逐年上升。学界对党的国际宣传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了研究,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成果,推动了相关理论研究不断走向成熟,但是仍然存在相对薄弱之处。为了揭示目前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工作研究的现状、热点、发展趋势及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以CiteSpace 6.1.R2作为研究手段,以2002-202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的418篇有效文献为数据基础进行计量分析,绘制相关知识图谱,通过分析知识图谱和梳理现有文献得出结论,并据此提出研究建议,以期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国际体系的两个突出特征是美国霸权主导的单极世界与中国的迅速发展。中美两国在当前的国际体系中既存在着结构上的战略矛盾,但由于美国霸权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中国在迅速发展过程中国内面临的种种困难,特别是中国经济很强的对外依赖性,又使得两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至于演变成为无法控制的大规模冲突。由于中美关系之间这种矛盾与合作并存的复杂性,两国关系近年来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周期性的起伏不定的突出特点。从近期来看,中美两国在各自的核心利益上并不存在根本冲突;从长远来看,中美两国避免冲突、加强合作符合各自的国家利益;同时,国际政治中权力本质的变化也将改变国际体系中权力分配的变动必然导致大国之间发生冲突的传统认识;另外,外交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和平方式促进两国各自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8.
建构和谐世界:关于世界秩序范式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持续不断的战争与动荡促使人们探索建立一种永久和平与稳定的世界秩序。西方各种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从人性、国家属性、国际体系、文化观念入手,试图揭示国际关系的本质及其规律,理论家们从理性主义、权力政治、相互依赖、共有观念等多种视角,提出了各种世界秩序理论范式。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超越传统的权力政治,确立合作共赢的全新理念,在多极均势基础上建立一个和平、和睦、和谐的世界新秩序将是最佳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刘建平 《阴山学刊》2009,22(3):81-84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家间政治多边化的潮流中,国际机制已成为学术探讨和外交实践的主流,绝对国家主权话语丧失根据。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在国家力量差距仍然严重分化的世界政治格局中规避发达国家的欺压,中国应该主动建构以“权利政治”和“超国家权力”为核心概念的国际政治理论来批评“权力政治”和“强权”、“霸权”现实。作为世界政治的超国家权力主体,联合国可以为克服霸权主义政治形态而实现人类主义价值提供可能性,超国家权力与主权、人权的辩证关系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深入体会的外交哲学。  相似文献   

20.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依据与现实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服务型政府是一种新型政府管理体制。人民主权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行政法治理论、为人民服务理论分别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政治学、行政学、行政法学理论依据以及最根本的理论落脚点。WTO规则的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支撑、政府再造运动的展开以及我国存在的社会发展失衡问题则是促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五种力量,即推力、动力、托力、拉力、压力,此并存的五种力量即构成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实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