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中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存在较大不足,不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情势,在《反垄断法》出台的背景下,对其修改势在必行。参考国际和国内地方立法,界定不正当竞争行为应注意四个方面问题:1.反不正当竞争法律保护对象的问题;2.不正当竞争行为主体的扩张问题;3.不正当竞争行为与限制竞争(垄断)行为的区分问题;4.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性质问题。可以将我国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界定为:一切不具有独占地位的市场活动参与者,违背公认的商业伦理道德或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妨碍公平竞争、扭曲竞争,损害其他竞争者的合法权益、损害消费者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假冒行为是一个引起法律界乃至国际商界广泛重视的问题,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均可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规制,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假冒行为的有关规定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完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商业标识保护的规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互联网经济的繁荣.为了争夺用户资源和市场份额,互联网行业竞争加剧,互联网企业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态势开始蔓延.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了其他互联网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重扰乱了互联网经济的竞争秩序.为了保障互联网行业的有序发展和持续繁荣,必须加强和完善互联网行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目前对于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作出调整、完善.  相似文献   

4.
对网上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规制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电子业务的兴起和网络经济的繁荣,但同时也使得网上不正当竞争行为有了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有别于传统市场的不正当竞争手段。从现行立法来看,现行法律法规很难对其进行必要的规制,甚至会出现无法可依的窘境。所以我们一方面应修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适应各国立法发展趋势,建立完善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反限制竞争法、反垄断法在内的竞争法体系;另一方面应加大反网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力度,在司法实践中,充分利用现行法律资源中的基本原则等弹性规范,并以法律解释为补充,不断摸索审理网上不正当竞争行为案件的对策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具有较强的外部性、排他性和竞争性,这种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使得高等教育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方式提供服务。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已经出现名称混同、虚假招生宣传、贿赂、诋毁竞争对手办学声誉及不正当的人才引进等种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目前规制这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制度严重缺失,而且现有的规制立法层次较低。鉴于我国立法的现状,可突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基本法地位,以行为定主体,将高等教育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纳入该法规制范围,这样既有利于全面涵盖各类高等教育中不正当竞争行为,满足法律规制的普适性要求,又有利于提升调整该类行为的立法层次,满足规制法律的权威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是经济法的制度的重要重要组成,其中的混淆行为在反不正当竞争制度中具有重要地位。混淆行为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要表现,但是混淆行为在认定上却存在较大的难度。文章从混淆行为的本质出发,结合国内外理论和立法例对混淆行为的认定进行研究,并从主观故意性、混淆的特定性、后果的误导性等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7.
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法律原则 ,是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实质条件 ,是克服我国反不正当竞争立法滞后性的工具。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立法建议及其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商标的反向假冒行为及其危害,分析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商标法>对反向假冒行为的约束与制裁,对反向假冒行为的法律适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誉为“市场经济宪法”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至关重要。然而 ,我国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立法缺陷 ,极不利于指导司法实践 ,亟需进行“废、改、立”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不正当竞争行为与限制竞争行为是有其自身法律特征的行为。我国竞争立法的出路与突破关键就在于这二者的界定与甑别。本文对这两种行为的区别予以具体分析,并结合我国现有立法及相关的国际竞争法理,指出了我国竞争立法的出路及应突破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误导行为是国际公认的一种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但是我国法律对误导行为的立法却极不完备。指出了我国目前立法在误导行为的法律界定、一般性条款、构成要件和法律责任4个方面存在的缺陷或漏洞,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方立法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做出了较多有益的修改和探索,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改提供了很好的立法资源,但其中也存在诸多缺陷,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应吸收借鉴地方立法的合理之处,同时注意克服其缺陷.  相似文献   

13.
地方立法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做出了较多有益的修改和探索,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改提供了很好的立法资源,但其中也存在诸多缺陷,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应吸收借鉴地方立法的合理之处,同时注意克服其缺陷。  相似文献   

14.
论企业名称权保护中的侵权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名称权保护中,禁止侵权行为是权利人专有权的最基本的直接保护手段,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权利人更广范围保护的必要补充。当一利用他人企业名称的非法行为不能认定是一侵权行为时,权利人还可以“利用自己企业名称进行不正当竞争”为由寻求私益的保护。然而,对于侵犯企业名称权的行为和利用他人企业名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我国现行立法和学界的大多观点均有界定不清之嫌。实际上,侵犯企业名称权的行为是对权利人企业全名称专有权侵犯的一种“私”法上禁止的行为,利用他人企业名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一种混淆或淡化权利人企业名称字号的一种“公”法上禁止的行为;前者以专有权被侵犯为要件,不关注相关公众是否混淆或误认,后者必须使相关公众混淆或误认,但对知名企业名称只须淡化其名称的财产价值即可。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技术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利好的同时,也诱发了各式各样的基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而出现的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较传统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技术性、场景化及识别度等方面.基于此,应清晰地认识到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纠纷审裁中存在的观念老旧、依据不当、模式固化等弊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场景为基准,活用现有法律法规,优化审裁模式.从互联网市场竞争的特征出发,妥善处理好反不正当竞争立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互联网专条"的解释与适用,优化其与一般条款之间的衔接.优化审裁模式,强化"行为正当性"认定,弱化"竞争关系"在行为不正当性认定中的结构性地位,引入多元利益平衡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主体的规定出发,论证将行为主体限定为经营者是不合适的,不利于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有效发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作用。提出应将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宗旨,将不正当竞争的主体扩大到任何违背诚实信用和商业道德的自然人或组织。  相似文献   

17.
纵观当前我国出版业的运作体系,比照现行的法律 法规,在作者署名权、出版物名称权、出版物的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的限制竞争行为及出版物 高定价、高回扣的营销策略等方面均有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其根源在于出版者经营主客体的 特殊 性,消除这一领域的不正当竞争在于政企分开和健全法律法规。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这 一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18.
《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法律,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崇高的法律地位,素有经济宪法之称。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信息时代,不正当竞争又有新的表现,于是需要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使之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市场竞争。本文从混淆行为、误导行为、商业贿赂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滥用经济优势地位行为、倾销行为、权力经商行为以及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等八个方面,厘清《反不正当竞争法》现有条文的含义,这是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9.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是指未经他人的允许,将他人合法使用在商品上的商标去除后换上自己的商标并投入市场的行为。从消费层面看,它是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从竞争层面看,它是通过侵犯他人商标的手段来实现自己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各国不同的立法模式告诉我们,只要法律之间关系和谐,都能收到较好的规制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特点及其立法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 ,伴随着入世 ,我国已步入国际市场竞争的行列。如何完善竞争法 ,维护有效竞争 ,推动经济发展就显得异常重要。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立法 ,该文通过分析该法的特点 ,结合从中得到的启示 ,对完善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