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万国威 《西北人口》2010,31(2):80-84,88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城市新贫困社群的福利供给出现了贫困陷阱的困境。对于这种福利供给所形成的贫困陷阱。当前学术界的主要研究是从个体的福利依赖角度来进行的。但是,基于湖南省长沙市区400余住新贫困社群的调研和对政府的走访资料.本研究解析了城市新贫困社群在现行福利供给体系下出现贫困陷阱的政策原因:缺乏赋权参与社会政策的建设理念,是制约当前新贫困社群需要满足得以实现的症结。建议政府采取针对社会发展需要与社会参与需要的社会政策来优化政府的福利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2.
我国家庭政策的发展路径与目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家庭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与欧美国家完全不同的路径。由于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背景和发展水平不同,我国家庭政策的发展方向与发达国家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与发达国家"去家庭化"的方向相反,我国家庭政策发展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家庭化",即基于家庭责任前提构建福利保障体系,通过强化家庭功能实现为公民提供福利和保障的目标。我国的家庭政策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补充社会福利发展水平低造成的保障程度不足,提升家庭自身福利供给和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针对家庭变化产生的问题,调整社会福利配给和组织方式,扩大以家庭为生计单位的福利保障。我国的发展型家庭政策要以提升家庭发展能力为重点,包括就业支持政策和供养家庭支持政策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刘书明 《西北人口》2014,(5):119-124
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财政保障能力不同所致。民族地区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财政保障能力,直接制约和影响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本文基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8县(市)数据资料,对西北民族地区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财政保障能力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西北民族地区县级政府财政收入水平总体低下且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公共服务财政保障能力严重不足与失衡状况并存,使得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陷入举步维艰的两难困境。最后,从完善地方财政体系角度,就提升民族地区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财政保障能力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同春芬  汪连杰 《西北人口》2015,(1):73-78,84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本文构建一个以家庭、社区、国家和社会为主体的居家养老的四维责任框架。从自身属性和社会保障的角度来说,政府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存在着四种模式,即"依托第三方组织"模式、"市场化运作"模式、"社区主导"模式和"家庭主导"模式,不同的服务模式,政府的责任的体现也不尽相同。文章最后构建出我国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的责任体系,主要包括总体责任和政策制定、监督管理、资金投入、政策实施四个具体责任。  相似文献   

5.
使用生命表和概率理论,分析了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丧子风险,二者的巨大差异证明原有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独生子女家庭承担了额外的、非自愿的丧子风险.从这一角度来讲,我国政府此前实施的生育政策对失独家庭造成了利益损害,应当给予一定的补偿.本文认为,在失独问题上政府责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救助责任、补偿责任和优待责任.针对当前失独群体财政扶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当明确财政扶助的补偿属性,在扶助标准上实现城乡统一,以及由中央政府承担财政扶助的主要责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文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等方式调研155个来自新疆南北疆不同区域的维吾尔农民工创业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维吾尔族农民工创业的意愿受到其年龄、婚姻状况、风险偏好度、职业培训状况、汉语交流能力、文化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家庭收入和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婚姻状况、职业培训、文化程度、语言交流、家庭收入和政府政策与维吾尔族农民工创业意愿成正相关。风险偏好与家庭收入与维吾尔族农民工创业意愿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年福利服务改革: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老龄化社会无疑要强调老年保障,老年福利服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调查数据表明,中国老年福利服务的需求与供给能力之间有很大的缺口。因此,必须转变福利服务由政府包办的传统观念,以引进市场机制为突破口,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将潜在的社会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盘活存量、发展增量,以形成社会福利事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更好地为有福利服务需要的老人服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政府财政承受能力、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能力以及农民工个人的参保意愿和缴费能力三个层面对浙江省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板块分割状况,使整个体系既有失公平,又损失效率。公共部门的就业者特别是公务员保护过度,非公共部门的就业者特别是农民和农村迁移劳动者保护不足。尤其是碎片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但妨碍劳动力流动,而且加大管理成本。新农合、新农保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政策,有助于促进社保公平。但地区之间的福利竞赛,使地方财政不堪重负,有损社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因此,作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避免将社会保险覆盖率的数值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指标。(2)加大中央政府的社会支出责任,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以强化当地社会救助和社会增益产品的供给。(3)采用衔接或组合同一保险项目下不同板块的办法,减轻并逐渐消除社保体系的碎片化。  相似文献   

10.
老龄化社会无疑要强调老年保障,老年福利服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调查数据表明,中国老年福利服务的需求与供给能力之间有很大的缺口。因此,必须转变福利服务由政府包办的传统观念,以引进市场机制为突破口,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将潜在的社会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盘活存量、发展增量,以形成社会福利事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更好地为有福利服务需要的老人服务。  相似文献   

11.
The quality of late life in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societies has been well-researched. In contrast, very little systematic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among the aged in less developed societies. An interesting case of retirement in a society in transition is that of returning Zulu contract workers. The apartheid laws of South Africa constrain migrant movements: contract workers typically spend their working lives in the urban-industrial milieu of the core economy and later return to a rural lifestyle in their areas of origin in the peripheral “homelands”. The retirement circumstances of 253 male return migrants in five rural areas of KwaZulu were assessed in an in-depth study.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Zulu retirees was found to be influenced mainly by such factors as health, perceived financial security, social 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 and positive sentiment towards retirement life.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migrant workers’ needs in retirement have a universal quality. This finding has social welfare policy implications in a society which is characterised by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privilege.  相似文献   

12.
周小刚 《西北人口》2012,33(3):6-11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在以户籍制度及其衍生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城乡差异制约下,农民工自身在城市尚难以完全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并且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仍然是现时期中国义务教育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这不仅表现在农民工子女获取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需进一步妥善解决,并且对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公平又提出新的要求。本文通过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调查数据,选取户籍为农业户口的进城农民工样本,并对其15周岁以下子女进行性别年龄结构和分布特征分析,通过区分不同年龄段、不同流动类型和不同居住地类型三个维度,对农民工子女的辍学率和就读学校类型等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北中三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我国政府的重视,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各地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程度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分别从我国南、北、中部地区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城市——深圳、苏州、长春,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对其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无论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程度,还是各地农民工关切的具体问题,都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从政府的角度制订农民工政策不能全国"一刀切",应该区别对待并分类指导。政府应有重点、分层次地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北方省份应该充分借鉴南方省份关于农民工的法律保障、养老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经验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Cheng  Qiu  Ngok  Kinglu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20,150(2):679-694

Public attitudes towards welfare programs is a crucial topic in the field of social policy research. Current studies on welfare attitudes has long been a lack of an explicit conceptualization, and mainly conducted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with the focus on self-interest. This study distinguished the dimensions of welfare attitudes into responsibility,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and examine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welfare attitudes towards anti-poverty policies in China. Data used in this study came from Chinese National Survey of Public Welfare Attitudes in 2018 with a final sample size of 8296 respondents from three deliberately selected provinces in China. It concluded that welfare attitudes share the traits of economical individualism, social collectivism and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s. Positive perception of work ethics and social cognition about income inequality we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welfare attitudes towards anti-poverty policy. People who were against indolence, idleness and male breadwinner and who were highly sensitive of income inequality were more supportive of the notion that government is responsible for protecting their livelihood, nevertheless, less satisfied with the current standard of substance allowance and performance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dicating an orientation of both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of welfare attitudes. Besides, welfare attitudes were also motivated by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s such as regional disparities and migrant identity. Therefore,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need-oriented in dealing with of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poverty, and should establish a more unified and generous social welfare system that benefits both the natives and migrants.

  相似文献   

15.
张蕾  常媛媛 《西北人口》2014,(5):102-106
近年来一些社会突发事件如富士康骇人听闻的十几连跳自杀事件和外来务工青年(多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问题等,使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健康问题备受关注。本研究对广东省新生代农民工最为集中的六个城市进行实证调研后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精神健康状况良好,但是他们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度较低,在自我价值预期和现实生活需求中存在着明显的心理落差。此外,在将社会支持分解为教育支持、经济支持、社会网络支持、媒体舆论支持和政策性支持五个指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健康状况进行检验分析后发现,不同的社会支持方式对他们的精神健康影响程度、影响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和人口迁移的福利磁力理论,对广东省范围内所可能产生的移民贫困和财政压力问题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表明:部分地区由于区域隔离机制放开、贫困移民增多所加重的财政压力,尽管可以通过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予以解决,但这项政策安排的巨大财政成本,使它在现阶段并不具备足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就业培训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参加就业培训是农民工顺利实现非农就业的关键,调查显示: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主要以初中、高中文化程度为主;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对就业培训的投资力度较弱,大多数农民工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现有劳动力就业培训市场不规范,农民工对其表现出极大不信任;就业培训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构建以农民工、用人单位和政府部门为主体,培训机构、培训市场和就业市场相协调的就业促进型培训模式。利用这一模式,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加大就业培训的投资力度,规范劳动力培训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现阶段,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自然无法置身事外。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其中对劳动力就业的冲击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现阶段的就业问题中,大学生就业和农民工返乡成为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要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缓解就业压力,需要中央、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密切配合,从多方面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二元体制下,由于社会网络缺失,国家建构起来的正式社会支持系统无法满足外来农民工的需求。这为非政府组织介入流动农民工子女教育支持提供了机遇。作为一个为外来农民工服务的非政府组织.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隔坑社区服务中心除作为政府的补充为流动农民工子女提供教育类公共物品.为外来农民工提供社会支持,以便其子女完成学业,提升其融入城市的能力之外,同时还为流动农民工子女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