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张学良东北易帜的内在动因及其意义,侧重阐明张学良追求国家和平、统一、富强和维护民族独立的爱国思想在各种内外动因中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东北易帜是民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事之一,它宣告了日本肢解中国东北阴谋的破产,奠定了南京对全国形式上统一的政治格局和东北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以此为契机,张学良主政东北后积极实施东北新建设的种种政策措施,迎来了东北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3.
北伐战争胜利在望,全国地方军阀的主力大多被摧毁,北方仅剩下奉系军阀张作霖。皇姑屯事件后,东北少帅张学良面对诸多因素,举棋不定,最终张学良身负国耻家仇改旗易帜,实现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本文就东北易帜的时代背景、东北军面临的尴尬处境、南京国民政府对奉系军阀的态度及政策、日本对东北的野心以及奉系军阀自身状况等几个方面论述东北易帜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通过东北“易帜”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吞并东北的阴谋 ,维护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顺应了历史潮流 ,避免了一场军阀混战 ,实现了中国统一以及维护和稳定了张学良在东北的统治地位三个方面论述了东北“易帜”对国家、对民族和对张学良个人都是有益的 ,最后得出结论 :东北“易帜”是张学良的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6.
皇姑屯事件后,蒋介石欲借"统一"来巩固和提高自己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并借此将东北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而张学良则欲借易帜达到"息内争以御外侮",为东北的安全与繁荣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蒋、张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最终"以张学良归附南京政府为第一要义"达成了一致。这种结果不仅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分离我国东北的罪恶阴谋,同时对于日后张学良逼蒋抗日,成功发动西安事变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北易帜”是民国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使日本侵占东北的计划遭到了很大的打击。考核事件发生的原因 ,张学良先生出于爱国主义的个人努力是第一位的主观因素 ;同时 ,东北人民希望统一之心、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压力和利诱 ,及英美帝国主义国家对日本势力的抑制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的思想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8年皇姑屯事件至1937年初被囚禁的十年中,张学良将军有三大历史功绩:东北易帜,维护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联共抗日,促成了西北“三位一体”;发动西安事变,为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 1 1928年6月4日,日本帝国主义策划了皇姑屯事件,炸死奉系军阀张作霖,期望由此引起东北内乱,以便趁火打劫。当时的东北,矛盾错综复杂,斗争异常激烈,张学良何去何从? 日本待张学良就职后,又竭尽威逼利诱之能事。多次向张施加压力,一面声称“张将军如果有雄心远志,在东北建立一番大事业,日本决意全力支持”,妄图挟持东北独立。一面又威胁:如果张将军要归服国民党,俯首称臣,“大日本也决不会坐视。”极力阻挠中国统一,英美帝国主义眼看富庶辽阔的东北将由日本独占,不甘心,也积极活动,以图插足其间。  相似文献   

9.
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张学良思想演变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分析了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的历史进程中,张学良思想演变的轨迹。论述了从东北易帜到中原大战期间,张学良爱国统一思想超越了封建割据思想,较好地处理了爱国主义与地方主义的关系;深入分析了从九一八事变到热河失守期间,张学良爱国主义思想与地方主义思想的碰撞和抵触;进一步探析了从旅欧归来到西安事变期间,张学良思想的重大转变,从"拥蒋剿共抗日"到"逼蒋联共抗日",其爱国主义思想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清代东北的封禁政策,是满族贵族对东北地区进行统治的一种特殊政策,它成为有清一代东北政策的核心。关于东北封禁政策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弄清楚有关封禁的诸问题,对研究封禁政策的演变及其具体过程是有益的。本文试就清代东北的封禁问题,做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东北现代文学研究中 ,史述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对五四新文学的接受和回应到现在 ,在对东北现代文学的历史情状的不断分析中 ,东北现代文学研究及其学术思想都呈现出不断深化的态势 ,由具体的文学史研究而透视此间学术思想的演进 ,各种学术范型的变换 ,有益于引导这一领域的研究更健康、迅速、深入地开展 ,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仅就民国时期东北移民潮形成的历史原因作一探讨,主要从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的移民空间与垦殖的需要,移民图生存、求发展的主观需要以及军阀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移民的政策等方面进行述论。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后东北教育变革初探刘小春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千古未有的变化。腐败的清政府开始逐渐地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警醒。为了求得生存,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封闭的国门.也被迫对外实行了极有限度的“开放”政策。从政治、...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在东北首先胜利,是有客观必然性的。有利的国际地理位置,东北疆域的辽阔,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先进的工业基础,都为我军的迅速壮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党中央对夺取东北的高度重视,东北局得力领导核心的配备,大批领导骨干和精锐部队的调入,为夺取胜利准备了充分的主观条件;国民党对东北军事投入的不足则是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东北抗日义勇军失败原因如其成分一样颇为复杂,既有自身原因,亦是国民政府政策主导的错误,也有中共政策的失误,其中自身的诸多缺陷是其失败的主因,而作为当政的国民政府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中国的另一大党中共亦应负一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在由清初至近代所发生的大规模东北移民潮中,东北地区的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原著民文化被外来的汉文化全面取代。这一情况的出现,有其内在原因,综合起来看,共有五个:一是移民人数的众多和满汉混居现象的出现;二是清王朝主动的鼓励政策对这一文化取代的推动;三是入主中原的满族贵族率先汉化对东北地区留守满人的影响;四是落后的土著文化向先进的移民文化学习的本能;五是东北原著民不排外的纯朴民风。因此五点,在东北移民过程中发生文化取代就成为社会运动的必然,是不可避免的移民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实行全面土地改革,在农业生产领域发展个体农民的劳动互助经济,在农村流通领域推进供销合作经济,在经营管理领域建立国营农场经济,从而形成了较完整的新民主主义农业经济体系。在上述三种经济成份中,国营农场经济初步具有社会主义经济性质,而劳动互助经济和供销合作经济均属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三种经济成份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东北解放区典型的新民主主义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历史悠久,文化特点鲜明,其音乐既保留了本民族的音乐特色,又吸收了东北地区乃至其他地区的音乐文化特点。本文分析东北地区朝鲜族音乐类型,希望由此探索东北地区朝鲜族音乐的精华,挖掘朝鲜族音乐的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英语难的原因。作者认为现在使用的教材不适合中国人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是英语教学效果不显著的原因之一。解决英语难的有效做法是让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解决关键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权力异化来自于两大方面的原因,即体制、制度和法规是外因,思想道德素质是内因。其中,制度上的不完善是权力异化的重要原因,法律上的不健全是权力异化的主要原因,道德上的迷惘是权力异化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