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考试,是教育管理部门迄今为止找到的测验学生全面学习情况的比较准确的方法.考试已成为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仍然需要接受各门课程的考试.然而,仍有部分大学生不理解考试的重要性,必要性及严肃性而在考试中作弊.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加以分析,从制度的建立着手,使大学生做到“三不”,即不能作弊,不敢作弊和不愿作弊,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呈上升趋势.扼制这一势头的发展,消除作弊行为,是高校一项重要任务.应通过分析考试作弊的主要表现找出主要原因,分析主要危害,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以提高考试的严肃性、纯洁性、公正性,给广大学生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促使高校考风、学风实现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普遍化 ,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危害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考试作弊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这些新的特点有大学生自身的心理成因及社会成因。针对其成因 ,要从大学生自身、教学体制及学校管理、社会环境等几方面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动机分析与弱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务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部分,考试作弊学生的处理与教育是加强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之一。面对我校近年来居高不下的考试作弊现象,该如何针对不同的作弊动机,分析作弊的主、客观原因,正确引导和教育,弱化并逐步杜绝作弊,这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重视研究的问题。一、考试作弊的动机初析根据近三个学年的大学生违纪处分情况统计,考试作弊是最为突出的部分,占违纪处分学生的85.5%。通过对作弊学生的调查、谈话和检查书分析,大学生作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因素:1厌学思想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产生的原因 ,论述了作弊行为的危害 ,调查分析了目前大学生考试作弊所使用的手段 ,初步探讨了针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所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关注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更是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大学生诚信问题频频爆出,骗取助学金、考试作弊、无法偿还网络贷款等事件的发生,都反映了当下高校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存在缺失之处.因此,为有效提高高校的道德素质教育,通过法律规制的手段助力高校大学生诚信体系建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一直是困扰高校教育管理者的一个问题,也是影响学校学风建设的一个问题。了解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原因,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对于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以及大学生的成才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考试作弊的性质、原因和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的制度背景进行了分析讨论,以深化对考试作弊的认识,为防范考试作弊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文章认为,考试作弊的治理要从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及实施机制三方面下功夫。正式约束体现在国家法规政策上,非正式约束体现在大学生伦理道德上,实施机制体现在学校的校规校纪上。几方面齐抓共管,才能有效遏制考试作弊。  相似文献   

9.
左树强 《理论界》2007,(5):137-138
考试是学校评估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和检测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但是自从考试制度诞生之日起,考试作弊这一现象也便伴随考试一直到现在。考试作弊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它不仅干扰了学校对教学质量的正常监控,破坏了学校的教育教学风气,还严重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大学生产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主要有自我意识淡薄、投机侥幸心理、功利虚荣心理等。高等学校主要通过加强考风、学风、教风建设;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认知教育;加强考试管理等方面对考试作弊现象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管理动力机制理论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动力机制,并提出改革和创新考试管理机制设计来启动杜绝作弊行为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风、校风 ,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本文通过对考试作弊的成因分析 ,提出了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一些基本构想。要遏制考试作弊 ,必须转变教学管理模式 ,实施弹性制 ,要进行诚信教育 ,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改进考试形式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并且要加强监考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高校大学生诚信危机表现为:考试作弊成风,求职履历作假,恶意拖欠学费等,为此必须加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因为: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石,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职业道德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3.
高校大学生诚信危机表现为考试作弊成风,求职履历作假,恶意拖欠学费等,为此必须加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因为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石,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职业道德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大学生安全意识水平与安全技能层次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目的在于找出河南省大学生在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上存在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水平不高,安全技能匮乏,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教育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心理技能训练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义平 《学术论坛》2006,(10):199-201
在探讨大学生心理技能训练的含义和意义的基础上,将大学生心理技能训练内容体系分为认知技能训练、操作技能训练和心态调控技能训练三个方面,讨论了通过系统的课程教学训练、过程与认知自主支持训练、互联网络平台支持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总体积极、健康,甚至是有建设性、前瞻性的,比如对道德的精神属性,对与自然、自身关系的认识等。社会的道德观念在变,我们的舆论引导要旗帜鲜明。性别不同,道德理想、态度不同:男性更具创业激情,道德上更宽容;女性更平稳,对两性关系态度更平淡。工科学生谨严,诚信学风更好;农科学生压力更大,追求更现实也显得更高,比较保守;文科学生更开放,更宽容,但作弊诚信状况也应引起重视。大三学生应予特别关注,他们考虑道德判断的比例在四个年级中最低,对作弊、两性关系的态度处于模糊程度的比例较高。总之,大学生整体道德状况令人欣慰,重塑社会的诚信体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赵红  代艳丽 《船山学刊》2004,(2):168-170
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强调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但德育"口号高,内容空,方法死,实效差"的情况相当普遍.目前,高校学生中逃课、考试作弊等现象日益严重,大学生偷窃、抢劫甚至杀人事件也时有发生,更有甚者,居然有大学生去嫖娼卖淫!高校德育现状令人堪忧,改变德育无效(无力)的局面,刻不容缓.但长期以来,高校德育仅局限于道德本身谈德育建设,重视的是教化、说教等缺乏支持的柔性手段,致使德育建设陷入了一个怪圈:德育建设天天讲,德育作用不见长.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引入法律机制,推行高校德育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考试作弊是一种较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其作弊的客观原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经济因素;而主观原因则包括心理因素和认知因素。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对策是:净化校园环境,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减轻学生压力,完善评价体系;改变教学模式,加强考试管理;提高考试质量,增强思想认识;加大资助力度,健全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考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重要环节.随着对教学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成绩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目前,在高校中存在的考试作弊问题也日趋明显.考试违纪、作弊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学生成绩不真实,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这样的考风严重影响了学风.就考风这一问题,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很多,但高校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其在专业基础知识、实践及求职技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构建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专业培养体系、目标导向和层次递进有机统一的实践保障体系、全程化和个性化有机结合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实现大学生在高校就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