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读马克思,可以看到,与列宁国家学说不同,马克思国家学说的深层次本质是新社会观.马克思以充分认识到社会决定国家作为起点,而在终点上通过主张国家将会消亡,他最终推崇的是社会的本源意义.对于马克思来说,终点意义上的社会有别于最初决定国家产生的市民社会,它以实现了无冲突的和谐社会作为重要特征,这也是他之所以提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终极目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 ,认真剖析和科学评价罗素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批判 ,有助于消除其不良影响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文章从三个方面评述了罗素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批判 ,即 :1 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的批判。2 罗素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念“含糊不清”。3 罗素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责难。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新发展.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的分析,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回顾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形成和发展成熟的过程。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优秀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等三个方面论证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从六个方面归纳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阐述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内各要素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国家安全这一前提保障.21世纪初,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比过去更为复杂的局面,国家安全的威胁源也比以往大大增多,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特别是中美关系中存在着很大变数.现阶段,我国的国家安全除了受到传统安全的威胁外,还受到非传统安全的威胁.为此,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发展、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等方面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前者是对后者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国家发展目标所做出的又一次战略规划.从马克思主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国家强盛从而导致稳定有序的社会.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决定国家的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理论创新,是国家回归社会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10.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以实现人类的最终解放为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地指导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体现着和谐的主题。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基本原理相契合,在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同时,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哲学层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进行梳理和解读,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辩证关系进行剖析,应着重分析其内在矛盾及矛盾解决的指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基于对其辩证关系分析所作出的理性选择,也是今后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沈传亮 《阴山学刊》2006,19(6):92-98
自200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社会更加和谐”以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理论界较为关注的话题,研究呈现出几个热点,主要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特征之间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思想文化资源、理论定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与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三大命题之间的关系。对这些热点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加以评述,有助于促进理论界更为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芳 《社会科学》2006,(12):5-1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当代中国出现的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恰恰是市场化改革不够的结果,主要表现在行政性资源配置中权力市场化和要素市场滞后两个方面。构建和谐社会遇到的困难,归根到底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关键还要靠发展。当前要引导全社会全面、理性地看待改革问题,重塑和弘扬改革文化,努力形成有利于深化改革、推进社会和谐的价值观念、舆论力量和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4.
彭萍萍 《齐鲁学刊》2007,(2):127-130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国内问题的解决是最根本的,但和平的外部环境也是不可或缺的。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所提出的和谐世界的思想,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构建和谐世界,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二是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三是坚持包容精神,尊重文明多样性,共建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5.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这一全新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谐社会应该说是我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律性探索,表明我党对社会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作者在科学准确地把握和谐社会内涵的基础上,讨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三元结构理论把社会分为政治、经济和市民社会三大领域,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政治依然强势,唯有市民社会相对弱小,而“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则突显了三大领域和谐发展的必要性,因此加强市民社会的发展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要发展市民社会就必须加强其组织化程度,也即要加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对政治、经济以及市民社会本身都具有重大意义,从而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和崭新课题。通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探析以及对当前社会“不和谐”现象的思考,深入探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通常认为儒家文化是导致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但实际上,没有伦理道德约束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才是导致官吏作风腐化以及中国政治及社会进化迟缓的重要原因。儒家文化通过借助于君、臣道德水平的提高而达到了治理天下、维护统治秩序的目的,这对于弥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所造成的种种弊端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文化与封建君主专制的人治统治必然联系在一起。儒家文化是针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而提出的,因此,也具有普遍的价值。特别是儒家文化中重视道德教育和品格培养、重视从人心的治理出发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的思想,既可以成为封建社会治国安邦的良策,也同样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郭晓岚 《阴山学刊》2008,21(5):106-110
人权保障与权力制约作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和内在要求,宪政为其构建提供了根本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宪政保障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培养宪法意识,增强宪法权威;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推行以宪治国;保障公民权利,实行宪法司法化;均衡公民权利义务体系,架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以期使宪法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和谐保障法。  相似文献   

20.
建设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新的社会治理与发展目标。建设当代和谐社会需要从传统思想资源中汲取智慧,引以为鉴。儒家“小康”“大同”两个层次的社会理想图式,要求我们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时要善于区分现实政治治理的“善治”与和谐社会道德理想两个层次。传统民众“太平盛世”、富而均平的追求,要求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要把公平正义作为突出问题加以解决,并将其作为重要价值目标来追求。和谐社会的实质内容和建设目标应体现为“政通———人和”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