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学研究应该着重研究国学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要着重研究传统国学中所具有的那些恒久生命力和普遍的价值、那些蕴含了可以成为回应现时代问题及重建当代思想文化的丰富可贵的精神资源;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国学)现代化或作用于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途径、方法问题,研究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路径等问题,使传统国学真正成为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丰厚“软实力”,成为从传统向现代性转换过程中一个可以借鉴依凭的特有的民族性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的认识,梳理了近代以来学界对中国文化出路的探讨,并结合实际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是必要而迫切的,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以价值观念为核心、以理性思维、现实的问题导向为原则,创新的关键在于尊重文化传统的现实和坚持现代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五四”运动叨周年,弘扬和继承“五四”爱国主义、科学与民主传统,反思中国近代社会的文化转型,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于5月5日主办了“现代化进展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传统与现代化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综述如下。一、对现代化的认识’钟年认为,现代化,在社会学中指的是一种人为的、有目标的、有计划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在现代化理论中,人类社会被分为传统与现代两类,各自被赋予不同的特征,最终是现代社会取代传统社会。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化运动的成就是明显的,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最主要…  相似文献   

4.
文化哲学研究百年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中国文化哲学是围绕着如何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时代课题而展开的 ;其基本内容是对古今中西文化的诠释、比较、评价和选择 ,以重建中国的现代文化 ,进而为重建新的社会模式提供一种内在的深层结构性规定 ;其讨论的焦点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试图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诠释和选择 ,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重建 ,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 ,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 ,使文化哲学问题的不同侧面得以凸现 ,人们对文化哲学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也有所侧重 ,从而使百年文化哲学研究呈现出几个高潮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着实践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理论上打破现代化单一模式的双重任务,运用一些新的视角和理论分析工具重新理解和把握原生态文化能够发现不少启示。将原生态文化放置在社会发展历程当中是认识其本质的基点;考察人们在利用、保护、传承、发展等不同眼光指引下对待原生态文化的不同方式,进而从时间观对原生态文化的历史逻辑做出分析,有助于理解这些不同眼光和方式背后隐藏的信息。原生态文化的历史逻辑告诉人们所谓传统和现代的二分本质上是一种时间观的"欺骗",通过汲取原生态文化当中的智慧,并且尝试将其融入到社会建设和生产生活当中,从而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现代化的新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以何种态度对待传统的制度、社会结构和风俗习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这就必须弄清楚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关系 ,在初期的现代化理论的框架之下 ,人们产生了对农村文化传统、农民群体的偏见和误解 ,认为农民文化传统是落后的 ,是导致农村落后的根源 ,必须被取代。对此本文提出了质疑 ,历史实践表明 ,完全取代农村文化传统是不可能的 ,导致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绝不仅是农村传统和农民的保守思想。在社会转型时期传统思想和行为的存在满足了人们的现实需要 ,具有其存在的价值。传统与现代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苏南文化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地区经济现代化的问题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而苏南文化现代化的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提出了要实现苏南文化现代化的话题,并对什么是文化现代化以及如何实现苏南文化现代化的问题作了探讨。文中认为,苏南文化现代化是在吴地优秀文化传统基础上钻铸进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在文化的综合创新中村建吴文化的现代形态。文中还强调指出,苏南文化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苏南地区现代化的根本性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文化和现代传媒使得传统戏曲符号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并面临生存危机.国外通常采用将传统艺术符号与现代生活、现代传媒相结合或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时尚化改进的方式来应对这一危机.就中国传统戏曲视觉符号的现代设计而言,可将现代元素引入戏曲符号的设计,将传统戏曲视觉符号整体现代化、时尚化并引入现代传媒,或对之进行卡通动画演绎,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在传统与时尚的融合中找到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们单纯地追求现代化的过程,忽略了传统与现代化的内在连接,普遍出现了孤立看待现代化的现象。教育现代化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诸多文化的遗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教育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血脉关系是不可忽略的。本文从广义价值论的角度分析了传统文化的多元价值取向,认为传统文化是建立现代化教育价值体系的源泉,并提出了传统文化有利于现代教育化的价值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与特定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很强的路径依赖关系,离开传统文化,现代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代化是传统文化合乎其自身历史逻辑和与时俱进的必然发展.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适应现代城市社会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的自然进程,而不是对传统的拒否.西北地区城市回族社区个案显示,城市社区结构变迁对民族文化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政策的最终落实,如何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原传统文化,如何发挥中原文化在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成为重要课题。在深入认识中原传统文化价值、厘清中原文化创新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促使中原文化在全球化与现代化背景下不断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确处理传统文化问题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密切关系。党的三代领导人对此都非常重视。毛泽东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立足于中国现实,提出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思路和方法。邓小平、江泽民加以继承和发展。通过对三代领导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方式和态度的分析,可以得出正确对待本国传统文化的几点规律性认识,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文化整合背景下,分析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在向现代化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民族学、文化学的视角,探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指出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应当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论梁启超对中国文化向现代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梁启超对中国文化向现代发展的探讨蒋广学“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论题实际上是指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传统哲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精神文化形式所起的作用和应有的地位问题。梁启超认为传统文化必定能融注到现代生活中来,而融注到现代比过程中的传统文化也必...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元点,面对新世纪,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有利于人们充分利用文化的整合、激励、凝聚的功能,构成推动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动力。20世纪剧烈的社会变革给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根本性的冲击,颠覆了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道德理想主义和伦理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化结合,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传统儒家政治文化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体。大一统的目标、大同与小康的理想、积极入世的态度、对君主与权威的尊崇与信赖、对权力的道德要求以及“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构成了传统儒家政治文化模式的基本内容,并成为政洽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加速传统儒家政治与现代民主政治模式的融会贯通依然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认为,农民问题不是简单的农业现代化问题,而是中西文化或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问题.梁漱溟的这一认识反应了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普遍问题,体现了人类本性中的一些深刻的矛盾,即精神关怀和物质追求分裂的问题.在这种意义上,农民问题不仅是如何将农村资源集中起来使农业能够创新,而且是农业如何在现代化的同时保持传统文化.在这个意义上,梁漱溟关注意义重建的乡村建设的思想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历史规律所制约,人类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只能是一种世界历史意义上的有步骤的过程。这一转型过程中,既要尊重传统,又不可避免地要超越传统。东方各国社会转型情况总的来说不十分理想。一些国家从本质上来说仍处在前现代,而一些在人们看来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也很难说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中国现在已有了现代化的起步,然而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关键乃是要解决国人对于什么是现代化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的认识。现代化必然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面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梁启超一方面以现代化为目标,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以人为核心命题,从传统文化中挖掘人学思想的民族资源,阐述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问题。他的人学思想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方法上,对于认识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人的解放和发展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它们是共时态存在的文化一体的两面。不应该用实体论、整体论的观点来探讨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本文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的若干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作历时性的理解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共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