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对于新兴的对比语言学学科而言,"对比"不单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更是一种思想,是统领学科的灵魂。作为当代中国对比语言学领域举足轻重的学者,潘文国先生的语言对比思想独树一帜:第一,历史思考的深度——不但关注汉英两种语言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更关注对比语言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从语言和学科发展的历史中探究、总结和把握规律;第二,哲学探究的高度——以"语言世界观"为基础构建起新的对比语言学学科的整体框架,从学科的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等不同侧面进行研究,将对比语言学提升到哲学语言学的高度;第三,"汉语主体性"的识度——率先提出"换一种眼光",从汉语出发进行对比研究,改变了以往语言对比研究中的"印欧语眼光"和汉语研究中"削足适履"的旧习,为开创语言对比研究和汉语研究的新局面作出重要贡献。潘文国先生的语言对比思想体现在他的对比语言学专门文献、其他著述和教学实践中,他的语言对比思想和教学实践使其成为中国当代对比语言学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学者。  相似文献   

2.
在回顾中西方对比语言学从微观对比语言学到宏观对比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基础上,探讨对比语言学的核心问题:共性与个性,强调“共性”是人类语言研究的最终目标,也是对比研究的最终目标;“个性”是对比研究的切入点,也是对比语言学这一学科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3.
俄语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确定主语比较容易。汉语缺乏形态变化 ,加之汉语中的主语是一个从西方语言学引进的概念 ,所以主语成为汉语语法中最难研究、最没有定论的问题之一。然而 ,随着机器翻译、对外汉语教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 ,急需确定汉语主语的科学依据。以对比语言学理论为基础 ,通过俄汉语主语的对比 ,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判断汉语主语的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汉英翻译教学中如何把英语衔接理论与汉英对比语言学结合起来的问题。指出,既然翻译牵涉到两种语言,那么汉英翻译教学必然牵涉到英语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通过教学案例说明,在汉英翻译教学中,重点应该放在两种语言的差异、而不是共同点上。  相似文献   

5.
汉、朝空间维度词的隐喻义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维度词语是当代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汉语空间纬度词语“大/小”在朝鲜语中的对应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人们会发现不同语言在认知风格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Shu,Zhang&Zhang主编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2019)是对认知语言学在中国30余年来研究现状的全面评述,突出了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的3大转向,指出了语言学理论本土化研究的重要性。该书全面梳理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议题、研究范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导向作用。文章对该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前沿性与应用性、本土性和导向性、批判反思性与主动求变性、交叉融合性与双向互动性”等特色进行了评述,并以新文科建设理念为指导从科学哲学研究范式、跨学科深度融合发展模型、跨语言对比验证研究及共时和历时研究相结合4个维度展望了基于汉语事实的认知语言学本土化研究路向。基于《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汉语特异性的语言事实研究将成为认知语言学理论创新的重要路向之一。认知语言学理论创新与汉语语法理论体系创建是一个生态系统,二者形成一种有机、双向互动的关系。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汉语语法研究提供给养,汉语语法研究反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创新。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创新的不断深入,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将更加完备、健壮。文章对中国认知语言学界及其他语言学流派进一步深入研究汉语事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学思札记九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札记体”是我国传统的优秀学术文体之一,应继承发扬;《申报》是迄今为止中国寿命最长的报纸,也是研究清末至民国时期汉语,特别是其词汇的渊薮,词汇学研究家应充分挖掘、利用;中国语言学界应重视“中国语言学思想史”、“汉语通语史”、“汉语方言史”这“三史”的开拓、建设,三史如果修成,则标志着中国语言学跃进到一个更高的层面,等等.  相似文献   

8.
日本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存在着听力差、发音难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来自汉、日语单元音在数量上和音值上的差异。本文用对比语言学的方法,就汉、日语单元音的区别性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对以日本学生为对象的汉语语音的对比教学方法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Martin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评价系统进一步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理论,但国内以此为框架的汉语研究以及英汉对比研究并不多见.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为基础,运用语料库标注软件UAM CorpusTool分析10篇英汉新闻报道语篇中的介入资源分布特征,并比较英汉语篇这方面的异同.希冀通过讨论来检验评价理论应用于汉语语篇分析的可操作性,为英汉篇章对比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经验主义哲学观“体验性假说”及概念隐喻理论,然后从文化角度详细分析了汉语和英语中存在的隐喻表达之异同,结果发现:和人的身体体验一样,文化体验在语言表达(包括隐喻表达)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从跨语言、跨文化的角度印证了“体验性假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加强外国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的融合,首先从哲学理念上阐述其合理性,如“语言学”在内涵上理应包括两者;语言学研究的融合符合“新时代,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背景下的国家语言策略;从系统功能语言学来看,两者的融合最能实现韩礼德的中国情结和学术理念。在此过程中也存在若干问题有待解决,如中国高校很少设置语言学系;中国高校的外语院系强调文学传统,不太重视语言学的引领作用;国内外有关语言和语言学的国际会议不重视汉语。为此,文章提出若干建议:采用有分有合的“连续统”的辩证哲理;在现有的“文学”和“语言学”下增设分支学科;采用适用语言学的理论评价各种分支学科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对比语言学理论,通过实例对汉语和维吾尔语词的一般结构形式、词干和词尾的特点进行对比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汉英语法对比分析在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汉语和外语的对比研究和教学已得到了普遍重视。在教学中运用汉语和外语的对比 ,可以发现外国人学习汉语时所容易犯的有规律性的错误 ,以提高教学的预见性 ,从而解决外国学生母语的干扰问题。吕叔湘先生在《通过对比研究语法》一文中说 :“我们教外国学生 ,如果懂得他的母语(或者他熟悉的媒介语 ) ,在教他汉语的时候 ,就能了解他的需要 ,提高教学的效率。”可见汉语和外语的对比分析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而国内高校中文专业的现代汉语课堂教学 ,一般不太重视汉语和外语的对比分析 ,因为汉语就是学生的母语 …  相似文献   

14.
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语态的表达以及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特点。文中选择英语被动语态中的“be+p.p.(pastparticiple)”模式与汉语表达方式作对比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苔丝》及其两种中译本,通过分析其相似与不同之处来阐明英语与汉语各自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5.
汉外语言对比是国际汉语教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且极具实用价值的研究领域。以往的汉外语言对比研究多集中于形式方面的研究,而意义方面的研究则很薄弱。人类认知所具有的共性和特性的双重属性,正是我们进行语言对比分析的有利条件。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加强和深化语言认知层面的汉外对比研究,应当成为今后汉外语言对比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2017年11月1日至2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的第21届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论坛的应用研究。八位主旨发言专家立足于语篇分析、语言教学或翻译研究等不同领域,探讨了功能语言学的适用性。本次论坛的召开推动了功能语言学的本土化发展,为中国学者解决汉语问题提供了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第二语言英语作文语料的二语习得负迁移语言现象,认为:汉语母语思维对英语写作存在负迁移影响,受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二语习得者易产生中国式英语句法结构,干扰英语句法习得;以40份相同母语、二语学习背景大一学生英语作文语料为研究材料,运用对比分析、偏误分析理论,依据英语与汉语句法相似性判断句法负迁移,利用Markin作文批改软件,报告语料中句法负迁移为35.19%;调查、收集、归纳省略结构、句子衔接、语法一致、谓语结构、词序、回避等句法负迁移语误,探讨句法负迁移制约因素,提出加强母语与二语句法结构认知、对比分析的教学对策,以减少英语写作句法受汉语负迁移的干扰。  相似文献   

18.
实践的需要和理论的沃土是促成19世纪上半叶西方汉语语法研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19世纪中国的衰弱、自闭,与西方殖民势力的强劲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国际社会的巨变、中西交流的增多,对西方开展汉语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时,西方汉学和语言学的发展,为西方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于2017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生态语言学战略发展研讨会”。文章阐述了大会的两个主题:“生态语言学”学术会议和“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会”成立会议。学术会议包含四个主旨发言,将对国内生态语言学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会”的成立对于生态语言学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的发展,都会发挥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言学方法论》是桂诗春和宁春岩两位从事语言研究的先生根据国外最新的理论方法,采众家之长,将语言学研究的各种方法熔于一炉的一本力著。本文从西方最新的语言学发展理论和汉语的语言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出发,简要介绍和评论了这本语言学著作,指出了这本书中所提出的各种研究方法的的优点和用这些方法研究汉语实际问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