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光《资治通鉴》在它问世后的八、九百年中的影响足以与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相比。而《通鉴》在历史编纂学上衍生的分枝之繁,则似乎还超过《史记》、《汉书》。宋、元、明、清四代,有借《通鉴》阐发义理的《通鉴纲目》,由《纲目》又衍生了《纲目发明》、《纲目书法》、《纲目补遗》等,它们可称为“义理”一脉;有沿《通鉴》续作史书的《通鉴外纪》、《续通鉴长编》,由此还衍生了《外纪补遗》、《前编考证》等等,它们可称为“续作”一脉;有改《通鉴》另创新制的《纪事本末》、《通鉴节要》、《通鉴总类》等,由此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课本、中师文选以及现代许多古文选集中都以《鸿门宴》为题,选录了《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这一节。《鸿门宴》中有这样一句话:“沛公  相似文献   

3.
《史记》与《通鉴》是我国史学上的两座丰碑.二书都网罗宏富,体大思精,自成一家之言.问世之后,即引起重视.历代学者仿效、续补、删节、注释、勘误、评论等文章和专著不断涌现,形成了专门之学——《史记》学与《通鉴》学,究其原因,首先是二书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在编篡学上的巨大贡献,其次也归功于各具特色的“会通”思想。前者,学术界论述甚多,后者,前人多有忽略,或语焉不详。本文以二书作比较.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本文准备谈谈《鸿门宴》的主题、人物及语言,而以分析人物为重点;在分析人物时,以谈项羽、刘邦二人为中心;在刘、项二人中,以谈项羽为主。 一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记述了项羽的一生,写了他身上的优点,写了他的成功,写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立下的功绩;也写了他身上的缺点。写了他的失败与灭亡。在《项羽本纪》中,最被人称道的是“渡河救赵”、“鸿门宴”及“垓下之围”三部分。其中“渡河救赵”突出了项羽的功绩,在“救赵”中,项羽是一位了不起的盖世英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史家胡三省逝世六百八十周年.他曾竭毕生精力为我国编年史巨著《资治通鉴》作了详尽的注释,为后人阅读这部史学名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祖国文化遗产增添了光彩.《通鉴注》与《通鉴》一样,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因此,对于这样一位为祖国文化发展作过贡献的历史学家,是值得我们纪念的.然而对于《通鉴注》,如同胡三省一样,长期湮没无闻,甚而产生误解,认为《通鉴注》仅仅是“音注”,最多也不过“长于地理考证”而已.其实不然,诚如当代著名史家陈垣先生在《通鉴胡注表微·小引》中所说:“世以是为音训之学,不之注意.故吉浙东学术者,多举深宁、东发,而不及身之.自考据学兴,身之始以擅长地理称于世.然身之岂独长于地理已哉,其爱国之忧见于《鉴注》者不一而足.”“生平抱负,  相似文献   

6.
《鸿门宴》是《史记》中写得极为精彩的一章,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唉!竖子不足与谋!……”此话乃范增所言.“竖子”一词是骂人的话,表示轻蔑,相当于“小子”.可是此处“竖子”所指的究竟是谁呢?目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①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解释为所指项庄;②郭锡良等人编写的《古代汉语》、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古文选读》、山东师院中文系编《中学古代散文注析》解释为明骂项庄,暗骂项羽;③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古代散文选》解释为明骂项伯等,暗责项羽;④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的编者只解释了“竖子”一词的字面意义,没有点明所指何人.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的《史记》,在中国史学史上是一座巍峨的丰碑,后世史家对它可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但真正学有成效,差不多可以和《史记》相抗衡的,除班固的《汉书》外,只有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所以从南宋以来,文史学家就经常将欧史与《史记》相提并论,予以称赞。如罗大经说:欧阳修“作《五代史记》,便与司马子长并驾”.陈师锡说:欧史“其事迹实录详于旧记,而褒贬义例,仰师《春秋》,由迁、固而来,未之有也。”吴德旋说;“事外远致,《史记》处处有之,能继之者,《五代史》也。”赵翼也说:“盖薛(居正)则仿宋、齐、梁、陈书之例.欧则仿《史记》之例也。薛史于各国僭大号者立《僭伪传》,其不僭号而自传子孙者立《世袭传》.欧史则概列为世家,亦仿《史记》也。”又说:“欧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的《史记》最初没有固定的书名,或称《太史公记》,见《汉书·杨恽传》;或称《太史记》,见应劭《风俗通》卷二;或称《太史公书》,见班彪《略论》和王充《论衡》。司马迁马书时也常用“史记”一词,如《周本记》中有“太史伯阳读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有“左丘明国孔子史记”,《六国年表》中有“史记独藏周室”。可见“史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虽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其思想倾向却和《史记·游侠列传》有类似之处.这一点前人评论《水浒传》者曾经讲到,我以为值得进一步研究.司马迁著《史记》的思想倾向,比较集中地表现在《游侠列传》里面.班彪、班固父子指责《史记》,说“是非颇谬于圣人”,主要即指《游侠列传》这类文章.汉明帝说司马迁不是“谊士”,王允说《史记》是“谤书”也都是指司马迁写《游侠列传》这类传记而言.在司马迁以后,历代的史书就很少再有《游侠列传》这样的文章了.特别是到了元明文化专制严酷的时代,官家的史书更不可能再有《游侠列传》那样的文字.但《游侠列传》这样的史家传统,却被小说家所继承了.其中表现得较为突出的,就是《水浒传》.  相似文献   

10.
《史记》与《周易》经传关系密切,最早由近代学者刘师培提出。他写过《司马迁述〈周易〉考》。其中说,“史迁谙明《周易》”,“史迁曾以甄明《易》义为己任”。由于此文重点在于考证西汉学者说《易》的真相,关于《史记》与《周易》经传的关系犹未深论。刘节教授著《中国史学史稿》,明确指出《史记》对于《易传》历史观“有继承关系”;并说“谈、迁父子的哲学思想,主要的是出于《易传》”。但是,关于《周易》经传的方法论如何指导《史记》的编撰,尚未论及。木文从这方面考察司马迁的《史记》。一谈司马迁的史学方法,不能不提其父司  相似文献   

11.
论《史记》对《周易》的范式践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周易》和《史记》的传承关系,历来论者大多仅在于“通变观”。笔者不揣浅陋,发现《史记》中称引《周易》原文,著录其事其理,化用“经”“传”文辞的地方所在良多;更甚者,无论其宗旨还是体例也无不受《周易》的影响。谨循本溯源,略作探讨如下。 一 就整体而言,《史记》中对先秦典籍和诸家思想没有批判的唯有《周易》,并全面接受了乃父在《论六家要旨》中以《易传》之“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系辞下传》)为评述诸家总纲的方法,在《史记》中把《周易》作为表述思想和评判人事的准则。《史记》中对《周易》的运用有以下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永乐大典》所存《通鉴源委》的注释体例是摘取《资治通鉴》中的字句进行作注,单集成本.赵完壁《通鉴源委》八十卷,注释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音义、人物、地理、典章制度、史实真伪.特点非常鲜明:旁征博引、精于校勘.和《资治通鉴释文》相比,《通鉴源委》更加详细,和《资治通鉴音注》相比,它又显精简,所以对一般读者来说,《通鉴源委》的注释是最合适的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期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施丁同志的《资治通鉴译注》战争卷,以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吸引读者,标志通鉴学在发展过程中迈出了一个新步伐。第一,从选题看,它抓住了《通鉴》的主要个性,也即战争史笔这一突出特征。大家知道,司马光写《通鉴》,其主观愿望,是“叙国家之盛衰,著生民之休戚”。《通鉴》主要是一部政治通史。突出政治史,使《通鉴》获得巨大成功。但  相似文献   

14.
“文法”一语,古已有之。始见于西汉太史公《史记》,已阅两千余载。但古往今来,内涵三有其变,外延渐趋狭小,亦属古今同形异义词,这是值得注意的。且看书证—— (1)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大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史记·李将军列传》) ·· (2)弘大体,不拘文法。(《史记·汲黯传》) ·· (3)好兴事,舞文法。(同上) ··  相似文献   

15.
《鸿门宴》是《项羽本纪》中一段十分精彩的段落,也是《史记》全书中富有代表性的片段,它表现了《史记》史传文学描写的高度技巧。尤其令人叫绝的是,它经过司马迁独具匠心的构思,历史事件的叙述摇曳多姿,构成悬念迭起、跌宕曲折的戏剧性情节,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鲜明而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比如两个集团的主帅项羽和刘邦、谋土范增和张良、内线项伯和曹无伤、勇将项庄和樊哙等等人物,一一对照,相映生辉,各人的思想性格都得到了浮雕式的展现,给人以强烈的印象。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鸿门宴》中双方冲突的…  相似文献   

16.
浙江师范大学青年学者俞樟华所著《史记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书已于1994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20万字,分为“《史记》的思想与艺术”和“《史记》源流论”两大部分.《新探》集中反映了作者近十余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全书最大特点就是给人以一种“新”的感觉,这一总的面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探索《史记》的源流.司马迁作《史记》博采《国语》、《世本》、《楚汉春秋》,考信六艺、诸子,在大量的先秦文献资料中吸取思想精华和艺术养料,从这种意义上说,《史记》是中国文化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史记》一经出现,由于它的巨大成就,又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以致成了后代史学、传记文学、散文、小说、戏曲仿效和取材创作的昆山邓林.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事实,《新探》作者从源与流两个方面对《史记》前承后启的情  相似文献   

17.
195 9年 ,中华书局出版了顾颉刚等先生标点的《史记》 ,从此 ,以其高水平、科学的标点 ,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使《史记》广泛流通 ,中华本《史记》也就成为权威的标点本 ,作为运用现代标点符号整理古籍的典范而学习。但是 ,笔者在阅读《史记》的过程中 ,发现《史记》的标点也存在一些问题 ,仔细分析发现这些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未仔细分析文法、文意而出现错误 ;二、前后标点不一 ,违反同一性原则 ;三、本不应当断开却误加标点 ,割裂句子 ;四、未仔细审核特殊的字义、词义而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18.
某重点中学开出人文素养类课程,其中“《史记》选读”,莘莘学子,无一选择。同样夭折的,还有《红楼探幽》和《诗词赏析》……《史记》遭遇“0选择”,表面上看,是“高考指挥棒”在作祟,其实,还有一支更深沉的“指挥棒”在“导向”。8年前,18集电视连续剧《司马迁》拍成,为了吸纳广告,编剧、导演找了数十位企业家,然而无一知道“司马迁是何人”,因此也无意掏腰包,弄得《司马迁》差一点胎死腹中。企业家的不知司马迁和学子们的“《史记》0选择”并非风马牛不相及,这样的“示范”,对于莘莘学子,难道不是一支更沉沉的“指挥棒”么?但这毕竟是一种…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诚属卓识高迈,千古定评.然而,《史记》不朽的艺术生命,到底植根於什么地方?它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掩卷之余,耐人寻思.班固评价《史记》:“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自是以后,历代研究《史记》者无不奉为圭臬.这种见解,固然正确,但很不全面.  相似文献   

20.
也谈《鸿门宴》一文中的“今”字张玲,张和祐读了《山东师大学报》1995年第1期刊载的张志达先生的《(鸿门宴)疑难词语辨析二则》一文,颇受启迪。《鸿门宴》一文在语言运用上.独具匠心。语言简炼精当,对话很注意措词。短文从这方面谈谈“今”字的内涵和译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