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妍 《北方论丛》2010,(2):121-124
环境伦理的取向与追求是确立一种境界,其价值意义的哲学指向通过人的精神表达的最高层级的反思方式来不断拓新理解人的本性的境域。实践活动形上关怀指向、关注未来人类生存命运指向、为人与自然和谐提供内在动力指向是对环境伦理价值意义的哲学指向进行探究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实践哲学是关于实践的哲学,可以从实践的诸多维度展开.首先,可以从时间维度加以解读,理解其革命性意义.其次,从概念构成维度解读,理解其逻辑指向.第三,从现代影响维度解读,展现其蓬勃理论生机.  相似文献   

3.
反思:哲学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们经常用“反思”来表述哲学思维的特性,然而,究竟何谓哲学反思?哲学思维为何是反思?哲学反思的根据、对象、方式、特性与功能到底是什么?是否或能否存在非反思的哲学?现代哲学是否改变了哲学的反思的思维方式?这些关乎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特性的重大问题,是需要深入讨论的。一、反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反思,在其最直接的意义上,就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对思想的思想”。这表明,反思是思维对存在的一种特殊关系,即思维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所构成的“思想”作为“问题”而进行“反思”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哲学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根本上说,就是思维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来思考。这种思考,即思维对存在的“反思”关系,构成了人类思想的哲学维度。而后思、纯思、本质之思和批判之思是哲学反思思维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西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具有超越的性质,表现为这种理论所具有的普遍性,乃是对一切特殊性的超越;其所表达的对象即本质世界,则是对现象世界的超越。西方传统哲学就是以这种超越为标志的哲学。中国传统哲学没有西方传统哲学所具有的这种超越性质。中国哲学追求的最高目标——道,并非是单纯认识的对象,而是人以自身的活动通达于世的状态;而那种适时通变以臻于道的境界,则是人自身超越的过程。中国哲学的文本,正是中国先哲从事这一哲学活动并对这一哲学活动方式加以体悟与反思的结果。这种反思启发我们:必须关注与西方传统哲学相对应的人的活动方式,从而使中西哲学的比较,进一步从文本的比较深入到从事哲学活动的方式的比较。这种视角的转换,不仅能为中西传统哲学之所以成为两种不同形态的哲学提供某种说明,还将进一步引向关于传统哲学的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实证研究一直是心理学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式,但是随着近代哲学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审视,一味采用自然科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思路去进行心理学科的研究,忽视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人文性,机械地将研究对象割裂、物化,用单一的、呆板的量表,对带有主体意识的人进行研究,不仅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更是丧失了对个体多样性的考察.生命哲学是一种尊重生命,承认存在,并且关注生命的“绵延”性的哲学思潮.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进行批判的反思,并提出新的心理研究模式,虽然还不成熟,但也不失为一种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组文章是上一期哲学栏目中的专题研究《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的续篇。其中,苏州大学任平教授认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指向一种“问题视域”的立场和范式,引领我们去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哲学革命中提出的“反思的问题视域”及其当代意义;反思和解答新全球化时代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在场的主要方式。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从哲学合法性追问的问题维度,探讨了哲学问题的实质与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并提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链,认为哲学研究是在对于人性的深层发掘和对世界价值意义的探索与创造中互动性地展开的。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哲学系冯平教授将对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批判和建构视为哲学的工作方式,认为“为获得思想资源的解释”是一种有强烈的现实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的研究。在中国现实背景中,“对解释的解释”必须以对中国问题的关怀为动力。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浙江大学认知与语言研究中心鞠实儿教授从人文与科学两方面探讨了逻辑学认知转向的可能性、理论基础、主要形态和基本特点,论证了逻辑的文化依赖与文明的平等原则,认为逻辑学将面临的重大问题是跨文明说理的规则问题。至此,《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专题已连续刊发两组文章,关于该专题的讨论将暂告一段落。但本栏目今后仍将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学术评论。欢迎商榷、批评、讨论。  相似文献   

8.
哲学的终结与人类生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格尔哲学解体之后 ,许多哲学家一再宣告哲学的终结。经过一百多年的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反思和清理 ,哲学终结的真实意义逐渐清晰起来 :哲学是对人性的反思和自觉 ,传统哲学是对人性固有的思维和理性能力的自觉 ,是用思想把握世界的方式 ,它把世界和存在思想化、逻辑化 ,并把思想的、理性的生活方式绝对化为惟一符合人性的存在方式。传统哲学的生活理想是建立在社会分工、阶级对立基础上的精神贵族的理想。在工业化、世俗化、群众组织化的时代 ,个人的感性幸福成为现实的追求 ,人性的丰富性、全面性成为文化的自觉意识 ,作为惟一符合人性的哲学独断终结了。但思维和理性却是人性最重要的机能 ,哲学仍将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作为重要的生活维度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郑臣 《兰州学刊》2007,(6):17-21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开启了西方实践哲学的传统,而"实践"正是这个实践哲学传统的核心概念."实践",也就是行为,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主要意指与生产劳动相区别的伦理和政治行为.因此,伦理学和政治学便构成了亚氏实践哲学的主要内容.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伦理学通过对善的思考导向对人的有目的的行为的思考,进而研究统摄一切目的的目的--人存在的意义这一根本问题,从而成为实践哲学的基本科学.而政治学研究的是人在共同体中的自由生活,研究的是善在自由的政治共同体中的实现.伦理学指向道德行为的政治起源,政治学指向政治共同体的道德意义和道德目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从伦理学到政治学,标志着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完成.  相似文献   

10.
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组文章是上一期哲学栏目中的专题研究《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的续篇。其中,苏州大学任平教授认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指向一种“问题视域”的立场和范式,引领我们去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哲学革命中提出的“反思的问题视域”及其当代意义;反思和解答新全球化时代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在场的主要方式。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从哲学合法性追问的问题维度,探讨了哲学问题的实质与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并提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链,认为哲学研究是在对于人性的深层发掘和对世界价值意义的探索与创造中互动性地展开的。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哲学系冯平教授将对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批判和建构视为哲学的工作方式,认为“为获得思想资源的解释”是一种有强烈的现实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的研究。在中国现实背景中,“对解释的解释”必须以对中国问题的关怀为动力。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浙江大学认知与语言研究中心鞠实儿教授从人文与科学两方面探讨了逻辑学认知转向的可能性、理论基础、主要形态和基本特点,论证了逻辑的文化依赖与文明的平等原则,认为逻辑学将面临的重大问题是跨文明说理的规则问题。至此,《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专题已连续刊发两组文章,关于该专题的讨论将暂告一段落。但本栏目今后仍将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学术评论。欢迎商榷、批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哲学学论纲     
哲学学作为哲学的自我反思,它以人类广义文化为参照,把哲学本身对象化。哲学学是一个由不同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在文化的逻辑层面,哲学与文化原型的关系构成元哲学的对象;在文化的历史层面,哲学与原始文化之间的始源性关系成为哲学发生学的研究内容;在文化时代性维度上,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确定了哲学社会学的考察范围;在文化民族性维度上,哲学与不同文化系统的关系构成比较哲学的研究领域。“哲学是什么”为哲学学的基本问题,对它可作出各种可能的回答。哲学学与哲学理论、哲学史之间的开放性联系,决定其兼具规范性和描述性双重特证。  相似文献   

12.
反思并确定文化的形而上来源、根据和意义,是文化哲学建构的重要使命.中国在经历了文化激进主义的历史演变之后,寻找并确立中国文化对人生的绝对价值和基础,就成为无法回避的文化哲学议题.从这一视角看,具有准宗教意味的儒家文化确信人与天之间具有神圣性、终极性内在关联,人可以通过主体的道德实践来配天同天,从而使人生培育起指向绝对永恒的终极依据,进而也为个体的现实人生提供具有无限性意义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人的世界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有意义”的“生活世界”;人与世界的关系,包括哲学在内的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都应当从人类创造“生活世界”的“意义”去理解。从这种思路出发,通过具体考察“意义”的个体自我意识与社会自我意识的关系,哲学与人类把握世界的其他基本方式的关系,以及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作者提出:哲学是作为“意义”的社会自我意识而存在的;揭示、反思和塑造人的“生活世界”的“意义”,是哲学对人类生活的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戴兆国 《江淮论坛》2006,3(5):10-14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路径的探讨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题中之义。这一思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意识的分析和选择,二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恰当路径,三是寻求这一路径选择中的核心指向。这一工作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自觉的前提性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15.
论哲学的人文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没有把哲学的人文转向作为一种新的思维范式来理解,从而没有形成真正的哲学人文转向之自觉.建立在意义(价值)、理解、主体间性等范畴基础上的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文转向,是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超越,对我们的哲学思考有重要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个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人文价值取向,其核心是一个维度、两个要义.一个维度即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性维度,两个要义即哲学是人类对自身活动的反思、是植根于社会现实生活的终极关怀.它既超越了传统哲学,又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是我们建立哲学人文观的基础.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文转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取向,都要求把哲学的人文转向作为一种新的思维范式来重新理解哲学.哲学人文转向作为一种思维范式对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文价值现的重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一种出场方式。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文化概念,其根本目标指向是实现人的主体性生成,推动主体文化自觉。从广义上讲,主体文化自觉是文化哲学研究的根本目标指向,文化哲学真正的研究主题就是真正实现人的主体性生成,实现主体的文化自觉。从狭义上讲,主体文化自觉是指每个主体的一种主动、自觉的文化生存状态。具体而言,主体文化自觉是指主体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世界中,自觉认识到自我的文化存在,自觉形成和持有一种文化准则和文化价值追求,自觉反思自我的文化存在,自觉实现文化的内化,并通过主体意识的强化和实践活动的深入自觉实现新文化生成,最终实现人的生存方式转变的动态过程。广义的主体文化自觉是总体的目标指向,狭义的主体文化自觉是动态的生成状态。  相似文献   

17.
康德把哲学反思提高到先验的水平,并在自我的构造性与对象的被给予性的张力关系中呈现出先验反思的界限。这种界限在康德之后被不断突破,使得近代以来强烈的征服意识、抽象的自我意识以及执着的对象意识发展到极致。通过分析先验反思中各种关系的不同层次,揭示其历史发展的内在困境,现代哲学观念变革所固有的开放的参与意识、充盈的存在意识和显现的世界意识就清晰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对我的语言学反思应该与哲学反思联系在一起。作为哲学概念的我必须通过作为语词概念的我来表达。对我的语言学反思为哲学反思提供了启发。我作为哲学概念始终是与作为主体的人相联系。正是在构建"为我而存在"关系的过程中,主体把"为我而存在"的对象与不"为我而存在"的对象区别开来,从而总是以我的姿态与客体相对应。只有当主体在意识中对主体的我予以意识时,主体才能以主体的形态在世界中凸现出来。我作为主体的自知意识在本质上是社会建构的。自我意识就是主体对自身进行反映所形成的意识。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由此就决定了自我意识的二层涵义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自我意识既具有个体形态,又具有群众形态,二者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其实质是想澄清哲学的理论本性.整个西方传统哲学都一直试图成为严格的科学,这种哲学的科学理念在胡塞尔现象学中达到了极致.成为科学的哲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的知识论立场,拒斥形而上学就是对这种哲学的反思和批判.科学和哲学实际上标志人类思维的两种维度:构成思想的维度和反思思想的维度.哲学的独特价值正在于此.不是科学的哲学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任务,作为对“现实的真理”的寻求,它所表征的是属于我们时代的人类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实践过程辩证法视野中的发展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发展哲学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一方面.发展哲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另一方面,发展哲学研究也存在着困境,主要是对发展做社会发展狭义解释,从而使发展哲学既难以与其他发展学区别开来,又难以从形而上学维度把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贯穿起来.超越上述困难在于应用马克思实践过程辩证法,以实践过程为基点的思维方式从对象意义上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并试图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成一种哲学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