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老子》思想的社会背景 老子及《老子》一书,在两汉以后,存在着长期的争论。有人认为《老子》一书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既非老聃所作,也不能代表他的思想。也有人认为《老子》一书可能不是老聃自己的著作,但却是老子学派的人根据老子的基本思想,在战国时整理成书的,并认为就整个而言,它是反映春秋时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哲学思想的,是研究老子思想的可靠的文献资料;但是又因为它可能是战国时期成书的,因此也不排除它夹杂着战国时期的思想成份。我倾向后一种意见。综合持这种意见的人们的主要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2.
老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哲学家。老子思想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的影响堪称巨大。古今中外研究老子的学者颇多,论著难以数计。然而,由于老子的思想深奥幽奇,论者对老子书中的许多章句各持已议,不能强一。如对老子“愚”的解释,长期以来有几种不同  相似文献   

3.
《老子》一书,蕴含着丰富的认识思想,研究这一问题,对发掘《老子》一书有价值的成份,研究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都很有意义。然而许多研究《老子》者,往往拘泥于《老子》一书中“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绝圣弃智,绝学无忧”等片言只语,给《老子》的认识思想冠以“蒙昧主义”、“神秘主义”之名。我以为这都是因为没有触及  相似文献   

4.
《老子》一书的经、传结构及编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之书,其辞难知,司马谈已感慨系之。《老子》作为先秦道家的经典,是一部精心构思之作。深入探讨《老子》一书写作时遵循的逻辑顺序,展开体系过程中的结构安排,无疑有助于对《老子》思想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5.
从《老子》认识、修养方法及其方法论三方面说明,《老子》只有朴素的自然辩证观,但没有转化成为它的方法,所以不能称《老子》的思想方法为朴素辩证法,也不能说它有朴素辩证法思想。文章还探讨了《老子》辩证观没有转化成为辩证法的理论原因  相似文献   

6.
《弘明集》首篇《牟子理惑论》中出现的老子,有三种形式,一是称引《老子》中的话语,二是称述老子名氏和著述以代表其学说,三是讲到老子的外在形象。在称引《老子》话语的内容上,其中有关于老子“道”、“无为”思想的借用,来解说佛教存在的价值;还有从道家生命哲学及生死观的角度,说明佛老的相通及其与道教养生术的差别。从《牟子理惑论》本身来看,道家老子的学说在其中就成为既值得继续弘扬,又可以与外来传入的佛教共存,当然也还有儒家孔子所代表的思想学说,三教共存乃至三教合一就成为其突出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7.
《老子》俭的思想内涵丰富,呈现为节俭消费、简约生活、自我约束的内在修养等3种表达方式,它既是形上之道的具体要求,又是修身治国的必由之路。而"无知无欲"、"知足知止"、"自然无为"等是《老子》节俭思想的3条基本实现路径。《老子》节俭思想对抑制消费主义的泛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增进个体身与心的调和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子》引文既是老子思想之源头,又构成相对完整的思想世界,因而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老子》引文中的思想世界主要包括:道具有本原意味,是超越感知、不可认知的无限存在,道、物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面对人生困境要委曲求全,从而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立身于世,要守柔处弱,不可逞强称雄;圣人为政天下,要无为而治,顺应民性,对他国谦下、示柔。《老子》引文中的思想世界与老子的思想世界十分相似,是老子的思想世界的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老子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9.
谈及道家,人们不约而同的看视老子(约春秋中晚期)、庄子(约公元前369~286)为其始祖,不过我认为如此观之未免失当。庄子吸取了《老子》书中的一些成份,却并不能得出这样一个学术谱系:老子传关尹子与庚桑子,庚桑子传壶子,壶子传列子,列子传庄子。并不能因庄子与老子的学术关系而称“老庄”,正象孔子吸取了老子的学说而不称“老孔”一样。其实《老子》务实与务虚精神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最重要之两派——儒家、道家。《老子》是中国文化的始基。王夫之指出《庄子》“虽与《老子》相近,而别为一宗”(《庄子解》)。因此,在论及先秦道家思想时,我不论《老子》的思想,而以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庄子》为立说重点。《庄子》是道家的开山著作。  相似文献   

10.
1973年马王堆帛书《老子》及1993年郭店楚简《老子》的出土为老子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使得学术界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并达成一些共识。但是,对于一些基本的问题,仍然存在很大争议,特别是老子首章的解释问题,至今仍争论不休。这篇文章将从老子哲学思想的本身逻辑,以老子文本为基础,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及在对老子思想体系有整体思考的情况下,对《老子》首章中的关键概念着重分析,借以理解《老子》思想的原意。  相似文献   

11.
《老子》又名《道德经》,或称《德道经》,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古代名著,历代都有学者对它进行评论和解注。不过论注者各识其是,议论纷繁,至今许多问题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我认为《老子》书是为当时政治服务的,它的基本内容,正如汉班固所说,是“君人南面之术”,是一本讲统治术的书。因而它的哲学、政治、经济、伦理以及其他思想  相似文献   

12.
《老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著名的典籍。"道"是《老子》中的核心概念,整部《老子》都是以"道"为中心展开的完整的思想体系。《老子》的行文都是建立在对"正言若反"的思考之下的,修辞技巧作为文章的一部分,同样也受辩证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老子贵身思想中的“身”在老子书中有两种意义 :一指本真之身 ,一指非本真之身。而老子所要贵的只是后者 ,而非前者。因此 ,我们不能像许多解释者那样 ,不加分析地断言老子贵身  相似文献   

14.
独具匠心启迪智慧——读《哲人的智慧——〈老子〉与中国文化》崔波王玉良(郑州450052近年来出版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注译、通释性的图书有许多种,尤其以先秦时期的《老子》、《周易》等文献的思想挖掘更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领域,其中由青年学者高秀昌、龚力同...  相似文献   

15.
老子经济思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关于经济方面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他以“道”为其经济思想的核心,以“自然”、“无为”作为经济控制的基本方法,十分重视经济基础的作用。在经济消费方面,他十分提倡“去奢”尚“俭”的消费思想,并以“知足”为其物质消费旨归,充分体现了老子“抱一”、“守中”的消费观。老子的经济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泰戈尔在自己的论著中经常称引《老子》,其中有认同,有误读,更有化用。其认同主要表现为法天贵真,反对违背人性和自然规律的所谓文明与发展;其误读有基于误译的误读,有基于文化差异的误读,也有创造性的误读。泰戈尔是在思想成熟以后接受《老子》的,他借用《老子》阐述自己的思想,其中大部分属于化用。"化用"是接受的最高境界,也是接受理论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7.
论韩非思想的理论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思想形成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方法上对前人思想的批判与吸收.如他吸收和批判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他公开批判了荀子的思想,却对其思想的许多方面有所吸收.同样,韩非从整体上批判了儒墨两大显学,却吸收了儒墨中有利于确立绝对皇权统治的部分思想.不过,韩非是个喜欢搞极端的思想家,无论他吸收哪一种思想,在他这里都被推到了极端.同时,与韩非思想最为密切而又被他吸收最多的是道家思想.如韩非写《解老》、《喻老》两文,就老子的部分思想进行了专门阐释;韩非撰《显学》一文,主要批判儒墨两家,却未有一言加于老子;从韩非的社会政治观和哲学观两方面看,韩非从整体上继承和改造了老子的思想.文章通过对韩非思想与老子思想间关系的研究,认为从先秦道家(老子)到汉代道家,韩非在其中实起了某方面的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衍《老》,一是为了拨正历来解《老》中的错误,还《老子》以本来面目;同时批评历史上因不善用《老子》而导致的祸乱。二是为了曝显《老子》之失,将它引导到儒家的正确方向上来。三是为了指出《老子》的优长之处,以与儒家大正中和之道会通。他的诠释和发挥着重于三个方面:以道为中心的本体论,以气为中心的宇宙论,以守一主静为中心的修身治国论。通过对《老子》之旨的重新揭示,王夫之表达了他既批评佛老又吸取其合理思想充实儒家的诠释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四年《学习与批判》第十期翟青同志提出“《老子》是一部兵书”,并引证了若干历史人物的评论,这就突破了在《老子》的研究上长期以来局限于它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政治、人生和写作年代等问题的范围,对进一步研究《老子》的思想给了我们新的启示。《老子》是一部兵书,这不仅是对《老子》一书的正确评价,而且指出了研究《老子》的正确方向,对我们发掘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深入学习毛主席军事著作,进一步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所谓道教老学,指道教学者用道教的宗教思想诠解《老子》,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老学。道教老学在其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宗教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不可抹杀的一席之地。不研究道教老学,就不能从总体上全面把握中国哲学,也不能透彻地认识道教的宗教哲学思想;只有研究道教老学,我们才能搞出完整而非残缺的中国哲学史和道教思想史著作,才会从全局上总结我们民族的理论思维教训。可见,研究道教老学,弄清其发生发展史,其主要的思想内涵,其在中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理论工作。这项工作应从《老子想尔注》以下简称《想尔注》打开突破口,因为它标志着道教老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