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和为贵”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创建和谐型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的思想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和谐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和合文化是中国人思想的精髓。创建“和谐”型组织是构建和谐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开放民主的组织氛围、科学严明的管理体制、内外兼修的诚信理念是和谐型组织的现代表征,建设和谐型组织需要从组织结构、组织管理管理制度和组织文化三个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一个极具民族传统文化底蕴的词语,有其特定的时代含义。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多种和谐社会的设想,无论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家思想,还是强调以礼乐制度支持的人际和谐的儒家思想,均从不同侧面勾画出了一幅“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蓝图,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人与人之间的“和合”,抒发了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民族有亲和力会兴旺发达,一个社会有亲和力会温馨和谐,一个政党有亲和力会万众归心,一个领导有亲和力则会受人敬仰。可见,领导干部具有亲和力非常重要,是领导行为中不可或缺的柔性领导力。一、领导干部具有亲和力的重要性领导干部具有亲和力是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必然要求。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包含对人对物的包容理解,也包含与  相似文献   

4.
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就是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  相似文献   

5.
“生态”是指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关系。本文叙述的生态语文课堂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建立一种自然、和谐开放的语文学习课堂。  相似文献   

6.
陈军  张翠容 《科学咨询》2007,(18):27-27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诚信”实际上是一个人对自己言行负责任的伦理规范,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主要指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信”主要指取信于人,信任他人。诚信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对青少年的诚信教育中,教师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不可取代的责任。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部分,诚信则是创建一个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集体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的主旋律。和谐社会有三个层次,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和谐。这最后一种和谐所需要的就是领导艺术的和谐。欧洲有个博士学经典:“难能之理宜停,难处之人宜厚,难处之事宜缓,难成之功宜智。”笔者认为,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领导者迫切需要深刻领会这一博学经典,努力提高和谐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必须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任何一方面的不和谐,都会影响到其它方面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放在三者之首,因而,我们不论搞什么工作,首先考虑的应是“人”,“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就是10的工作,所以,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不公”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相容的社会问题,引起公众一直关注和强烈不满,国家也在强力治理中。本文从地理历史因素、制度机制因素、“人治”“权治”因素三个层面来议论“不公”、促进和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公平正义一般指比较正义、执行正义或者机会均等方面。正义本质,或者正义中蕴含最宝贵的元素是意志自由充分表达和合意。这要从两个领域来阐述,一个是私人领域,一个是公共领域。在私人领域,强调的是个体意志的表达、参与和相互主导;在公共领域,它强调的是民众的合意,暗含博弈与妥协。多数人的合意是需要复杂制度安排,其中民众意志的聚集和迅速传递至关重要,真实民众意志的传递的应最大程度上避免“磁力效应递减”现象。  相似文献   

11.
黄如金 《管理学报》2007,4(3):258-265
所谓和合管理,就是以中国古代的和合哲学思想为根本指导的管理,它是批判地继承和合文化中的“和”理念,以史为鉴,结合今天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实际,通过兼收并蓄中外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之精华,从而创新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在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分析中揭示和合管理的内涵和真谛——和气生财,合作制胜。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要求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概括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性。这六条特征主要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三大关系上,其中的核心是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文字结构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和”者由“禾”与“口”构成,“谐”者由“言”与“皆”构成。“有禾入口,人皆能言”,社会则和谐也。前者系民生与社会保障,后者系民主与言论自由。解决好“民生”与“民主”两大问题,社会则走向和谐。“和谐”二字,在中国的文字构成中即充满着文化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三十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深刻地了改变了我们的社会,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的精神面貌。所谓精神面貌的改变,实质是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进行梳理和概括。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怕富到求富;二是从见“人”就批,到以人为本;三是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规范是一种使用十分广泛的规章制度类文书。关于“规范”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作为规章制度类文书的“规范”,是指针对特定职业人群而制定的、明文规定的一种标准,这一标准或是做事的,或是做人的,或者兼而有之,对于特定人群的行为具有引导、约束和规范作用,以确保特定人群的行为和谐、有序、有益和高效。  相似文献   

16.
“失序失衡”是和谐社会的死穴,“平安中国”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要求。一个安全感严重缺失的社会难以“平安”;一个“失序失衡”社会与和谐无缘。一部和谐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社会治“乱”史。远去的中国历史动荡乱离的呻吟,近来发生在法国巴黎的骚乱,从远近中外都在提醒人们“把人当人看!”  相似文献   

17.
正确理解中庸思想 孔子的管理思想是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思想体系,其中“中庸之道”是一种调和的理论,具有东方文明的精髓。许多人把中庸理解成“平庸、折中、调和”,这是对儒家中庸思想的曲解。中庸虽有这些含意,但绝不是它的全部。“中庸者,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相似文献   

18.
“财商”继“智商”和“情商”之后,是对现代人的一种新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财商”即一个人对金钱的认识和态度,对金钱运动规律的掌握与运用,是一种聚财生财投资理财的能力,它包括观念、知识与能力三个层面的涵义。观念是指对金钱、财富及创造财富的认识和理解过程;知识是指投资理财所必需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一说起“和谐文化”,人们总是充满憧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相处”,短短27个字所勾勒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折射出当代人的一种美好理想,“一种新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科协  相似文献   

20.
和合管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如金 《管理学报》2007,4(2):135-140,143
在管理学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程度越来越大的今天,创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便成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和合管理”就是立足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文化扬弃,以中国和合哲学思想为基本指导原则,以中国传统的和合管理为历史借鉴,贯彻“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原则,结合今天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实际,同时吸收西方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中的有益内容,从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