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因对人与社会认识的不一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的以人为本思想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主要为3种形态: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新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在汲取中华传统人本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得到具体化和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哲学基础、时代特点、执政要求三方面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形成,是我们党对传统民生、民本思想的扬弃和升华;坚持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反映了时代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思想的现实展开,能有效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真正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诉求.在具体实践中可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创建以人为本的人才队伍、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和营造以人为本的现实环境的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和人的解放的学说,关注人、尊重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上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以语言交流与情感沟通为基础的双向互动过程,因而以人为本也应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立足点和归宿.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优化的路径,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新时期中国发展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正确认识"以人为本"对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内涵,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所提出的科学认识论与实践观,并对其作简要解析,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蕴含"以人为本"思想,对马克思实践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了理论上的比较,揭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中的体现以及当代运用与开展。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根本原则。我们党提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刻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思想历久而弥新。“以人为本”思想在历史上大致经历了发源、形成、成熟三个阶段。当前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不同于我国传统的“民本”观念,也不同于近代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人学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体现了对人的现实关注和长远发展的有机结合。践行“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对人民政府本质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从多方面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政府本质思想。该文认为,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政府必须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价值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在政府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如何实现人民利益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防止社会公仆蜕变为社会主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三步走"战略理论以及"三个有利于"标准等重要理论之中.这种思想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制建设正是实现"以人为本"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杨宏健 《南都学坛》2008,28(3):118-119
马克思主义继承了以往哲学关于人的思想的积极成果,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为"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中劳动者的因素和对人的本质及其全面发展的理论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两大理论根基。根据以人为本思想的内在要求,通过大力发展体育和智育、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充分尊重个人等有效途径,以期全面落实和实现以人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1.
吕祖谦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大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主张保民安民的施政之道,阐发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重民思想,"勤政为民,加惠百姓"的爱民思想和"取民有制,富民强国"的裕民思想等。吕祖谦的民本思想具有显著的特征和重要的历史价值,对后世民本思想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回族定居新疆的历史始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平定准噶尔叛乱以后,学术界将新疆回族的源头追溯至唐代或元代的观点有误。新疆回族的分布特点虽然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回族一样呈"大分散、小集中"的聚居格局,但其形成原因却与内地诸省区不尽相同,与清代的民族隔离政策、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建立起体现资产阶级利益诉求的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为维护资产阶级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孙中山着力于国家建构的探索,其重要表征一方面是发展和完善三民主义,试图以此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为践行权能分治和五权宪法的政府管理模式,设计了政党权力,并试图将政党权力转化为国家权力,由"以党治国"而"党化国家",由此草创了"党国体制"的国家建构模式。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政体所作的国家建构的努力是创造性的,具有历史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责任观的作用在于使共产党人站定向人民负责的立场。向人民负责,就要为全体人民谋利益,而决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束缚在一阶级、一民族、一时期的利益上,而且要启发人民觉悟,使人民最终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这是毛泽东人民责任观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苗寨、双凤、儒家三村的民族风俗,从血缘和地缘、三元的文化互动、语言和婚姻、祖先崇拜四个方面分析了民族文化变迁与转化的情况。作者认为,在民族文化的多元互动中,语言、服饰、岁时等都可以改变,甚至外来的一些信仰也可以渗透、吸收,但最深固难徒的是祖先崇拜。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国民性改造思潮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近现代,面临国家百疮千孔的现实,以严复、梁启超以及孙中山、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为寻求救国之道,曾兴起了一股国民性改造的思潮。  相似文献   

17.
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群众观念和群众利益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应当做到“五个必须”:必须强化公仆观念 ,淡化当官意识 ;必须置身于群众之中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必须清正廉洁 ,艰苦奋斗 ;必须满腔热情 ,恪尽职守 ;必须一身正气 ,疾恶如仇  相似文献   

18.
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19.
公民教育作为现代性追寻的一种表征和必然,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塑造新民可以视为近代中国公民意识启蒙的发轫,纯化人民深刻铭刻着社会主义公民身份设计的烙印,回归公民理应成为现代中国公民身份重塑的指向。重新梳理中国公民教育主体的历史演进脉络,或可为现时中国公民教育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20.
论毛泽东的执政为民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毛泽东执政为民思想的研究,既是对毛泽东思想深入重研究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探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执政党能力的现实需要.笔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系统深刻地阐述了毛泽东执政为民思想形成的渊源、执政为民思想的主要观点,从中揭示出这一思想对现实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