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语言焦虑与语言学习紧密相关。从学习者的性别、地域、专业、英语语言水平四个维度对语言焦虑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被试在与英语本族语人交谈时焦虑程度最高。英语课堂焦虑总体水平不会因性别、地域、专业差异而有太大改变,却会随语言水平的提高而降低。焦虑因子害怕上英语课失败、对英语课的消极态度和其他未归因项目存在具有统计意义的性别差异;焦虑因子言语焦虑和负评价恐惧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不同专业被试在四个焦虑因子与未归因项目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语言水平被试在三个焦虑因子和未归因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本研究考查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听力焦虑情况,以及听力焦虑对听力水平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由英语听力焦虑、自我信念和英语听力技能三因子组成的听力焦虑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其中总体焦虑水平、自我信念及听力技能达到高焦虑水平;高、低焦虑水平的受试组在听力成绩上均呈现出显著差异,焦虑三因子及总体听力焦虑都与听力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负相关;受试对听力水平及整体语言能力的自我评价都对听力焦虑产生了显著负面效应。文章最后对听力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大学英语(全新版)听说教程》为主要教材,以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探索3D口语教学法对降低口语课堂焦虑和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口语教学法相比,3D法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口语焦虑水平,并且提高口语成绩。口语课堂焦虑与口语成绩呈显著负相关,而口语课堂焦虑和口语成绩在性别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情绪理解测验(TEC)》和《5-6岁儿童语言发展水平测试问卷》为主要研究工具,对62名大班幼儿进行了情绪理解能力和语言发展水平的调查,以了解5-6岁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和情绪理解能力的总体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5-6岁幼儿在故事的理解、自我认知、听-视转化方面发展的较好,而对于词汇的掌握、运用和准确的发音方面发展水平较低。语言发展水平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2)5-6岁幼儿对于外部的情绪理解能力发展水平已较高,心理的情绪理解能力发展水平一般,反省的情绪理解能力发展仍在起步阶段。情绪理解能力在性别方面也无显著差异。3)5-6岁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与情绪理解能力在总分上无显著相关,词汇水平对情绪理解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语言发展水平对混合情绪理解能力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驻马店、平顶山两地非重点高中二、三年级的学生为被试,研究在此群体中,考试焦虑与学习动机的特点和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非重点高中生群体中,考试焦虑普遍存在;考试焦虑水平年级和性别维度上差异显著,其中女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高三学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高二学生;考试焦虑与动机太弱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动机太强、兴趣困扰和目标困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焦虑等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20世纪70年代后期及80年代,语言教育专家和研究者就开始探索如何消除语言学习中产生的焦虑问题。引发焦虑主要有两大因素:与学习者个性有关的因素,如学习者的自尊心强弱程度、心理宽容程度、自我界定的明确与否等等;与学习者外界相关的因素,如某一学习者与周围的学习者没有认同感,则焦虑程度往往很高,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形式和内容也可能诱发学习者的焦虑心理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意识到焦虑的消极作用,从而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大学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常见的英语口语沟通焦虑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0.36%的大学生英语口语沟通焦虑程度比较高;大学生的性别不同在英语口语沟通焦虑上没有差异;年级之间差异也不显著;非英语理科、英语专业、非英语文科之间差异显著。另外,文章又提出了降低大学生英语口语沟通焦虑程度的四个策略: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对英语口语的歧义容忍度,课堂上多采取“小组讨论”的活动和鼓励大学生课外积极参与“外语角”活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广东某高职院校316名非英语专业高职学生的词汇能力和综合能力进行测量,发现被试之间的词汇知识水平和语言各项技能存在显著差异(P=0.000),词汇广度和深度知识对不同水平学生影响模式各不相同,词汇广度对高水平组的语言能力有非常显著的预测能力;写作水平和词汇知识深度对中等水平组的语言能力有一定预测能力;阅读水平和词汇量对低水平组的语言能力有较显著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男女语言在语音语调、语义、句法等层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近几年,国内学者对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的研究呈多元化发展.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社会语言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对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进行静态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英语语言文化中存在的一些性别语言现象来进一步研究性别语言差异的成因及其产生的根源,研究成果对跨文化、跨性别交际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运用定量研究方法,以本校非英语专业学生68人为实验对象,通过FLCAS问卷,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比实验研究,旨在探讨合作学习教学形式与大学生英语课堂语言焦虑及其英语水平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合作学习能有效缓解大学生英语课堂语言焦虑,提高其英语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外语课堂焦虑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特点和焦虑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其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口头参与特点和焦虑的关系;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程度;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笔者使用访谈和问卷两种形式对西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的47名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和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不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是由焦虑所致;学生的焦虑程度较高。研究显示,课堂焦虑是课堂互动中不可忽视的"不可见因素",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克服课堂焦虑,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外语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过程,学习成绩的好坏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的认知差异、智力差异、年龄、兴趣、学习动机等等。但除了这些因素外,学习者的个人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积极情绪、情感的参与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消极的情感如焦虑、抑制、沮丧、怀疑等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3.
以增加课堂语言输入量可以降低语言焦虑为理论依据,在已经对英语082四个学期语言焦虑变化研究的基础上,调查了国贸082四个学期的语言焦虑变化情况,并且将两个班四个学期语言焦虑的变化做了横向比较,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增加课堂语言输入量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语言焦虑,但是课堂语言输入量必须达到阈值,按照本研究的结果,其阈值大概达到600~800课时数时,即可有效降低学生的语言焦虑。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求中国高校研究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外语焦虑现象与英语口语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与焦虑成因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作者以江苏大学非英语专业88名研究生为受试对象进行调查研究,数据分析显示,英语口语焦虑与口语成绩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此外,性别等因素与焦虑也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对通过随机抽样得到的108名我国某重点高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大学生进行测试,就英语课堂学习焦虑与学习者英语成绩、学习者个人英语学习经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英语课堂学习焦虑与学习者英语成绩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通过多途径方式学习英语的学习者的课堂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单途径方式学习英语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16.
外语焦虑是长期困扰外语学习的一种心理因素,给中国大学生造成了害怕上英语课、不敢用英语交谈、害怕使用原版引进教材等负面影响。合作学习模式通过营造一个平等、自主、互动的语言学习环境,布置明确、适度、适量的学习任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外语焦虑度,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课堂话语结构 IRF作为框架 ,描述性地研究了外语课堂教学的互动策略。研究结果表明 :教师应该营造“双向交流”的氛围 ,引导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 ,鼓励意义协商 ,使学生在进行更多语言输出的同时获得更多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从而促进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中国农业类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主要特征、形成原因和采取的措施。得出以下结论:外语学习焦虑普遍存在于农业类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外语学习焦虑与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负相关;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外语焦虑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外语学习焦虑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口语和听力差;害怕否定评价;考试焦虑;社会和学校环境的影响;独特的心理特征等。减轻外语学习焦虑的措施包括:提高学生的自信;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增强外语学习动机和兴趣;改革测试内容、测试方法和评分方法;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