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波普尔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他的证伪理论对科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他的社会哲学理论对民主社会同样意义深远。无论是波普尔的证伪理论还是政治哲学思想都对美国货币学派创始人-米尔顿·弗里德曼产生非凡的影响。特别是波普尔的自由主义观点对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经济自由思想的影响颇深。本文就米尔顿·弗里德曼新自由主义思想中的波普尔遗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民主和平论的最重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但是,美国定义下的民主和平论并不能准确解释民主与和平的关系.一国建立民主政治制度,离不开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最终还是取决于国内机制逐步向民主发展.民主能够促进世界和平,但发挥作用的路程是缓慢而曲折的.  相似文献   

3.
现实主义认为,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下,摆脱“安全困境”、保障国家安全和堆护和平的手段是均势和威慑。自由主义则提出了世界政府理论、集体安全理论、经济相互依赖和平论、民主和平论等,他们强调影响和平的因素包括田内政治结构、文化与价值现;发展经贸关系可以使得困家之间更加相互依赖,从而减少战争;健全国际安全机制以防止国际冲突和维持和平;民主国家之间不会发生战争。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形势下,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传统理论对于解决大国间的国际安全问题不无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浪漫主义既是一种创作手法,也是一种文学思潮.英国的浪漫主义思潮呈现出某种多样性.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诗人兼评论家马修·阿诺德在<批评二集>中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和雪莱.从中可以看出阿诺德的"诗歌是人生批评"的文学理论的具体运用,以及他为实现"文化、人性整体和谐、全面发展的完美"这一终极目标所作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之一种,"民主和平论"描绘了一幅在"民主制度"下国家融洽相处、和平永驻的美景.然而,该理论的论证从概念、事实到逻辑都存在着诸多悖谬和不周之处."民主和平论"设想由相同制度的国家取代形形色色的民族国家,这深刻地反映了冷战后西方尤其是美国想通过身份认同重构世界格局的愿望,"民主和平论"首先在美国兴起,主要是由于在目前对西方和美国相对有利的世界形势下,而美国实力的相对衰退使它对维护自己的全球领导地位感到力不从心,没有盟国支持,其地位无法稳固.没有民众的支持,其对外政策也难以持续贯彻.同时,冷战结束后西方失去了主要的威胁目标,因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集团的凝聚力大大下降,而制度认同是将以前的盟国重新凝聚起来的有效工具,所以克林顿政府,尤其是布什政府都打出"民主和平"的旗帜假手别国内政."民主"攻势愈演愈烈,同时也引起有关国家的反弹.  相似文献   

6.
应对亚当·斯密"经济人"理论进行系统的理解,它包括利己心、道德与法律和基于制度建设的经济自由主义的三个互相联系的层次;但后人对斯密"经济人"理论不断地庸俗化从古典经济学家的继承与发展,到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修正与发展,直至新政治经济学的完全庸俗化.历史学派和制度学派对此进行了理论上的批判,但理论上的庸俗化导致伦理上的极端个人主义,其危害影响深远.为此,我们应当正确地借鉴和应用"经济人"理论.  相似文献   

7.
列奥&#183;施特劳斯为什么以及怎样批评卡尔&#183;施米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特劳斯的核心问题是虚无主义,其毕生致力于批判自由主义和现代性就在于认定它们导致了虚无主义。而他之所以批判恰恰是激烈批评自由主义的施米特,也在于认定施米特思想的基础仍然是虚无主义的。我们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施特劳斯对施米特的批评,才能够理解施特劳斯所表达的施米特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仍然发生于自由主义的视界之内,依然受制于无法克服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这一话语的义涵。施特劳斯对施米特的批评是正确的,但是对自由主义的指责却是不正确的,自由主义并非虚无主义的,分歧仅仅在于自由主义的道德基础与施特劳斯的道德基础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8.
“民主和平论”是近年来西方国际关系领域风行一种政治理论,这一理论适应了冷战后某些西方大国输出民主、干涉别国事务的霸权外交的需要。其实,这一理论无论就其概念的运用,还是逻辑推理、抑或是经验论证,都不难看出其缺失乃至谬误所在。  相似文献   

9.
简&#183;奥斯汀和弗吉尼亚&#183;伍尔芙是英国两位杰出的女性作家。结合伍尔芙自己的小说批评思想以及她对夏洛蒂.勃朗特姐妹、乔治&#183;艾略特的评论,本文从分析伍尔芙在《普通读者》中对于简.奥斯汀的评论入手,试图找出伍尔芙称奥斯汀为"最完美的女艺术家"的原因。本文作者认为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伍尔芙对于女性写小说的深刻见解和认同以及奥斯汀的作品很全面地体现了伍尔芙自己的小说批评思想。  相似文献   

10.
罗莎·卢森堡辩证地阐释了领袖、政党、阶级和群众的相互关系,强调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必要条件;阐述了"自我集中制"的概念,对民主集中制作了独特的表述;告诫全党要注意防止官僚主义蜕变,强调公开的民主监督和批评自由是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保证.这些思想对我们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平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最美好的愿望,现在更是主流话语体系中使用最频繁的词汇,已经很少有人不会意识到和平对人类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的意义。人们对和平的认识却十分模糊和含混,不仅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内涵,而且要想对和平进行非常精确的界定确实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2.
“民主和平论”是当代西方世界的国际关系理论之一。它试图从国内政治结构、民意以及决策机制等国内政治因素探寻西方二战以后长期和平的原因。但就科学性而言,其逻辑推理不严密,过分强调民主制度的作用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因而该理论是不严谨的。自2005年下半年来,我国领导人不断提出“和谐世界”的崭新理念,并日益得到关注和好评。本文主要从对这两种理论出发,对中西方的和平发展理念做出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3.
正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作为时代主题的“和平与发展”,是我们对一切重大社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关节点。作为时代主题的“和平与发展”有三重规定:“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人类直接追求的目标和当代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在一定限度内存在着的事实;“和平与发展”是一个特定的实现过程。这三重规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正确、全面地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三重规定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澄清目前学术界在有关时代问题研究中所存在的种种模糊的或不准确的认识,科学认识社会主义中国“和平崛起”的社会发展战略,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国家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时代中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孔子"和"文化思想及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和"文化思想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文章分析了孔子时代的社会危机与"和"之重大价值的发现,梳理了孔子"和"文化思想体系的理论架构。作者认为,"和"是孔子文化思想的精髓和统领,"仁"、"礼"与"中庸"是实践"和"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孔子毕生倡"仁"崇"礼"、推行"中庸",致力于"和"文化思想的创造,建构了民族特色鲜明的体系。文章指出,孔子"和"文化思想的巨大魅力在于"以人为本",关注现实,在于创造性地弘扬前代的优秀成果,思考人类的和谐有序、文明发展,其思想精髓对当今人类的发展仍然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正民主运动"亦称大正德谟克拉西,是日本近代以来,继"自由民权"运动之后的第二次民主运动高潮,是日本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历史发展阶段."大正民主运动"在不否定君主制的前提下,提出了普选制等进步主张,成为日本民主运动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极大地促进了日本资产阶级民主化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大正民主运动的重要成果的普选是有限制的普选.正是由于这种有限制的普选,为法西斯分子的上台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社会与“过渡时期”虽然都是属于过渡性质的社会 ,它们的发展前途都是社会主义 ,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根本区别的。如果混淆两者间的区别 ,把新民主主义社会等同于“过渡时期” ,势必导致在“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上产生误导 ,即 :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就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建立和发展。从而也就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 ,产生了一系列忽视客观规律的左倾错误。历史的经验教训同样是宝贵的财富。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 ,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7.
张小满 《南都学坛》2002,22(3):43-44
对历史上存在的两个“民革”进行了辨别 ,尤其对历史上存在过、现在已不存在的中国民主革命同盟这一政治组织进行了考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是国民党民主派的政治组织 ,中国民主革命同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  相似文献   

18.
如何选拔和培养好民主党派代表人物是顺利完成各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新世纪统战工作面临的重要而严肃的政治课题。“君子”是中国儒家推崇的理想人格,“君子品德”及“君子品性”对提升民主党派代表人物自身的道德水准和政治修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主党派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应联系和结合自身的实际,反映和体现自身的特点,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做到“三个成为”;核心是搞好政治交接,做到“四个坚持”;本质是凝聚人心,为民族复兴增添新的力量。民进广州市委会之所以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选择机关建设作为重点,是因为机关在党派整个工作中居中枢地位,机关建设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加强机关建设刻不容缓。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强化机关建设,必须实施好三项保障措施:一是以加强学习促进素质提高;二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进机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三是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实现机关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