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李绂及其方志活动 地方志,亦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一类文化典籍,其历史如从秦汉正式发端算起,已有二千多年了。然而,对方志进行理论研究却出现得比较晚。一般都认为,清乾嘉时的章学诚是中国方志学的奠基人,因为他创立了一整套自成体系的方志理论。但是,这套理论的形成除他本人方志实践之外,还与前人的修志经验分不开。事实上,在章学诚之前很久(至少可以溯源到东晋)就有人探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方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方志尽管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但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地方志编修时间最久、最成体系积累数量也最多。中国地方志源于古代,始于图经,成形于魏晋隋唐,成熟于宋元,盛行于明清,完备繁荣于当代。方志在总结历史,反映现实,服务当代,垂鉴后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毫无愧色地说,地方志是中国人民贡献于世界文献宝库的瑰宝。  相似文献   

3.
当前,地方志书编修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开展,为适应方志编修工作的需要,中国人民大学刘光禄与江苏李明、杨向东、陈有清等同志合著了《县志编修探微》。此书将古代方志理论和当前修志实践的经验融为一体,以简明、生动的笔调,介绍了县志编修的全盘工作,切实可行的编纂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是一部资料比较翔实的普及性学术论著,对目前从事地方志编修的同志及有关理论研究工作者和热心方志事业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将近30年的地方志事业发展迅猛,成果斐然,举世瞩目。但方志理论研究,特别是方志研究理论批评问题却相对滞后,跟不上方志事业的发展步伐。对此,必须引起深度关注。方志理论研究的正常化,"百花齐放、百花争鸣"风气的形成,是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正确开展方志研究批评工作,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深刻认识方志理论研究批评的价值;二是要正确掌握、运用开展方志理论研究的实事求是原则;三是方志创新要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同时,中国地方志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周生杰 《学术论坛》2005,(2):186-189
作为我国近代方志学研究的第一人,梁启超首次提出了"方志学"这一概念,简明地总结了我国数千年修志的历史,系统地阐述了我国方志的编纂理论,具体分析了清代修志繁荣的原因,高度赞扬了章学诚对编修方志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地方志源远流长,如果从战国时期的《禹贡》算起,到现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二千多年的历史中,编修地方志的传统代代相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的地方志达九千余种。此外,国外还大量收藏了我国的地方志。如日本收藏中国的地方志有2847种,美国仅国会东方部收藏中国地方志有2939种,如果把其它几处收藏量加在一起(其中有些相同的版本),与我国现存地方志数量可等量齐观。地方志源远如此流长,种类这样繁多,这不仅在中国是件值得骄傲庆幸的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无与伦比的。 一门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伴随而来的必然有它一套科学理论。科学理论的研究,又推动着这门学科向前发展。在地方志二千多年的演变发展进程中,同样,方志理论的研究与方志的发展相伴随。宋末元初之际,地方志开始定型并稳步地向前发展。在此之前,对于方志理论的探讨,除有的文人学者在个别史论文章和当时编修的志书“序”“跋”,以及有的方志目录学家、辑佚家的考坪中做些涉及之外,几乎没有开展。明、清以后,编修地方志日趋发展,盛况空前。特别是清代,成了编修地方志的鼎盛时代。方志理论研究随之被人们所重视。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首开方志学研究之端。他提出方志要“去华求实”,“经世致用”。他利用地方志资料撰著的《天下郡  相似文献   

7.
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宝库的贡献之一。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的关心下,国务院成立了地方志小组,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工作,被列入《1956—1957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纲要》“要求全国各县、市(包括少数民族地区)能够迅速地编写出新的地方志,记载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目前已经有不少省、市、县着手这一工作”①。后来,由于修志条件尚欠成熟,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工作举步维艰,成果寥寥,延至“文化大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8.
论编修地方志与发展旅游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志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编修地方志又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研究地方志如何为当前的经济发展服务 ,尤其是为西部开发服务 ,是学术界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首先把地方志定位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宝库 ,从而探讨方志在资源普查、景点开发、景区规划、旅游决策、旅游读物编写、导游、旅游史研究等方面对我国旅游事业进步的贡献 ,并从反作用角度研究了发展旅游对地方志编修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地方志工作蓬勃开展的今天,随着方志成果的不断涌现,方志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也在日趋深入发展。由刘玉平同志编著、由黄山书社出版的《编志实践录》一书,即是方志工作和方志理论研究的一项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建国后 ,广东和全国各地一样 ,新方志编纂与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回顾五十年来的广东地方志工作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争创 2 1世纪地方志工作的新成就 ,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潮州志考略     
地方志简称方志,或称志乘,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它广泛而详密地记录了各地的建置、沿革、疆界、山川、形势、城池、关隘、兵防、津梁、气候、古迹、学校、寺观、物产、户口、田赋、灾异、风俗、选举、职官、人物、金石、艺文等自然和社会史料。司马光称之为“博物之书”,章学诚则誉之为“一方之全书”。我国的地方志起源很早,两千多年前的西周就设“外史”,以掌“四方之志”。至于潮州有志,似应在置州之后。据《元和郡县图志·岭南道一》载,隋开皇十一年(公元  相似文献   

12.
<正> 地方志是记载地理与人文的综合性著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地方志的内容丰富,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其体例章法等方面独创一格,它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及自然地理现象和资源等方而,被称为地方的“百科全书”.广东地方志发展的历史,是我国方志发展史的构成部分.由于历史与地理的原因,广东早期的方志是受中原的影响而逐步兴起的.隋以后,修志工作逐步走上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进行,因此广东方志的纂修,基本上是遵循国家的命令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仓修良 《阴山学刊》2004,17(2):46-52
编修地方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一个优良的传统。方志起源于两汉之地记,隋唐五代之图经是方志发展的第二阶段,宋代方志进入定型成熟阶段,清代是我国封建时代修志事业的全盛时期。新中国建立后新修志书体现了时代精神,体例上也形成了新的志书体裁,并且还将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章学诚提出的系统的方志理论在传统方志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章氏虽处乾嘉时期,但是其方志学思想中已经出现了一些近代性因素,对于方志的认识、方志的编纂理论等思想对民国众多志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萌芽于传统的近代因素与西学共同作用影响了民国志家编修方志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初,全国兴起新编地方志的热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从一开始就把编辑地方年鉴列入了地方志工作范畴,并将这一点写进了《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许多省、地(市)、县成立地方志办公室时。就明确了编年鉴的任务。随着本届新方志的基本完成,目前绝大多数的市县地方志机构都将编写年鉴作为地方志工作的主体工程来抓,许多地方的综合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方志史上,对于方志的性质,长期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专家学者们在各自的方志学论著中都在探讨、阐述方志的性质问题,但至今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从历史上看,这种意见分歧曾表现为“史地之争”。一种意见认为方志属于地理。现存的唐代至清代多种方志的修纂者及研究者,在他们所写的《序》、《跋》和评述中,多把方志认作地理,唐人刘知几、李吉甫,宋人程大昌、王象之,清代的著名学者兼方志修纂者和辑佚者钱大昕、洪亮吉、孙星衍、李兆洛等人都是这种主张。这一派以戴震为代表,明确地阐述:“志以考地理,但悉于地理沿革,则志事已竟,侈言文献,岂所谓急务哉”。直接了当的以为越出地理的范围,已不是方志的事了。另一种意见认为方志是史。后汉郑玄就认为方志若“国史”,宋人郑兴裔也说:“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这一派以章学诚为代表,他更为明确地指出:“志属史体”。清代章学诚与戴震之间曾发生过争论。后来的梁启超、李泰棻、瞿宣颖等人也都承认方志即“地方之史”。  相似文献   

17.
章学诚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理论家,他对史学宗旨、经与史的关系、史家著述之道、历史编纂学以及方志理论等都有过精辟的阐述,亦多创新之见.他的许多史学观点对当今史学研究和方志编纂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河南地处中原,文化悠久,源远流长,历代纂修的地方志种类繁多,据专家估计,大约有一千二百余种。宋元以前的古方志据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所著录者凡九十一种,因年代久远,大都早已散失,能保存到现在的,只是极少数。即使是明、清或民国时期纂修的地方志,因朝代更迭,战乱洗劫,自然灾害等原因,也造成大量散失。因此,河南地方志虽多,流传至今的却不到总数的一半,据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仅有五百四十九种(共八百四十六种不同版本)。河南省图书馆现藏有河南地方志书二百四十七种,省博物馆、省档案局、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市图书馆等,也都收藏有上百种河南方志。但这只是其中的  相似文献   

19.
中共甘肃省委二月决定成立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是关系到两个文明建设的大事,我们一定要动员和团结一切有志于修志事业的同志在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兢兢业业地把修志工作做好。一、编修地方志书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传统有人认为:最古的历史书,其实就是方志。早在周代已有掌管“邦国之志”的“小史”,又有掌管“四方之志”的“外史”,所谓“四方之志”,就是当时诸候国的历史。据《孟子》、《庄子》、《墨子》等书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看到了“百二十国宝书”,这些列国宝书,或者叫“百国宝书”,就是地方史书,也就是地方志。《孟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地方志(或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科学性,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而继承古代方志基础编纂方法和指导思想均有创新的新方志更具科学性。方志之影响深远,主要表现为它所具有“资治、存史、教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