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 1 997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文章进行简要概述 ,分析这段时期以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成果和特点 ,不难发现 :即是能够进入公立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也可能面临文化的分隔和歧视的现实。因此 ,在从制度上解决问题的同时 ,应考虑流动人口子女如何融入城市的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2.
"举家进城"已成为新世纪人口流动的主要形式,随着未成年学龄子女的进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和就学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人们面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有流入地学校的条件限制,更有政府支持不够以及现有的制度壁垒阻隔等等。因此,要充分认识到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城市健康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认识到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必要性,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转型和社会流动的增加,我国大量少数民族离开民族地区流向大中型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缺失问题日益突出,并引发其心理健康问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民族教育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为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健康成长,应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让更多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在当地就业,减少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子女的发生率;政府在少数民族流入城市应多设立民族中小学校和民族班;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所在学校、社区和村委会乃至整个社会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给城市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他们对于自己是否在城市居留的意愿却不明确或者感到困惑,这其中有各种因素在影响着他们的去留。文章在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影响流动人口在城市居留意愿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全面综述,以了解目前对流动人口在城市居留意愿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不足之处,为全面的深入的分析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留意愿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较为普遍和频繁的人口流动,同时也就产生了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经过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调研,要解决外来人口的教育问题,必须加强和完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体制改革和政策建设,即继续深化教育配套改革,突破体制障碍,优化资源配置;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学校、教育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应有进有退;建议加强与中央、地方之间教育信息共享与资金、资源调配;建议中央推动制定《地方教育组织与促进法》,进一步促进各省市的义务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7.
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流动人口自身的特点出发,对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路径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理论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与领域。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弱势群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防止"断裂"社会的产生;有利于其具备"向上流动"的人力资本,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有利于逐步形成以"自致性"因素为主的社会分层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整个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其"充分社会化",从而有效消除社会"结构性"紧张.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主要包括留守儿童教育与流动儿童教育两大部分。通过对留守儿童教育与流动儿童教育研究的回顾与梳理,发现既有研究仍存在不足:研究方法上过于注重问卷调查,缺乏宏观研究;理论提升与理论构建仍然比较缺乏;问题化存在过度的隐忧;横断面研究过多,而趋势研究较少;重复研究较多,新研究域开辟不够。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趋势是:研究方法上应注重质性研究方法的补充和对宏观研究的推进;理论层面更应注重理论分析的深化和理论构建的拓展;问题化应向事实化转换;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趋势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劳动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配置,社会流动加速,城市出现了大批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工.目前,我国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已经超过1亿,保守估计,第二代子女占其中的5%~7%之间,这已经是相当大数量的人群.在这个人群中,大约有300多万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和少年.现阶段由于一系列的原因,造成了我国城市中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难的状况.本文立足于实现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平等的角度对我国现阶段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劳动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配置,社会流动加速,城市出现了大批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工。目前,我国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已经超过1亿,保守估计,第二代子女占其中的5%~7%之间,这已经是相当大数量的人群。在这个人群中,大约有300多万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和少年。现阶段由于一系列的原因,造成了我国城市中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难的状况。本文立足于实现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平等的角度对我国现阶段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沈小革 《天府新论》2005,(1):100-102
以外来人员子女学校为主要渠道接纳外来人员子女上学是广州市外来人员子女教育的主要特点。从学校、学生、教学质量、家长 4个指标对这种模式进行分析 ,发现它影响了外来人员子女向上流动和与当地社会整合的机会 ,代际传递明显 ,不利于帮助处于弱势地位的阶层和群体和缩小事实存在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3.
失业人员子女教育资源获得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湖南长沙等城市失业人员子女教育资源获得状况的实证研究表明,失业人员子女获得的教育资源较少,质量不高;失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对子女教育的态度与教育资源获得状况显著相关。教育支持不足是失业人员子女教育资源缺失的重要原因;提升失业人员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保证教育资源获得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角度对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资动机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了解我国不同层面家庭的教育投资动机状况.研究发现处于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生命周期的家庭教育投资动机是不同的.因此,建议政府采取不同的政策帮助不同层面的家庭完成子女的教育投资,同时也可以引导家庭正确面对教育投入的回报,减少和化解选择教育投资的风险,避免盲目投入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龚红莲 《兰州学刊》2005,(2):232-234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姚圩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全镇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人数占全镇劳动力的74.5%.这些外出务工人员高度集中在深圳沿海一带,在深圳市罗湖区春风路曾一度聚集了4000余人,深圳"姚圩街"由此而来.本文通过对深圳"姚圩街"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旨在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中国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辍学现象严重,学生厌学情绪高.本文对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做出了一定独特的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措施,比如建立一种全新的教育体制,发展"寄宿教育"等.  相似文献   

16.
杜旻 《河北学刊》2020,40(5):157-162
<正>引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也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过程。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农民工向市民转化,并激发中国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优化社会结构、缩小庞大的底层人口等,而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人力资本成为阻断代际贫困、推动社会转型的关键。其中,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则是农民工家庭打破阶层限制、实现向上流动极为重要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突出,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实现。流动人口犯罪的主体,是因就业目的而流动的人口——主要指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本文通过认识流动人口犯罪的客观表现,分析了诱发犯罪的深层原因,从法律、社会、政府等综合性视角,提出了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聚居在沙村的外来流动人口为对象,探讨他们进入城市后的身份建构机制。从空间视角出发,认为城乡结合部地区外来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形成,以及外来流动人口(外来租户)与本地居民(本地租房户)在共居空间内的持续互动,使得这一"聚居—混居"的空间格局,成为外来流动人口身份认同建构的一个重要基石。在与本地房东混居的过程中,沙村流动人口的集体身份,也通过两者间的日常互动交往,通过各自的话语体系,得到了再建构,经历了一个由"外来人"向"客居人"转变的符号转型过程。  相似文献   

19.
弱势群体自身社会资本匮乏,其子女与强势群体子女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及所接受的教育质量的差距日益加剧,进而导致弱势群体子女接受教育的"隐性"不公平.因此,必须加大对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救助力度,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先赋性因素对教育的影响,保证教育公正,使社会各阶层的子女享受实质性的平等教育.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