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梦得《避暑录话》说:“(韩琦)席间赋诗,明允(即苏洵)有‘佳节屡从愁里过,壮心时傍醉中来’之句,其意气尤不少衰。明允诗不多见,然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如《读易》诗(应为《送蜀僧去尘》)云:‘谁为善相应嫌瘦,后有知音可废弹。’婉而不迫,哀而不伤,所作自不必多也。”这段话颇重要,指出了苏洵诗的特点:在数量上,“明允诗不多见”;从内容上看,“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从风格上看,意气风发,“婉而不迫,哀而不伤。”一苏洵以散文名家,他的诗作传世不多,一般都不甚重视。通行的十五卷本、二十卷本《嘉祐集》仅存诗二十七首;双研堂十六卷本《苏老泉先生全集》多《香》诗一首,亦仅二十八首。最近从宋残本《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上发现了其他版本皆失载的二十首苏洵佚诗(见《文学遗产》1982年第3期刘尚荣《苏洵佚诗辑考》)。此外,散见于苏轼诗集,实为苏洵所作,又为以上诸本所不载的还有两首(《老翁井》、《水官诗》)。这样,苏洵的存世诗总计共有五十首,比较宋代其他诗人确属不多。  相似文献   

2.
今陕西汉中市勉县武侯祠保存的《阮亭题诗碑》题有王士禛《过沔县谒丞相武侯祠》第二首,传世王士禛诗文集都未收录.此诗系王士禛于康熙十一年闰七月十一日谒沔县诸葛武侯祠时所作,晚年感觉到文字狱有山雨欲来之势,故删去,未收入其诗集,《熙朝新语》中的相关记载可以印证.通过《日下旧闻考》删诗和《列朝诗集》被禁毁两例事件,也可以从侧面印证《过沔县谒丞相武侯祠》第二首被删的原因.结合诗歌押韵和格律形式,可以断定其首句当以《阮亭题诗碑》所录为是,《熙朝新语》卷二所栽“青”字当作“侵”.  相似文献   

3.
最近,披览旧籍,搜求有关秋瑾资料,不意获得数首佚诗,经查对,为今本《秋瑾集》所未收,特录出以为研究者参考。一、秋瑾成仁后,一九一一年上海改良小说社印行了《六月霜》小说一种,作者静观子。书中收秋瑾诗七首。其中两首不见于今本《秋瑾集》。现录如下:  相似文献   

4.
(1)《全宋诗》卷五百一十四《宋敏求集》收《九江琵琶亭》、《送客西陵》两首七绝,系辑自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十引《青箱杂记》,并按云:“今本《青箱杂记》卷八作吴处厚诗。”《全宋诗》卷六百一十七《吴处厚集》收《九江琵琶亭》、《送客西陵》二首,文字与《宋敏求集》所收悉同。分别按云:“此诗又见王安国诗,今姑录以待考。”《全宋诗》卷六百三十一《王安  相似文献   

5.
《东林院》当为何麟诗《全宋诗》卷一九四六《何麟集》收《东林院》一首,诗云:  北地非庐岳,东林邂逅过。我羞陶靖节,借异远头陀。按此诗录自《舆地纪胜》卷一八八《利州路·蓬州》,其中有云:“何子应题诗曰……”今按,何麒,字子应,故此诗当为何麒诗,收入《何麒集》,误。又《全宋诗》卷一八六九《何麟集》未收此诗,应补。《周紫芝集》补校近读《宋百家诗存·太仓米集》,并与《全宋诗·周紫芝集》复核,有数处差异甚大,特补校如次:1.《雨馀便有秋意夜间络纬声甚急》,“秋意”《太仓米集》作“愁意”。末六句“谁能太早计,不死会当给。吾…  相似文献   

6.
《辞源》(修订本)1757页“河汾诸老诗集”条注曰:“元房淇撰。八卷。集录麻革、张宇、陈赓、陈飏、房皞、段克己、段成己、曹之谦八人之诗,人各一卷。”查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依据汲古阁本断句并用四部丛刊本和粤雅堂丛书本校勘、由中华书局1958年12月出版的《河汾诸老诗集》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均作“元房祺撰”,旧《辞源》亦作“元房祺编”。故作“房淇”,误。房祺,平阳人,大概为房皞后裔,曾任河中、大同两路儒学教授,著有《横汾集》,已失传。他因元好问所编《中州集》未录当时尚在世的河汾诸诗人之作,便收集八人之诗  相似文献   

7.
齐己是唐五代之际著名的诗僧,其诗清润平淡,亦复高远冷峭。《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增订本)录其诗十卷,陈尚君先生《全唐诗续拾》又增补两首一句。然《全唐诗》所收录齐己诗部分诗题、诗句时有讹误,可结合四库本《白莲集》、四部丛刊本《白莲集》以及相关文史资料加以校勘。兹择其要者作此小札,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在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文摘报》1986年11月13日第364期第7版上看到《新发现的一首文天祥佚诗》一文。该文系从《福建论坛》第5期转摘的。作者林如求同志向读者明确指出:“查北京市中国书店据1936年世界书局影印的《文天祥全集》(1985年3月第1版),不见收录此诗,可见其为文天祥佚诗。”不知林如求同志是否仔细认真地通检了《文天祥全集》,就如此言之凿凿地下结论说:“不见收录此诗”,从而武断地判定为“文天祥佚诗”? 其实,只要稍微严肃认真一点,在林如求同志所指的这本《文天祥全集》中是不难找到此诗的。请翻至该书影印本的第382页,诗题作《赠许柏溪惟》,即林如求同志所谓的“佚诗”。此诗连同另一首题为《早起》的五言诗均作为“拾遗”附在《文山先生全集》卷之十四《指南后录》卷之三的末尾。载于《许氏家谱》的所谓佚诗与全集中的《赠许柏溪惟》诗的基本内容相同。均为五言十二句。  相似文献   

9.
李频诗简议     
<正> 李频是晚唐诗人,主要生活在文宗开成至僖宗乾符年间。《新唐书》有他的传记。关于李频的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一卷,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亦录为《李频集》一卷。其集又名《棃岳集》,收诗195篇。《全唐诗》编录为三卷,另在“补遗”中载其2首,凡206首,比《棃岳集》多出11首。其中《送刘山人归洞庭》诗卷中两见,惟起二句小异;《渡汉江》诗“岭外音书绝”1首,乃宋之问诗,明人早有考证(见万曼《唐集叙录》);  相似文献   

10.
紫牡丹诗案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古代常识·明清部分》二九三页论及清初的文字狱时说:“著名诗人沈德潜,因其《咏黑牡丹诗》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之句,也被剖棺戮尸。”按,“紫牡丹诗案”为清初著名的文字狱,其本末野史记载纷纭。孟森《心史丛刊》之集“闲闲录案”条谓:“流俗相传,以为此《南山集》中语,及检《南山集》,乃并无此。”《南山集》为戴名世之作,《南山集》狱亦为康熙年间著名文字狱之一。孟氏复引许嗣茅《绪南笔谈》,云:“乾隆三十三年,吾郡《闲闲录》狱起,举人蔡显所作,书中多雌黄他人之作之处,郡中恶人,因摭其引古人《紫牡丹诗》句,以为狂悖,遂弃市。自来记载,罕及此事。”则谓此诗为蔡显所引古人语。柴萼《梵天庐丛录》卷十二云,东台县举人徐述夔“建  相似文献   

11.
《全宋诗》重出现象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宋诗》与《全唐诗》一样 ,有某首或多首诗于两个以上诗人 (同时或异时 )的诗集中重出。对此 ,钱钟书先生对称为“诗的分身法”。究其原因 ,自然很多 ,现略陈鄙见 :一、同姓名 :唐、宋各有一李山甫 ,因此唐人李山甫的《牡丹》二首“邀勒春风不早开”及“黄妖紫间轻红”又被编入宋代李山甫集。二、同姓 :宋代前有苏舜钦 ,后有苏轼 ,人均称为苏学士 ,结果《吴江岸》“晓色兼秋色”一诗 ,在二人集中均出现。三、同名 (含法名 )或字、或名字相近。前者如唐人贾岛 ,法名无本 ,宋代也有僧人法名无本 ,《全宋诗》编者误将贾岛《行次汉上》“习…  相似文献   

12.
关于陈子昂冤死狱中的原因,卢藏用《陈氏别传》说得很详细:“钟文林府君忧,……子昂性互孝,哀号柴毁,气息不逮。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而简未已,数舆曳就吏,子昂数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自度力气恐不能全,因命蓍自筮。卦成,仰而号曰:‘天命不佑,吾其死矣。’于是遂绝,年四十二。”新旧《唐书》本传所载与此大致相同。岑仲勉先生曾提出疑问,认为子昂虽退居林下,犹是朝官,一个小小县令如何能加害于他,而一向刚果强毅的子昂又何至自馁若此。王运熙先生对此表示赞同,又举出沈亚之的一段话作为旁证:  相似文献   

13.
误收李白三首诗《全宋诗》卷九七五《李之仪集》据清钱尚涂《买愁集》卷上补辑《诗一首》,诗云;“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留空床。床上绣表闲不寝,至今三载犹余香。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相思复相忆,白露湿苍苔。”此诗系李白诗远十二首》之十一,见王流往《李太白全集》卷二五。“留”作“余”,“床上绣装闲不寝”作“床中绣被卷不寝”,“犹”作“闻”,“相思复相忆”作“相思黄叶落”,“白露”作“露白”,余悉同。二诗显系一首,且异文以《李太白全集》为佳,当属李白作。补辑入《李之仪集》者显误。《全宋诗》卷一○七八《…  相似文献   

14.
一《全宋诗》卷二四八三据《蠹斋铅刀编》卷五录周孚《冬日予与六人者游焦山谒圜禅师访瘗鹤铭断碑及焦公丹台怆然有怀兼谏朱陈二友陈方病目而朱校易未毕》第十二句阙四字,仅有一个“老”字。检《宋百家诗存·蠹斋铅刀编》此句为“老钵席完莱”。又第十六句“一读一感慨”,《诗存》作“百不代一慨”。二《全宋诗》卷二八三四据《方泉诗集》卷三录周文璞《赠相士丁日宣》,第七句阙一字,为“兴来一笑扫燕□”,校云:“群贤集作云。”检《宋百家诗存·方泉集》,此句作“兴来一笑扫燕然”。作“扫燕然”于义为长。《全宋诗》校补二则@房日…  相似文献   

15.
汤志钧先生编选的《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是目前所见收集得较为完备的康有为论著集。略读一过,兹就集中诗歌系年问题提出一些意见以供编选者和读者参考。《康有为政论集》20页所录《苏村卧病写怀》组诗四首,是研究康氏青年时代思想的重要资料。编选者系于一八七九年。按,组诗第三首有句云:“南望九江北京国,拊心辜负总酸辛。”当是怀念九江朱次琦和在北京的张鼎华而作。张氏在一八八○年春自广州还北京,《康南海诗集》中有《送张十六翰林延秋先生还京》诗可证。故一八七九年张氏尚在广州。第二首有句云:“登楼俯仰古人往,展卷徘徊夜梦空。”古人,指其师朱次琦。往,谓朱氏逝世。又云:“迟迟佳日供多病,黯黯虚名负此翁。”系从朱氏《春感》诗:“迟徊佳日供多病,省识名心愧不才。”化出。朱次琦卒于一八八二年春。故《苏村卧病写怀》组诗亦当系于是时,时康有为二十四岁。  相似文献   

16.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待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这是一首著名的宋人七绝,但关于此诗作者,自宋以来便众说不一。本文对此作初步考辨。一、 郑文宝说。较早持此说者是北宋晚期的蔡居厚,其《蔡宽夫诗话》引此诗云:“尝有人客舍壁间见此诗,莫知谁作,或云郑兵部仲贤也。然集中无有。好事者或填入乐府。”味其语气,蔡居厚也不能完全确定此诗属郑文宝,然后世辑诗者多据之,如厉鹗《宋诗纪事》卷四、李调元《全五代诗》卷三十六、《全宋诗》郑文宝卷。宋诗选本亦多录此诗入郑文宝名下,如严长明《千首宋人绝句》、…  相似文献   

17.
清康熙间 ,高士奇刊布他所录存的“菊 ,南仲两公诗稿及姚承旨、王学录原序”。经考查 ,《菊集》录南宋游士高翥诗 ;附录《林湖遗稿》十九首 ,乃高翥之侄高鹏飞诗 ;《菊集原序》 ,元人姚燧撰 ,就姚之行踪、年代、官衔看 ,与《姚燧年谱》所记相符 ;《林湖遗稿序》 ,南宋人王撰。此序“束文”判为伪作 ,然束氏所论无实据 ,站不住脚  相似文献   

18.
近来,一些同志对鲁迅《阻郁达夫移家杭州》诗的讨论文章多起来了,这是好现象。最近我们根据调查,对此诗亦有一些想法,现把一些意见写出来,供讨论此诗时参考。一、此诗应何人请求而书及它的创作时间: 本诗原来没有诗题。起先我们以为是杨霁云先生在一九三四年秋编《集外集》时加上的。一九七七年八月十九日杨先生自己写了一封信告诉别人,说:“两首诗的题目(按:指《湘灵歌》和《阻郁达夫移家杭州》不是鲁迅原有的。”最近,我们发现在杨霁云编《集外集》之前,在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日出版的《人间世》第八期里,高疆写的《今人诗话》一文  相似文献   

19.
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七收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诗:“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里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此诗后,方回有一段评语,李庆甲集评校点的《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录为:“方回:浩然于佛法亦深有所得,此篇五、六语意明白无碍,张丞相《经玉泉》长韵云:‘闻钟鹿门近,照胆玉泉清。’尤佳。”按此,则可得出“闻钟鹿门近,照胆玉泉清”为张丞相(按:此处张丞相即张九龄)诗,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全唐诗》、《四部丛刊》本等均载此诗为孟浩然所作,诗全名为《陪张丞…  相似文献   

20.
清人朱鹤铃说:“古之作者篡绪造端,沧澜百变,而其中必有根柢焉……伯玉《感遇》三十八首,伯玉之根柢焉”。这个话是说得不错的。陈子昂的诗共有一百二十余首,《感遇》诗最具有代表性。它实践了陈子昂复古革新的理论,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于研究者来说,《感遇》诗既是分析陈子昂思想、艺术的重要资料,又是探讨唐诗由寂寞的荒园变成群芳竞艳的诗苑的必读之篇。因此,自唐迄今,论涉《感遇》诗者,代不乏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