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诗歌最精彩的笔触之一就是书写民族文化的被撕裂所引起的疼痛,对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渴望与找寻是其中最具全球性体验的诗歌品质。少数民族诗人“文化身位”的确立关系到文化认同的价值取向。必须戒除“自我民族文化身位”、“他民族文化身位”和“他民族眼光中的自我民族文化身位”三种单一的文化身位,树立文化的多重自我与复合身位观念,才能解决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化全球化的紧张关系,才能保证少数民族文化与时俱进的能力,才能让少数民族诗歌走出民族文化的樊篱,获得更大的全球性认同。  相似文献   

2.
文化立国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构的战略基础和价值取向,文化立国的逻辑是现代性、全球化与超越性的文化自觉,文化立国的现实是从核心价值到道德秩序的重建,文化立国的战略是实现从中国形象到文化实力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是少数民族电影的独特价值,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电影表述应置于现代性的视阈下,现代性既是少数民族电影的存在语境,也是其呈现的对象、表达的方式以及表现意识.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与研究应超越传统/现代、国族/族群、我族/他族的对立思维,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置于现代社会转型的语境中思考,在与其他族群的平等对话中完成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少数民族电影的民族性应是一种开放的、流动的、与现代性相关联的意义空间,而不是封闭静止的.  相似文献   

4.
论全球化时代的价值冲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是现代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作为“现代性”的历史展现,全球化在构建高效、便捷、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的同时,其自身的发展进程也出现了激烈的冲突,其中棘手复杂的价值冲突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面对全球化视野下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冲突、人的价值与自然价值的对抗、不同文化价值之间的对立以及人与自我价值的异化等诸多价值冲突,迫切需要人类寻求新的发展观和价值观,为未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略。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负面价值观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现代性进程中工具理性对人文价值的漠视,转型期中国社会对精神价值的疏忽,全球化语境下后现代解构思潮对价值本体的消解,西方现代文明一元论价值取向对民族文化价值传统的冲击,这4种价值倾向构成了当代审美文化的主要负面价值观语境.我们以此管中窥豹,寻找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特征、价值观消极倾向、价值观负面影响等方面的根源所在,从而为建设和研究中国当代的审美文化提供些许启发并提供某种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成为突出问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汉族文化和文学的话语压力;现代性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挑战;全球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同质化威胁.面对这一危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小说表现出了积极地建构民族认同的姿态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东亚文化价值观是东亚人民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价值信念、价值理想、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在全球化背景下,新型东亚文化价值观的创建及其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东亚区域的自我整合、调整来进行.东亚社会必须作为"主体",在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互动中,通过宽容、民主的协商、对话和合作,共同参与全球普遍价值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14-19
新现代性的基本价值取向如下:多元主体、系统价值、关联发展。马克思的自然观念立足于批判资本主义呈现出的典型现代性,并前瞻性地预见到资本全球化即将带来的超越现代性的走向,提出人与自然的交互主体性,自然的多重价值、技术的非中心呈现等思想,其中蕴含着鲜明而丰富的新现代性价值意趣。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它不是在某个单一社会层面上发生的过程,而是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层面上统一发生的过程.中国当代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有可能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也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丧失自我.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性,"自主型"发展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有互补性,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会产生新的有益于人类进步的世界文化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必将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民族经济的制约性,民族文化的多类型、多元化、多样性、亲和力等特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趋势是由区域性封闭形式向广泛性全球化方向传播,并与其他民族体育和民族文化相融合,走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与独立人格--一种文化价值观的契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要求有独立人格的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超越传统文化的人格取向,以一种新文化价值标尺,契入市场经济的文化价值理念,认同在以市场经济为价值取向的符合现代性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理论视野下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理论为民族文学提供了一个差异、多元、平等的自我书写与自我发展的语境,渗透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反思意识.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必须运用后现代理论,深入挖掘民族文本在身份认同和文化寻根方面不同的价值取向以及批评的书写策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表面化、模式化和空洞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性视域下考量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认同路径,一方面是在中国现代性的政治语境中,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审美自律;另一方面是在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族记忆与共同符码中采取一种去本质主义的身份建构姿态,而且,这种基于对话关系的主体性的文化身份建构,绝不是以取消少数民族文化本身而融入单一的现代性洪流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性条件下文学价值多样性多元共处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的首要原则是主体性自由 ,现代性具有自由、民主、平等、独立的特征。哈贝马斯认为 ,生活世界的合理化导致社会分化 ,现代性即分化性。社会分化导致文化分化 ,文化分化导致文学分化以及文学价值取向的分化。文学价值多样性在现代性条件下多元共处、互补 ,具有必要性、可能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危机其实就是人类生存境界 (意识 )的危机。人类要想走出这种危机 ,就必须由本能境界的生存走向生态境界的生存。为此 ,人类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深刻的自我革新。革新的基本指向是摆脱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和占有性 ,在高科技与高文化相统一的实践基础上 ,正确认识人的价值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前 ,形成一个坚持富有同情心的公正原则的人类公共领域 ,有利于人的自我革新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全球化时代现实发展的这种趋势 ,通过重构人对文学的期待来揭示文学应有的价值取向 ,即以审美的形态把人的一切方面的存在 ,整合为一种向生态境界生存发展的新状态。  相似文献   

16.
契约精神是现代性的体现,是个体自由的基础,是现代公民审美价值取向的映射.随着时代的发展,契约已经由单纯的社会学和法学语词发展成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特殊概念.在契约精神的美学观照下,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呈现出独特的美学意蕴,成为民国时期最重要的音乐样式之一.本文从民国歌词中契约精神的主要表现入手,分析这一现象的民族渊源和现代内涵,并阐释其美学现代性的价值与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改革开放为起点,反思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旨在展开全球化背景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想象。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必须首先对其现代性的知识前提"全球化"有种清醒而理性的认识,在仔细甄别客观趋势的全球化以及西方普遍主义的"全球化"策略的基础上,寻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问题和视域转换,并于多重对话中促进民族文化的生成,于多种策略的链接与整合中,凸显一种以全球发展为旨归的地方文化视角,从而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和中国政治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标志。目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居于强势地位。这就意味着全球化给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为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的文化资源 ,另一方面也从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面对我国政治文化产生负面影响。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取向 ,要以全球性和本土性交融互动为路径取向 ,加快经济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 ,以发展中国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文化全球化通常被肤浅地理解为文化的全球性交往,是经济全球化的副产品。全球化本质上是全球性的共同生活;文化全球化则是这种"脱域"性共同生活的文化诉求和表达,其深层次诉求根植于现代性的要求及其扩张。现代性是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内在机制,这一机制表现为工具理性、大众文化的全球性扩张。文化全球化意义系统的形成有两个根源,一是起自于西方现代性的文化理念和表达;二是参与文化全球化的各方对原有的文化生活方式的理解及其相互激荡。因而,当前文化全球化的后果表现为西方文化的强势和主导,同时也体现出文化冲突与共生的共存场景,呈现出文化一元化趋势与多元化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创作在新世纪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市场选择和文化选择.应确立合理的创作取向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彰显民族性,强化文学交流意识和人类意识.这将有利于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良性健康发展,使其在立足自我的基础上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