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23年,秘书学界广大同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活动,扩大秘书学的影响力,提升秘书学的专业地位,推动秘书学的学科建设。在此,对2023年秘书学界发生的大事、要事、有意义的事作一梳理,既是对过去的回顾和总结,也藉此向社会发出秘书学界的声音,展示秘书学人的作为,期冀中国秘书学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秘书学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经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2012年,秘书学专业正式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这不但为秘书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为秘书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助力。当前秘书学研究仍在稳步前进,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多少显现出一些波澜不惊的状态,带给学界的"惊喜感"和"成就感"不足。在新形势下,秘书学研究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就需要秘书学界共同努力研究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昌远同志是中共河北省委原副秘书长。他早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在47年的工作经历中,他从事秘书和秘书领导工作就有32年,退下来以后仍然坚持不懈地研究秘书学理论。他是河北省秘书界、公文学界、领导学界的知名学者,也是全国有名的学者型官员。关于他的学术成果以及他对秘书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向阳 《秘书之友》2024,(1):25-28
<正>广东秘书学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到如今已经四十多年了,其间涌现出了多位全国知名的秘书学学者,产生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理论著作,广东秘书学研究团队已成为中国秘书学界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南中国的版图上熠熠生辉。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高职现代文秘专业也在众多学人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丰硕成果,生机勃勃,成为中国秘书学界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5.
<正>李昌远同志是中共河北省委原副秘书长。他早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在47年的工作经历中,他从事秘书和秘书领导工作就有32年,退下来以后仍然坚持不懈地研究秘书学理论。他是河北省秘书界、公文学界、领导学界的知名学者,也是全国有名的学者型官员。关于他的学术成果以及他对秘书学的贡献,上海《秘书》杂志原副主编刘耀国在《秘书界的一位学者型领导——李昌远》(见《秘书战线》2006年3期)一文中作了较为  相似文献   

6.
常崇宜先生是我国当代秘书学界众所周知、德高望重的学者,对我国当代秘书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对此,秘书学界人士给予他诸多美誉,如“著名秘书学家”、“秘书学科学术带头人”、“秘书学科教学开创者”、“秘书学界著名社会活动家”、“四川秘书学界领军人物”等。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现代秘书学的教学与研究肇兴,到2011年秘书学专业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秘书学的发展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了。30年来,秘书学的学科发展、秘书工作实践、秘书学专业建设与秘书人才培养等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学科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不清楚、教学研究团队不稳定、专业美誉度不高等。  相似文献   

8.
最近翻阅民国书刊,偶然发现1926年出版的邹韬奋编著的《书记之知能与任务》一书,细细阅看,其内容体例竞俨然是一本“现代秘书学教程”。一直以为中国现代秘书学的诞生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情——这也是秘书学界的共识,不想邹韬奋早在1926年就已经初创了现代秘书学的学科框架。笔者查阅文献索引,发现邹韬奋这本书竟从未被当代任何一部秘书学著作提及。因此笔者认为该书对当下秘书学史的研究不啻是一个新的史料发现,其学科意义不同寻常。现不揣浅陋,试对其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9.
再论秘书的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秘书”一词是秘书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秘书学产生以来,对这一基本概念的定义却存在着诸多争议。有人统计,秘书学界对“秘书”的定义多达百种以上,这说明对“秘书”概念作准确定义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而作为秘书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对“秘书”下定义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我国秘书学界关于“秘书”的各种定义及其分析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它通过揭示一类对象的特有属性将它与其他对象区别开来。逻辑学关于定义的第一条规则就是“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处延必须全同”,因此对“秘书”的正确定义应…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的秘书专业历经30余年的发展,在普通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了本科秘书学专业和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共存的格局(为行文方便,以下统称为秘书专业);特别是2012年秘书学专业作为特设专业正式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标志着秘书专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是,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高校秘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高等教育秘书专业概况. 我国高等教育秘书专业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上海大学文学院首先招收秘书专业学生为标志。由于秘书专业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到1985年全国设秘书专业或秘书学课程的高等院校已达120多所,到90年代达到300余所。2005年,仅安徽省设置秘书专业的高校就达37所,占全省高校总数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秘书文化繁荣和发展,2012年4月25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在京召开了秘书文化研讨会。参加会议的领导和专家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范立荣,会长王世红,顾问孟庆鸿,副会长郝银奎、路振文,常务副秘书长王振祥、副秘书长刁侃,常务理事周文建、胡宏杰、  相似文献   

13.
秘书学在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普通高校纷纷设置秘书专业以来而新兴的一门学科。尽管目前高校所使用的秘书学教材有诸多版本,但从理论体系上看,都较缺乏严谨性与科学性。因此,从理论体系上进行探索,创建科学的秘书学学科体系,对于培养合格的秘书专业人才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现状提出了“两个结合”“三个务必”的伟大思想,为秘书学人才培养规定了方向。高校秘书学专业应当把握新方向、新格局,培养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卓越秘书人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接踵而至的挑战”,秘书学专业毕业生该具备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如何主动求变,如何合理应变,让秘书学人才培养具备新文科发展的时代性和融合化[1],这是秘书人才培养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月24日上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术报告厅举办了“国际秘书节暨秘书学专业发展30年”庆典活动。本次活动由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承办,来自秘书教学、科研和秘书工作第一线的数十名专家、教授及秘书工作者代表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文秘系的师生一起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一、公安秘书学课程总体概述(一)课程基本情况公安秘书学是公安院校警察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学习公安秘书学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公安秘书机构、公安秘书人员素质和能力要求,重点介绍公安秘书工作的程序和方法。该课程旨在初步培养公安学员从事公安秘书工作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知识素养和能力,对公安学员的  相似文献   

17.
《办公室业务》2013,(7):63-64
首届方放秘书学奖著作评审工作于近期结束。 这次评奖活动是国内第一家秘书学与公文写作学研究基金会——方放秘书学与公文写作学研究基金会举行的首次秘书学(著作)评奖活动。2012年6月9日,方放秘书学与公文写作学研究基金会在天津创立。为了鼓励和发挥广大秘书工作者与从事秘书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秘书学科的建设和秘书工作的发展,基金会发起的第一项活动就是举办方放秘书学奖著作评奖活动。  相似文献   

18.
王隽 《秘书之友》2014,(4):34-36
正2012年是秘书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秘书学本科专业申报成功,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上有了自己的地位。随着当今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和秘书学专业的日趋发展、成熟,社会对高素质秘书人才的需求十分广泛、迫切,思考与探索应用型秘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如何改革课程时间、内容设置,加大秘书专业课程比重,增加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优化师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论商务秘书学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当代秘书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秘书专业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创办的一个新专业,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从秘书专业中分化出了商务秘书、涉外秘书等专业。商务秘书学是商务秘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兴起比较晚,作为一门课程进入大学课堂时间也不长,其本身具有新颖性和时代性特点;商务秘书专业所要培养的商务秘书人才,也具有技术型加管理型的时代特点。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秘书职业技能标准》对“秘书”的定义是:“专门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服务的人…  相似文献   

20.
秘书学本科专业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基本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秘书学本科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一)赋予秘书学本科专业“合法”的身份和地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1.社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我国高校秘书学专业发展历时20余载,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秘书专业人才。尽管如此,秘书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慢了一个节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