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战国策》全书,由于善用多种修辞手法,所以纵横恣肆,气势逼人,活泼清新,生动形象,历来受到人们激赏  相似文献   

2.
《时尚》杂志的兴起在中国是近20年的事情,它典型地反映了传媒与时尚之间的互动关系。《时尚》杂志的视觉形象通过有计划地运用整合和视觉要素提升的手法,建立起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印象。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消费主义的出现和摄影技术发展等原因,《时尚》杂志视觉形象出现了"模式化"的倾向,并形成了《时尚》杂志以视觉形象"模式化"为核心的一系列视觉表达方式,对受众的行为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5.
《战国策》以谋臣策士与君王的语言活动为主要内容,在谋臣策士的辞令语言中,常有以女性自比或以女性相类的人物做比喻,达到表述观点、传递情感、揭示真相、建言献策的作用.文章列举了《战国策》作品中谋臣策士用以自比的女性形象的类型,分析了自比形象共有的特征.通过与屈原香草美人文学创作传统做异同比较,试图阐述香草美人传统对文学的综...  相似文献   

6.
《战国策》主要描述了战国到秦国之间各国纵横家的游说之词与权力变更的故事。通过各国各个策士们的游 说,他们的思维缜密,逻辑性较强,且策士们有很高的善变能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临危不乱。文章通过以《战国策》中策 士们说辞艺术并以鲁仲连的说辞艺术为代表,来阐述说辞艺术的丰富多彩,展示战国政治舞台各位策士运用说辞进行善变的 的精彩画面。  相似文献   

7.
《战国策》中的许多说辞可以视为成文,考察这些成文对于战国文学地理学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通过对《战国策》相关作品的考察可以发现,战国前期文学创作较为萧疏,中后期则呈现出繁荣的态势;当时的文人尤以魏、赵、齐、秦、楚居多,周、卫等蕞尔小国也有不少作品呈现;《战国策》记录了战国文人异地创作的情形,而不同地域的文化逐渐融通,地域特色逐渐减弱,应是中华文化日渐成熟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8.
作为清代雍正年间突现的一部长篇世情小说,《姑妄言》自被发现以来就引发了学界的持续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姑妄言》在其小说文本之间还附有署名林钝翁的评点,这些评点对小说在情节结构的设定中所体现的艺术技巧多有详述,其中所体现的理论既有对金圣叹所批《水浒》及张竹坡所批《金瓶》的仿效,又有在此基础上的自觉创新,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战国策》在“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的基本逻辑中,提出了以无神论为前提,以富民、利民、安民为核心,含有人本倾向的民本思想,这种由民本升腾而来的人本思潮使《战国策》的民本思想达到期了时代顶峰。  相似文献   

10.
梦作为一种意象或者表现形式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红楼梦》中也有较多的梦境描写,主要有生者之梦和 逝者之梦。《红楼梦》中托梦情节数量虽少,却有着深刻的文本内涵。用托梦来建构故事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预示封 建家族的兴衰,宝黛钗等人人生爱情理想的破灭,从而向读者传达出其虚无空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据《战国纵横家书》语言的稳定性和《战国策》语言的动态性进行对比分析,可知随着语言的发展,否定副词“不”使用频率在不断提升,使用范围也日趋普遍、广泛。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关于战国策派的内涵、成员、聚合、刊物、外围等问题依然模糊不清或者莫衷一是。至于它与《民族文学》、五四新文化运动、法西斯主义、国民党的关系等等,更显得神秘混沌。因此,战国策派亟需得到辨析和考证。学界意识到战国策派具有综合性、多学科的特质,却忽视了它的流变性、阶段性的特征。同时,战国策派的研究仍未能摆脱固定的模式,尤其是左翼思维模式。要把握战国策派真实的状况,必须在立场上超越、价值上突围,跳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预设框架和思维模式,回到历史现场和历史语境中,从原始刊物入手还原战国策派的基本史实,并对关键性的问题进行考查论述。  相似文献   

13.
<战国策·齐策三>所载<楚王死>一文,既有违史实,又不合事理,且写法独特,故历来被视为奇文.对其由来和性质的探究,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若参照<鬼谷子>所论纵横术细加剖析,则不难发现,此文借事生说,因事设辞,其实是一篇现身说法的纵横术讲义.  相似文献   

14.
面对消费主义时代,当代小说创作必须重塑自我,追求一种诗性的言说,讲述富于当下性的故事,创造与精神图景相一致的艺术结构,聚拢孕育性的生动"细节",发掘出意识下的"潜在的真实"与"灵魂的颤抖",而在真实的生活经验与虚构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真正进入生活的深处和根部,实现对于现实生活世界的有效"介入".  相似文献   

15.
罗伯-格里耶认为,具有过程化、破碎化、无序化和未知性的客观世界以及混沌、矛盾、流动的主观世界决定了现实的不确定性。不确定现实观是格里耶小说美学和小说创作的基石。在此基石上,格里耶掀起了新小说革命的浪潮,构筑了他的全部不确定文学。格里耶的不确定现实观是西方后工业社会的产物,既有其科学的依据,也有其理论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战国策>中的"士"大致可以分为重利轻义的仰禄之士和重义轻利的正身之士两大类.重义还是重利,是先秦百家争鸣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不仅关系着对经济活动的引导,而且决定着统治者的战略方向.仰禄之士和正身之士各有不可替代的合理因素,它们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7.
"出奔"是春秋战国时期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战国"出奔"虽在数量上少于春秋"出奔",但仍然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战国时期的"出奔"是由政治斗争、战争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出奔"者在"出奔"之前都会慎重考虑"出奔"目的国,但是由于自身和政治环境的差异"出奔"者的结局也各有不同。与春秋相比,战国"出奔"呈现出"出奔"次数较少、士阶层成为"出奔"的主力军、"出奔"多属个体性行为等特点。"出奔"对宗法制的进一步崩解和封建官僚制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人才,促进了人才及以人才为载体的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所谓"自然合理性",主要就是指"天时","天时"是一个时间秩序问题.时间秩序就是用时间来控制和安排政治事务的制度.自然合理性就是考虑如何通过时间的调节来使政治运作吻合于自然规则.在后战国时期,时间与权力的制度性结合和观念性渗透呈现出某种转折性态势,从而在政治思想史上构成一个特殊的重要时期.因为一种前所未有的超级权力体系的出现,将时间引入政治实践才有了稳定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战国金文大量出土,其研究内容的丰富及研究成果的丰硕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文章从战国金文的著录、字典编纂、分域和断代研究、文字的考释及理论研究等五个方面对20世纪以来的战国金文研究做了一个简单梳理,并评介其得失,有益于为今后战国金文的研究辨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战国防灾措施及能力的飞跃体现在4方面:“尽地力之教”一类的防灾措施;“平籴法”之类的仓储备荒;开渠灌溉类的防灾工程;修堤造林类的防洪举措。该文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