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舆论是针对特定的现实客体,一定范围内的多数人整体知觉和共同意志的外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网络建构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而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性地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使整个世界联系更加方便迅捷。而网络也逐渐成为了人们自由发表言论的平台,与传统舆论有所不同的另一种形式产生了,就是网络舆论。本文主要谈论了其对政府公共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在1998年正式提出:互联网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当前,网络论坛已成为网民传播信息、互动沟通、探讨公共话题甚至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场所。同时,各种各样良莠不  相似文献   

4.
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对网络政治参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政治参与是执政党展示政党形象的新舞台,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新特征,同时也给政府执政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政府需要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握网络政治参与提供的契机,推动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对网络政治参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政治参与是执政党展示政党形象的新舞台,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新特征,同时也给政府执政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政府需要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握网络政治参与提供的契机,推动网络治参与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赖于健全的法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诞生于上个世纪的网络信息技术,从根本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带有颠覆性的众多改变当中,公众参与政治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项重要内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极易形成网络舆论。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上,发挥着主导作用。如何充分发挥这种主导作用,使其占据网络舆论场的主导地位,值得深思。本文将在界定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性、影响以及网络舆论社会影响的基础上,初步探究政府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策略,以期给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倩 《管理科学文摘》2011,(35):150-150
近两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中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在互联网日益成为民众表达利益,宣泄情感,碰撞思想的舆论主渠道的时代,这些事件一方面表明了网络舆论的传播力量必须得到正视和重视,另一方面,则表明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必须采取积极的网络舆论危机管理机制,并对可能的发展作出评价,维护社会稳定和自身的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9.
电子治理即电子化的治理,或者说是治理理念的电子化。由于治理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它与公共管理的发展要求是相吻合的。因此,政府提供电子公共服务和网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均可称为电子治理。不仅如此,电子党务、电子人大、电子校务等均可纳入电子治理的范畴之中来。  相似文献   

10.
新公共行政的基本诉求之一是公民参与,公民在公共决策的制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目前公民的政治冷漠倾向,我们应该保障民主制度供给、运行理性激励机制、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完善公民参与的作用机制以及加大政府信息公开,以激励公民积极参与公共决策。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情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因缺乏网络舆情危机意识及媒介素养,网络舆情治理能力不高。在多元舆论的共赢博弈中实现网络舆情治理的现代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导向、坚持依法治理与柔性治理相结合,重塑网络舆情治理理念;要将网络舆情治理范式从舆情管控治理范式转变为网民整合治理范式;要精准把控好速度、广度、深度,不断提升舆情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公共权力是公民权利的派生物,公共权力行使的目的在于维护公民权利,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然而,在传统社会,公共权力往往反映了单向维度的、自上而下的政府和民众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治理理念深入人心,传统社会逐步过渡为现代社会,传统公共权力也面临着适应时代发展而转型的迫切需要。借鉴政治生态学的观点,以达成公共权力和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为目标,寻求公共权力转型的路径是本文的研究旨趣。  相似文献   

13.
<正>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以惊人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民众表达利益诉求、抨击时弊、批评官员、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重要场域与工具,成为民众行使表达、知情、监督等权利的重要渠道与力量。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也加剧了局部问题全局化、个体问题公众化、普通问题热点化  相似文献   

14.
公共领域开始于人们走出一己生活而就一个共同问题发出声音的时刻,是社会开放性、民主性的重要标志,具有最广泛的公开性。在我国,政治改革一直是少数人的选择,如何让个别选择成为公共选择,直接决定了一次改革、一项决策的力度和效度。公民的各种心声真正被倾听,制定的决定才为大多数人民喜好。因此呼唤与期待在公共权力下建立宽松、和谐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5.
王雪 《管理科学文摘》2012,(15):137-138
本文基于公民社会的视角,通过对网络政治和网络参与的涵义、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对于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进行详细研究,提出对解决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从而有利于我国公民社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总体逻辑可以从公民社会的角度进行考察。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方法论上开始对从单纯经济的角度来把握资本主义进行了反思,在学术背景上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转向了西方政治哲学和文化社会学。这一转变,表现在公民社会问题上,就是把经典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基础的视角来理解公民社会,转换到从文化与上层建筑的视角来理解市民社会。这就是作为公共领域的公民社会。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就转变为公共领域的文化领导权问题。从葛兰西的“阵地战”到哈贝马斯的“第三条民主”道路等问题,之后形成的与卢卡奇传统不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开启了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思潮。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改变了我国行政管理生态环境,催生并孕育了网络政治这一新兴的政府管理模式。网络政治不仅是我国政治制度改革的推动力,并且大幅度地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促进了政府工作的公开透明度、推动了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因此,对网络政治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室我国政府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领导文萃》2008,(7):12-14
新年前后,辽宁、陕西、湖北等地相继发生了西丰事件、绥德事件、天门事件等;中突事件。这三起事件经网络舆论传播放大,造成广泛社会影响.有关专家认为这等同于新型公共安全危机。在媒体的“定向冲击力”之下,一些地方基层主要干部暴露出不善应对新型事件、执政观念落后、政治敏感性差等问题,执政理念、手段与现代社会要求出现明显“基层治理脱节”现象。  相似文献   

19.
<正>在网络时代,社会政治生活已经被嵌入计算机信息网络之中,网络政治的出现对政治学的研究形成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网络政治学应运而生。网络政治学作为研究网络空间政治问题的一门政治学分支学科,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推动下,必将获得可预见的良好发展。一、网络政治学的研究主旨1.网络政治学的研究内容网络政治学是基于政治的背景变换而出现的,它将传统的现实社会中的政治学诉求转移到了网络空间,并在这一背景下发出政治主张,实践政治理想。时至今  相似文献   

20.
有效性是政治参与的一个基本问题。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非制度货摊政治参与,由于目前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而导致参与的有效性较低。本文拟从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心理因素分析影响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的因素,进面提出提高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