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必须建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论,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这一理论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存在和发挥是客观的物质活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既离不开实践的过程,又是实践的直接目的;必须科学地分析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与具体制度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科学比较的过程中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能否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不仅关系到能否真正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关系到在开展三讲教育中增强党性 ,牢记宗旨 ,增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与自觉性 ;而且关系到每个共产党员的根本信仰与立身之本。针对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党员包括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薄和不够坚定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着重在三个方面解疑释惑。一、必须在国际比较中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比资本主义更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只能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深化和具体化。今年第9期《理论与现代化》上发表文章指出,在与资本主义制度并行竞赛中产生的“速胜”愿望,是形成对社会主义优越性高期望值的政治性因素;而急于改变贫困落后状况的“速变”要求,是形成高期望值的另一重要因素;力图用优越性来论证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必然性,是形成高期望值的方法论因素。作者认为,期望社会主义在初建不  相似文献   

4.
如何评判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关系到能否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直观、最生动的表现。在评判和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时,唯有依循三个基本维度,即历史与现实相观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对比,才能得出让人口服心服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深入开展对社会主义优越性问题的研究,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借以提高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无论在当前或今后,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就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谈点初浅的看法。一、生产的发展速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这要表现在许多方面,但首先是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邓小平文选》第215页)对此,我们只要进行  相似文献   

6.
来稿摘登     
中国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突破 空军政治学院朱自丹认为,中国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突破,是从清醒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开始的。邓小平把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任务提出来。在此基础上,界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而中国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突破的完成,则是以探索到“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为标志的。  相似文献   

7.
<正> 社会主义制度作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有不可置疑的优越性。但人们对此为什么或怀疑、或视而不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认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方法论上忽视了对这种优越性形成、实现等诸种中介环节及其作用机制的认识,导致在对这种优越性本身的认识上出现表象化、片面化,在对这种优越性发挥过程的认识上,出现理想化和简单化。由此形成的对社会主义优越性及其实现的理性预期与这种优越性呈现的现实形态之间的  相似文献   

8.
自1978年底,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迅猛,几乎是几年就有一个大的突破,上一个新台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接二连三地提出惊世骇俗的理论,并坚决付诸实施,真叫一些习惯于从书本上来理解社会主义的同志难以接受。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成了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江泽民同志说:“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或者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或者停留在那些超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俊岭 《人文杂志》2000,(3):121-124
19世纪德国诗人海涅曾说过,每一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就是当前中国遇到的一道世界级难题,它关系着怎样认识、理解、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华民族振兴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尖锐地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有许多是浮浅的,甚至是错误的。即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或者停留…  相似文献   

10.
在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而西方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保持相对稳定发展的背景下,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辩证地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趋势,应从理论和实践上肯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现状和我国处于初级阶段事实两个角度,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从社会主义运动在当前遭受重大挫折出发,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站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认识人的创造性发挥对社会主义前途的重要性。结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曲折性、长期性及人的创造性是相互联系的,其中必然性是基础,优越性是必然性的体现,曲折性和长期性是必然性实现过程的特点,人的创造性则是必然性实现的关键。只有正确认识这五性及其相互关系,才能辩证地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提出和实践,不仅使我们的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使四项基本原则获得了新的面貌,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事实上,如果我们对四项基本原则没有新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或者停留在过去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完全扭曲了的认识上,或者停留在改革开放前那些超越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和政策上.而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也就是说,如果四项基本原则没有得到新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不可能得  相似文献   

12.
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进行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思想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认识对象、标准、方法上存在着理论误区,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制度体系"重要概念的提出,丰富并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逻辑结构包括"制度体系"的灵魂、核心、目标和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具体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重要的是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全面把握制度优势和制度优越性的关系,积极创造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自从社会主义制度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世之后,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政客、专家、学者,便喋喋不休地散布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种种言论。去年东欧几个社会主义国家政局突然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之后,一些国内外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更是大肆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被美国称之为“第一流共产主义问题专家”的布热津斯基在其新著《大失败——20  相似文献   

15.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的论述,它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概括了我国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正确认识这一科学论断的深刻意义,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无疑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民主内容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题目,似乎无需再作文章。然而实际上,社会主义民主内容究竟包括哪些?人民究竟享有哪些民主权利?这些民主权利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是一致的还是有差别的?是象某些人所说的“社会主义民主内容很贫乏”还是象我们所说的“民主内容很丰富”?等等,人们并不都清楚。因此,对民主内容做一番多视角的考察,对我们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民主信念,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都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国有企业产业工人是党执政的重要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国有企业党组织是执政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党组织的建设,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增强搞好国有企业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充分认识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意义搞好国有企业,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的经济支柱,支柱不稳,社会主义大厦就不牢;国有企业搞不好、不活,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就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否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要…  相似文献   

18.
一、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先导《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实施“两个根本性转变”、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是中小学教育面向21世纪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我国对世纪的面貌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取得战略主动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坚持和不断完…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集中的体现。但是,公有制的优越性不是自发实现的。当人们按照它的运动规律去办,优越性就会逐步发挥出来;反之,如果违背了它的运动规律,不仅谈不上优越性,甚至公有制本身还会遭到损害和破坏。过去,由于我们工作中的错误,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长期干扰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反复和曲折,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和破坏。因而,有人对公有制抱怀疑态度,甚至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是不妥当的、错误的。当然,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问题的理解和宣传过于简单化,甚至作了一些不适当的宣传,这也是应当提高认识、吸取教训的。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我们在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反复和曲折中有哪些经验教训?怎样才能发挥公有制的优越性?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曾几度遭受严重挫折,于是有人便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只是一种客观可能性,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性(《经济研究》1980年第9期《辩证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比起资本主义制度来具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