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既然世界是物质的世界,那末意识是什么?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又怎样?这是哲学上两条路线斗争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科学地解决了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问题,才彻底地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驳斥了唯心主义的种种谬论.第一节物质决定意识一、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到人脑所产生的机能意识的起源问题,曾经是科学和哲学上的难题.要具体地说明意识怎样从物质的长期发展中产生出来,必须以各门科学的高度发展为前提.唯心主义正是利用这种困难来颠倒物质和意识的真实关系;旧唯物主义者也正因为受到科学材料的限制而不能驳倒唯心主义.只有辩证唯  相似文献   

2.
意识是哲学和心理的一个范畴,《辞海》上的定义是:“高度完善、高度有组织的特殊物质——人脑的机能,是人所特有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对物质而言,意识是第二性的。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恩全集》第2卷第82页)……从生理方面说,人的意识是以具有第二信号系统为特征的,它是高级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的表现,是在劳动基础上同语言一起产生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包括认识的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在心理学上,意识一般是指人们的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认识史上 ,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近代西方哲学可分为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派别 ,无论是经验论者还是唯理论者都探讨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两大派别争论的结果是人们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逐渐认识到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从信息世界看哲学的发展及其根本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般人类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孕育着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全新方式:哲学的科学化和科学的哲学化。科学与哲学具有某种内在融合的统一性关系,它们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某种动态循环的反馈环路,从而导致它们的发展总是相互规定和促进、相互融合和转化,并相伴而行。我们同时面对着两种独断论:一种是自然主义的独断论,一种是意识哲学的独断论。这两种独断论的形成源于传统哲学对存在领域的二元对立的分割方式:存在=物质+精神。当代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的发展在物质和精神两大世界之间揭示了自在信息世界的存在,并在信息活动高级形态的意义上重新阐释了精神世界的本质,这就可以把物质到精神、精神到物质的活动描述为一个有中介的过程,从而合理地消解物质和精神的二元对立的割裂,并由此实现人类哲学的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5.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石是反映论.列宁在谈到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时明确指出:"自然科学坚决地主张:思想是头脑的机能;……精神不是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是头脑的机能,是外部世界的反映."列宁这一科学论断是对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自己头脑进行科学探索作出的哲学概括.本文试图通过对人脑认识史的回顾、特别是对当代脑科学成就的展示,从一个侧面探讨有关哲学反映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性。法治意识,也属意识范畴,它是人们对法治现象的认识、看法、意见和情绪。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则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法治及法治现象的认识、理想、心理、评价、观念的总和。  相似文献   

7.
人的本质是由人的内在矛盾性和外在关系决定的。笔者认为,人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物质属性;意识性;主体性;社会属性。物质世界和人的本质属性的客观存在决定着哲学应当有四个层次的基本问题:存在与意识的关系、主体问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应按人的本质属性提出的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8.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石是反映论。列宁在谈到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时明确指出:“自然科学坚决地主张:思想是头脑的机能,……精神不是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是头脑的机能,是外部世界的反映。”列宁这一科学论断是对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自己头脑进行科学探索作出的哲学概括。本文试图通过对人脑认识史的回顾、特别是对当代脑科学成就的展示,从一个侧面探讨有关哲学反映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科学的精神力量一旦被人们掌握,又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既受  相似文献   

10.
意识既属于哲学范畴,又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识是心理学基本理论中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我们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中阐述了其对哲学的基本认识,并且通过对哲学的表述把他的哲学观与康德、谢林等人的哲学观区别开来。黑格尔的“哲学”既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想象的产物,也不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客观精神自身运动和发展的一个过程;是本体论、辩证法和方法论三者的统一;是孕育了黑格尔庞大哲学体系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角度看语用意识的实质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唯物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据此,语用意识是指言语交际实践、语用能力客观存在于人脑中的反应,是人脑的机能。语用意识是抽象的、间接的,但对言语交际实践有能动作用。培养语用意识有助于使外语学习者"自上而下"全面地把握语言的使用和理解,进而提高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所包含的内容,现有的哲学原理教科书,一般都认为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何为第一性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是物质还是精神,它们谁是第一性的,谁先谁后,谁决定谁。基于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派别;反之,则属于唯心主义派别。二是世界可知性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能否被认识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个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问题什么是文学?文学的性质和本质究竟应该作怎样的规定?许多世纪以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有过截然不同的论述。唯心主义基于把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是第一性的东西,而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被他们说成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或是把“客观”精神确定为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现实的物质世界只不过是这些“客观”精神所创造的,或者是它的幻影。因此,他们认为文学是与客观现实无关的意识的产物,是存在于现实以外的某种精神的表现,是属于心灵的力量。唯物主义基于主张物质的第一性,精神的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本质,而精神则不过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或产物。因此,认为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哲学史上,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那就是,实践观决定认识论的性质和特点。即在不同的实践观的基础上所建立的认识理论性质不同,特点不同。本文仅对此问题述一浅见。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什么是认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文中指出:“唯物主义承认‘自在客体’或心外客体,认为观念和感觉是这些客体的复写或反映。”又说:“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不言而喻,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所谓认识是一种反映,是人脑对客观世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对德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尼古拉.哈特曼哲学的简明而系统的研究。哲学一再追问物质和精神、存在和意识、人和世界、意义和价值这类终极基础问题,却始终不能最后解决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在形而上学这种矛盾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同时一直存在着哲学的批判活动。批判哲学主张不再从形而上学中寻找解决终极问题的出路,而要开辟新的道路。哈特曼提出的新存在学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文章论述了新存在学的最主要理论:批判传统存在学,阐述新存在学认识论,运用现象学方法对整个实在世界的存在结构及其不同领域和层次之间的关系进行细致的范畴分析,以达到对世界统一性的存在学理解;简要分析了由存在学、认识论、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伦理学、美学和逻辑学构成的新存在学理论体系;指出新存在学在现代哲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了对康德哲学的“哥白尼转向”的反转向,将认识论置于存在学的基础上,为解决近代认识论批判所产生的认识形而上学奠基的难题提供了批判实在论的论证,确立了通向存在学的新道路;改变了胡塞尔现象学以主体意识及其意向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方向,从反思态度重返自然态度,走的是一条不同于本质直观和先验分析的范畴分析的道路;以新存在学为基础,实现了对传统的以主体意识为中心的人类学转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对德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尼古拉·哈特曼哲学的简明而系统的研究.哲学一再追问物质和精神、存在和意识、人和世界、意义和价值这类终极基础问题,却始终不能最后解决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在形而上学这种矛盾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同时一直存在着哲学的批判活动.批判哲学主张不再从形而上学中寻找解决终极问题的出路,而要开辟新的道路.哈特曼提出的新存在学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 文章论述了新存在学的最主要理论:批判传统存在学,阐述新存在学认识论,运用现象学方法对整个实在世界的存在结构及其不同领域和层次之间的关系进行细致的范畴分析,以达到对世界统一性的存在学理解;简要分析了由存在学、认识论、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伦理学、美学和逻辑学构成的新存在学理论体系;指出新存在学在现代哲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了对康德哲学的"哥白尼转向"的反转向,将认识论置于存在学的基础上,为解决近代认识论批判所产生的认识形而上学奠基的难题提供了批判实在论的论证,确立了通向存在学的新道路;改变了胡塞尔现象学以主体意识及其意向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方向,从反思态度重返自然态度,走的是一条不同于本质直观和先验分析的范畴分析的道路;以新存在学为基础,实现了对传统的以主体意识为中心的人类学转向.  相似文献   

18.
“意识创造世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命题,在什么意义上理解才是正确的?弄清这一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 “意识创造世界”,按照通常的理解,是用以说明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究竟有多大,是否可以大到“创造世界”的程度呢?这是一个必须弄清的问题。 我们知道,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从精神到物质的循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自觉能动性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所有的哲学都没有解决好。旧唯物主义者,认识不到主观意识是由人们的实践所产生的,他们把实践从人和自然的关系中排除出去,把自然界只看作直观的对象,而不把它看作是实践活动的对象,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不了解认识的辩证运动,结果从根本上取消了人的自觉能动性。与此相反,唯心主义者却错误地夸大了主观因素的能动作用,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认为物质世界只不过是一种精神实体,或者是人的感觉表象和意识而已。完全脱离了现  相似文献   

20.
把握认识意识在作用过程发展中的层次,对揭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有着重大的认识方法论的意义。研究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研究其要素在认识世界和反映世界不同层次上的作用是一致的。所以把握意识在过程发展中的作用层次,对阐明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的复杂过程,特别是对人类智能的开发利用都是十分稗益的。为此特陈以管见,以求其解。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意识本质与规律,列宁把它概括地表述如下: “(一) 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感觉而在我们之外存在着的。…… (二) 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决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只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 (三) 在认识论上和科学的其他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