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等因素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统计数据,对浙江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全省人口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两者间的关系,总结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人口管理制度改革及相关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加强城镇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济现象,适当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区域间竞争的基础和动力,但如果差距过大,则会导致区域问经济、社会矛盾的扩大,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江苏南北区域发展差异很大,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文章在揭示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剖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基础,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货运周转量、旅客周转量为区域物流能力指标,GDP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选取浙江省1978~2008年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建立了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对浙江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对浙江物流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娜 《统计与决策》2004,(11):37-38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不仅在我国的西部存在,华东地区也存在,如安徽省的情况就比较明显,该省在沿江一带,也就是皖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而人口占大部分的皖北地区经济很落后,这种区域经济差异性的存在必将影响到安徽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缩小该省各地市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意义,而且也是安徽省整体经济步入新台阶的客观需要.为此本文研究该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存在原因,寻找协调、持续、稳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区域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关系的角度,综述了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地方性、区域性的经济建设人才培养、技术、信息发展的影响和战略意义。进而得出区域经济发展决定了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重任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浙江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区位熵和空间洛仑兹曲线的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且两方面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协调性.空间计量建模的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均各自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但程度不一;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溢出效应,且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是一种由外生冲击所引起的空间误差自相关.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中国各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平衡。由于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各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我国政府历年来不懈努力和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缩小区域差异,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选择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盐城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新国  朱杰 《江苏统计》2001,(11):23-25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盐城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 ,与苏南、苏中以及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相比 ,仍有很大的差距。本文着重分析盐城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制约因素 ,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从贸易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文献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贸易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而有的学者则认为贸易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现实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贸易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大的现象,也看到了一些地区因贸易而迅速崛起现象.文章研究发现,贸易是提高还是降低区域经济福利,取决于地区之间的相对特点.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综合经济实力评价的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经济学理论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区域经济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是一个永恒的现象.这使得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定发展规划时首先需要对各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既可以发现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也可以找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分析各经济因素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因此,对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评价研究成为近年来统计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凸现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增长极和以城市增长极为中心的三大区域增长极,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这一过程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正逐步向以经济增长极理论为核心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转变,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和不断寻求发展的意识也决定了我国应采用这一理论来继续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 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一直都是困扰世界各国的一个难题,对于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不平衡,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理论的回顾,无疑可以为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区域内部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基本国情.从各省区域内部来看,也存在着明显的区位梯度差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对这种经济发展不平衡进行综合考察和研究,无疑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潘卫红 《统计与决策》2016,(13):167-169
文章运用修正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建构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的汉密尔顿模型,并据此给出了区域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冲击与区域经济波动的作用逻辑框架;以此为基础,利用经验数据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动态逻辑关系,并获得了关于区域金融发展、区域市场冲击与区域经济波动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5.
区域物流与经济协调性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方法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为基础,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创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层次因子分析评价模型;以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实力为研究视角,建立了二元回归模型并深入研究了区域物流与经济的协调性;以吉林省物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例,对模型具体的构造方法与实用性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客观衡量经济发展的进程,及时为各级领导提供准确、科学的统计数据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决策意义的课题.因此,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的衡量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着显著的必要性.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经济指标体系的研究颇有成果.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基础上,结合江苏省经济发展现状,通过matlap软件计算指标的离散系数,对由系统分析法、频度统计法、Dlephi法、理论分析法得出的江苏省经济发展一般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作分辨能力分析,从而得出比较满意的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经过30年改革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空问开发无序导致的空间结构失衡严重制约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十分显著的国家,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本文运用SAS统计软件中的聚类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差距、社会发展差距综合分析了区域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省内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然,适度的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要正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但也要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研究。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木桶"原理,这一原理在经济层面上生动地揭示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整体好比一个"木桶",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梯度格局及其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19个反映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定量地划分了长三角16个城市1997年至2007年经济发展的梯度格局.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诸城市的经济发展确实存在比较明显的梯度,而且经过了一定的时间,这种梯度格局在不断地变化.这种结果不仅是对经典的区域经济理论如增长极理论、中心-外围理论等的有效验证,而且还说明了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实施的梯度发展战略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