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马来半岛的高地和丛林中居住着许多原始部落。占主导地位的马来族海岸居民称他们为“萨凯人”(Sakai),但由于这个词带有“奴隶”的涵义,政府现在使用“阿斯里人”(Orang Asli)一词,意为“原始人”。阿斯里人没有历史记载。人类学家推测这些部落民(tribal peoples)大多数是在8000到3000年前,由泰国北部、柬埔寨或越南等地迁来的。尽管部落和语言的界线常常模糊  相似文献   

2.
4月28日晚,广西体育馆正举行盛大的庆祝共青团成立 80周年文艺晚会。“我是一位来自革命老区的壮族女孩,我做梦都没想到,我能与中国伟大的革命老人小平爷爷联系在一起。9年前,一场火灾使我面临辍学,是小平爷爷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使我得以继续学业,成为一名希望小学的教师……”舞台上,一位漂亮而朴实的女孩噙着泪向观众述说起她的不一般的成长故事……  相似文献   

3.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历史上看,在西欧列强统治马来西亚以前(当时叫马来亚),马来人、印度人、华人早已居住在马来半岛,甚至建立了王国。他们在开发马来西亚过程中,曾付出巨大的代价。在殖民统治的四百年间,帝国主义者为开辟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把大批华人和印度人当作奴隶贩卖,强迫他们在马来西亚种植橡胶,开采锡矿,从中榨取了巨额利润。毫无疑问,为今日马来西亚的经济繁荣奠定基础的,除马来人之外,还有华人和印度人。这是抹杀不掉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宗教包容是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一个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方式也决定了这个国家力图营造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本文对这一问题予以分析,并且集中阐述马来西亚是如何通过尊重国民的宗教信仰来实现国内的宗教包容。马来西亚的宗教问题给宗教包容带来了新的考验,比如:天主教刊物《先驱报》要求在该刊物上使用"阿拉"一词。现在,虽然最高法院已经允许《先驱报》可以使用"阿拉"二字,但是有关当局出于国内安全原因的考虑,曾委婉的建议该刊还是不要使用为佳。这也是针对国内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间所出现的一些纷争所做出的一种反应,如暴力纵火烧毁教堂、烧毁穆斯林祈祷室以及将猪头扔进清真寺之类的事件偶有发生等。因此,宗教包容的前提是互相尊重、相互信任,宗教包容是安邦兴国的策略之一。任何社会都需要相互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欲减少宗教冲突,宗教教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骆莉 《世界民族》2002,(4):40-45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人口2200万,由26个族群组成。在众多的族群中,以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大族群为主,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共存的社会。多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相互交融,使马来西亚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存的景象。  相似文献   

6.
宗教包容是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一个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方式也决定了这个国家力图营造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本文对这一问题予以分析,并且集中阐述马来西亚是如何通过尊重国民的宗教信仰来实现国内的宗教包容。马来西亚的宗教问题给宗教包容带来了新的考验,比如:天主教刊物《先驱报》要求在该刊物上使用"阿拉"一词。现在,虽然最高法院已经允许《先驱报》可以使用"阿拉"二字,但是有关当局出于国内安全原因的考虑,曾委婉的建议该刊还是不要使用为佳。这也是针对国内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间所出现的一些纷争所做出的一种反应,如暴力纵火烧毁教堂、烧毁穆斯林祈祷室以及将猪头扔进清真寺之类的事件偶有发生等。因此,宗教包容的前提是互相尊重、相互信任,宗教包容是安邦兴国的策略之一。任何社会都需要相互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欲减少宗教冲突,宗教教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概述在介绍边缘人(margrinal man)这个概念时,罗伯特·帕克对处于两种文化之间的状况表现出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他在对散居犹太人的描述中流露出对边缘人的自决性有羡慕之心。另一方面,帕克又似乎肯定,心理上不断遭受骚扰的边缘人具有“精神紊乱,自我意识强烈,不安定,不适应”的特点。(1928年)正是这后一种对边缘性心理因素的描述,促使人们齐心协力对处于边缘化的个体当中的冲突与调整进行研究。本世纪30年代与50年代,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全世界,不论在发展中社会或西方发达社会中,民族对抗和民族冲突常常压倒了阶级矛盾而日益强烈地表现为政治危机和骚乱的主要根源。在世界较贫穷国家中,人们有时怀疑,民族对抗和冲突如果不是由政治统治者煽起的话,也是由他们蓄意维持的,因为这种对抗和冲突使人民大众过分地为民族矛盾所迷醉和烦扰,从而使他们不再关注社会经济政策的失败。较低的人均收入、识字率和城市化水平以及普遍缺乏适当的交通工具,使这些国家成为滋长恐惧和偏见的理想环境,而不负责任的和机会主义的政客和政治组织轻而易举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的国族建构建立在特定的历史基础之上.英国的殖民统治不仅造成马来西亚多元社会的形成,“分而治之”的殖民统治也给马来西亚带来了族群差异和族群矛盾.在独立建国的过程中,三大族群围绕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博弈并达成一致,最终赢得了国家独立,为国族的建构奠定了基础.独立后的马来西亚在国族建构的途径上存在马来民族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之争,但马来民族主义始终占了上风.马来西亚国族建构实践可分为三个阶段.马来西亚的国族建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国族建构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一、登机出访 一架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大型波音737客机,满载着包括北京穆斯林友好访问团一行5人在内的300多名乘客,于1992年12月2日下午1时30分由广州白云机场向着吉隆坡的方向起飞了。我们北京穆斯林友好访问团,是应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美良先生的邀请而出访马米西亚和新加坡的,这是我们第一次访问马来西亚。乘马航的飞机用餐很放心,全都是清真的。飞机飞行4小时后,于当日下午5时30分在吉隆坡机场徐徐着陆,这是东南亚最大的机场。等候在机场迎接我们的有姚森良、姚恩良,郑志强、阿莫等。办完进关的手续后,我们驱车行驶半个小时,到了大运酒家(奥林匹克酒家),住进了舒适的房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和华人族群身份的历史建构过程,重点强调殖民历史、政府角色和政党政治对族群关系的影响。西方殖民势力向马来半岛渗透的过程中,伴随着一套有关族群种类的认知和管理手段。欧洲殖民者将“马来人”土著化,将“华人”他者化。“懒惰”的马来土著和“有用”的华人外来者之迷思便始于那一时期。这种有关族群性的论断被马来政客不断复制,成为他们推行马来人优先政策最有力的借口。1969年之后,马来民族主义的复兴和非马来人的回应已经令这个国家的族群关系越发分化。  相似文献   

12.
13.
进入新世纪以来,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本文主要从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内部关系几个方面简要分析新世纪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发展特点。一、政治参与1.政治参与的时间、阶段。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政治参与早在二战前即已开始,一方面参与中国国内的政治事务,因为当  相似文献   

14.
马来西亚华族的民族母语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移居世界各地的华人经过世代繁衍生息 ,逐步融合于当地社会。但各国、各地华人的融合程度、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保留程度、对本民族的认同程度等是大不相同的 ,马来西亚华人形成了较成熟的华族。本文认为 :一个民族的语文是这个民族世代创造的结晶 ,它反映着该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一个民族要想存在下去 ,只有从整体上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而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持而言 ,民族母语教育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5.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民族关系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来西亚当地民族和华人的关系比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和华人的关系和谐得多 ,其原因主要在于 :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对华人的偏见不如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那么强烈 ;马来西亚的华人政策比较宽松 ;马来西亚拥有缓冲民族冲突的政治机制 ;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局势比印度尼西亚稳定。  相似文献   

16.
华人移民是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这里所谓的政治发展主要是指公共资源的分配从不合理状况向相对合理状况的变化.马来西亚原是英国的殖民地,其公共资源的分配权长期由英国殖民统治者把持.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第一步就是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1997年8月17日,由云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郑和纪念展”,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绿野仙踪休闲城隆重开幕。展览引起了马来西亚各界人士的关注,产生了轰动效应。展览在吉隆坡展出8天后,又分别在马来西亚的新山、怡保、槟...  相似文献   

18.
对马来西亚华人政策的演变和发展变化作了进一步梳理,认为协调和平衡马来人与华人的利益之争从而实现种族和谐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 ,英国殖民政府和马来亚 ① 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采取种种政策措施 ,对华人社会加强了统治。这些政策措施并不都有利于华人社会 ,许多政策措施对华人既不公正 ,也不公平 ,更不合理。为此 ,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积极行动起来 ,通过各种合理、合法的方式和途径 ,争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作为华人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逐渐积极参与政治 ,投身于维护华人社会和自身权利的活动中。经过政治活动的锤炼 ,华人社团日益成熟、完善起来。一、兴 起1 94 6年 1 2月下旬 ,英国殖民当局公布了马来亚政制的蓝皮书。蓝…  相似文献   

20.
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MH370航班与地面失去联系。该航班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飞往中国北京,机上包括机组人员共有239人,其中154名为中国人。事件发生后,立即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民众的关注。他们通过各种媒介了解事件的进展,发表看法与观点,提出建议或表达态度等。透过媒体的报道,中国民众觉得马来西亚政府效率低下、管理混乱、恐怖主义活动猖獗、技术落后。作为一个研究者,本人想通过拙文让读者对马来西亚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