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宝箴任湖南巡抚时期,湖南连年遇荒,灾情严峻。在湖南巡抚任内,陈宝箴于社会赈济用力甚勤,其赈务是围绕其社会赈济思想而展开。陈宝箴的社会赈济思想主要体现为恤赈、协赈、代赈、励赈。陈宝箴社会赈济思想既来源于中国古代赈济传统,是对中国传统赈济思想的继承,也提炼于其本人多年从事赈务的实际经验。陈宝箴社会赈济思想的实施,对于缓解湖南当时的灾情是非常必要的,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但是,由于晚清内忧外患的历史环境,陈宝箴社会赈济思想在实践效果上是不尽理想的。  相似文献   

2.
湖南巡抚陈宝箴是晚清有影响的封疆大吏。200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陈宝箴集》。几年来,未入集的陈宝箴遗诗遗文若干篇又被搜集,并予以整理。这批陈宝箴遗诗遗文提供了了解陈宝箴生平经历、人事关系的新材料,具有较高的文献资料价值。两首五言古诗展示了陈宝箴作诗的功力;郭嵩焘挽联概括了郭嵩焘忧国忧民、为天下先的识见气度;谢委署湖北布政使折有助于考证陈宝箴两次代理湖北布政使的原因、时间;周堪庚别传歌颂了明朝遗民周堪庚的气节忠义;李必昌寿序帮助我们了解寿序的写法和过去的风俗礼仪。  相似文献   

3.
陈宝箴是郭嵩焘的洋务知己和志同道合的僚属,且在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上大体相似,而这些相似性导致了两者有着共同的悲情结局.两人之间因思想相近产生强烈共鸣而结下深情厚谊,非同一般的关系又加深了彼此的影响,尤其是郭嵩焘的洋务思想给陈宝箴后来所主导的维新运动带来了深刻影响.陈宝箴以郭氏教育思想的完善者、吏治思想的执行者、富强观念的实践者的身份践行了郭嵩焘的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2003年版《陈宝箴集》第三册收录有陈宝箴《南学会开讲第七期讲义》一文。文中关于天津教案始末的论述,存在时间记述上的讹误。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陈宝箴年谱简编》正是以此文为据,得出陈宝箴于同治八年正月因天津教案在保定面谒曾国藩的结论。通过细梳天津教案发生的时间及陈宝箴、曾国藩、方宗诚三人从同治七年至同治九年的行程与交集,可以得出结论,即陈宝箴从方宗诚处得知天津教案内幕的时间是在同治九年九月二十五日方宗诚抵京后,闰十月离京赴天津前,并非陈宝箴“北行入都”之时。  相似文献   

5.
从本期起,本刊增辟《青年园地》,发表青年的学术习作,以鼓励青年同志们刻苦学习,大胆探索,为国争光。本期发表的《戊戍变法时期的湖南巡抚陈宝箴》,比较全面地评价陈宝箴在戊戍变法运动中的历史作用,引用了一些新材料,见解亦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6.
1895年10月,开明官员陈宝箴受命就任湖南巡抚。他凭借政治强力,大刀阔斧地推行经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陈宝箴以优先发展矿业作为兴湘首要之策,大力倡导西法开矿;到1896年,随着近代矿山企业的稀疏出现,湖南逐渐形成了以矿冶业为主体的近代企业体系,经济近代化开始启动。湖南的经济近代化属于典型的依靠政治强力自上而下启动的后发型区域性近代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披露陈宝箴两封鲜为人知的家书;本文透过家信对陈宝箴的人品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湖南最早的日报──《湘报》《湘报》是湖南最早的日报,创办于1898年3月,是由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发起筹办的,“专以开风气、拓见闻为主”。其经费来源,一部分靠社会集资,另一部分经湖南巡抚陈宝箴批准,由省行补贴,报纸发行后,零售只收工本费,受到市民欢迎。...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艺术发展长河中,父子、昆仲具为俊秀而史册并载的,不乏其例。前者如眉山“三苏”,后者如公安“三袁”等。然而,祖孙三代劬学好古,博文通艺,固多俊彦,比较起采,却要少得多。修水县陈散原一门三代四杰,是其中的佼佼者。陈三立其父陈宝箴(1831——1900)字右铭,清末举人,维新派,是著名的维新政治家、教育改革家。陈宝箴1895——1898年在湖南巡抚任内慨然以当地开化为己任,与黄遵宪、江标、  相似文献   

10.
从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到1994年,义宁州的怀远陈姓共修七届宗谱和五届祠志。陈宝箴家族起到了突出的核心组织者的作用,并在宗谱上展示了自己家族崛起、发展的历史脉络。一部怀远陈姓宗谱,实际上就是以陈宝箴家族和其他几个实力较强的家族为主干而形成的。从这点上可以看出昔日宗族组织的表现形态和族众的旺族意识。  相似文献   

11.
范伯子是宋代名臣范仲淹第二十六世孙,清末桐城古文学派在江苏的主要代表人物,文学家,诗人,“同光”诗坛领袖之一.范伯子还是一位教育家,早年从事私塾教育,后做官学书院山长;晚年同夫人姚倚云与张謇、张师江、陈敬夫、李磐硕等社会贤达在南通从事新学堂的创办工作,是南通近代教育先驱者之一.其家族成员亦多从事教育工作,是一个以传道授业闻名的教育世家,至范曾形成了诗文世家、教育世家的第三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12.
进入近代以后,湮没于清初的船山思想经湖南士人邓显鹤、曾国藩、曾国荃、郭嵩焘等人努力发掘得以复苏,并对湖湘文化的近代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船山的道器观、变法论、尊王攘夷观、两害相权取其轻、历史进化论等在湖湘文化近代化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世界,米莱只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他看见了独一无二不可代替的天空和太阳,看见了天空和太阳 下那无边无际的大地,看见了关空和大地间坚韧地生活着的人们,他坚定地向着他看见的那个方向走去,他的画作充满 了大地的重量,充满了太阳的光,让看他作品的眼睛充满了季节的沉重和苍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上半叶,我国学者与西方传教士在对岷江上游羌族地区的调查中首次发现了"羌戈大战"这一传说。历经几代学者的挖掘、整理与研究,"羌戈大战"现已成为理解和认识羌族古老历史的一个重要文本。"羌戈大战"传说不但存在众多版本,而且其在研究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既包括羌族研究,又涉及了岷江上游人群族属、族系等问题的研究。从目前整理出的各种版本看,该传说的内容相当丰富,除了羌、戈大战情节外,也反映了"羌人"与"戈人"的早期生存状态及社会生活诸多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东方论坛》2013,(6):8-14
历来对“五十以学《易》’的解释都不够圆满、周延,其原因是未能厘清此章言说时间与“五十”之间逻辑关系。经由义理、文势、事证等方面的论证可知,此章应是孔子暮年归鲁后的企求、哀叹之言,应解为“再让我多活几年吧,(这样我)五十岁已经开始学《易》历程,就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孔子开始学《易》的时间是五十岁时,与老而好《易》、晚而喜《易》并不同时;其五十岁开始学《易》的促因可从思想与现实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孔子易学态度的转变可表述为从早年斥《易》到五十学《易》再到晚而喜《易》、老而好《易》的大致历程。  相似文献   

16.
魏源是近代中国提出改革开放思想的第一人,但受时代的局限,其在政治、经济、教育改革思想以及对待中西文化态度等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这种不足对时隔几十年后的维新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反映在维新政论报刊舆论之中.  相似文献   

17.
黄遵宪是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和变法维新的领袖之一,也是当时诗坛光焰夺目的巨星。所著《人境庐诗草》中除反映时代风云的纪事诗外,大量写海外见闻的旅游诗,境界一新,成就突出。诗中描写东西洋各国的山川名胜和风俗人情,寄慨时事,向往民主,表现出先进、开放的全球意识和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精神,给传统诗歌注入蓬勃的活力。在艺术上,诗人继承传统,厚植根基,开拓创新,形成雄奇壮美和多姿多彩的风格,写各种景物、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精妙。黄诗的思想品格和艺术成就对当今的诗歌创作有多方面的启示,随着国门的开放,旅游诗有着更为远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作为职业教育主力军的高职院校应在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授课思路上与时俱进,跟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在高职电工课中进行教学改革的经验和体会,通过“看”“识”“连”“读”“测”“新”等几项改革措施和手段来谈谈在这一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塞林格通过《麦田守望者》中的主人公表达了自己对真善的渴望以及对纯洁的追求,同时对主流道德体系提出质疑,进而对理性、知识和大众文化等权力话语进行了抗争颠覆,可是他毕竟不能摆脱身处其中的状态,在他的抗争和颠覆中我们又可发现对主流价值观念的屈从和附和。  相似文献   

20.
加快新疆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新疆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国家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新疆改革开放30年统计资料为依据,通过分析研究得出:改革开放30年,是新疆发展最快,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然而也是城乡发展差距拉大的时期,其主要是城乡发展失调、城镇化滞后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转移就业机会少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着力构建以科学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等加快新疆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