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早恋",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从对其自身来说,"早恋"使人涣散意志,分散注意力,耗费精力,损害身体,影响学业;从对学校来说,"早恋"风的蔓延势必影响学校风气,影响教学效果;从对社会来看,"早恋"可能诱发性犯罪,种下苦果,酿成悲剧,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对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早恋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在综合分析中学生早恋的特点、原因是等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教育措施,防止中学生早恋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高艳芬 《理论界》2005,(9):110-110
学生早恋问题是困扰社会、学校、老师、家长的一个现实而又难以控制的问题。现在初中、高中都有这类问题,尤其是职高、中专更为严重。人们有目共睹,在校园里,成双成对,出入并肩携手,这些现象随处可见。有的同学,在无人之处,甚至在公开场合搂抱亲热。更有甚者,还有的学生为这类问题自杀。早恋现象其结果往往不外几种情况:一种是昙花一现,只是一点青春萌动。一种是长期发展,最后走到一起。一种是受条件限制,面对现实,忍痛割爱。一种是不能把握情绪,造成不良影响,受到学校家长的批评限制断绝交往的。一种是受不了学校的管束,流失到社会上。一种…  相似文献   

3.
论工具理性的社会蔓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工具理性的社会蔓延张凤阳工具理性问题是一个备受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在两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对这个问题予以探讨。其一,从理论上看,工具理性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品格特征?其二,就历史和现实来说,工具理性到底在哪些因素的刺激和辅助下开始其社会蔓延,并以...  相似文献   

4.
李春红 《南方论刊》2005,(10):60-61
一、问题提出二、问题分析三、辅导过程“我是一位岁的女中学生。最近我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位男生,他英俊高大,爱好体育运动。我一天不见他,心里就很失落,总想找机会和他接近,但又没有勇气对他讲。我好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学习。我们班上很多同学在一起时总喜欢议论这个女生那个男生的,而且很多都有对象,我们这样算不算是早恋?面对自己对异性的好感或异性对自己的好感,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高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特别是关于早恋,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学生的观念变化很快,也很前卫,中学生恋…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腐败现象的成因、功能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社会环境,从体制上分析了我国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主要根源:以利益导向为中心的社会动力系统的影响;市场已经启动,计划尚有余威,为权钱交易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权力系统沿着“放权、松绑”的方向改革,但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的制约,结果决策主体增多,助长了腐败现象的普遍化;从政治系统本身的运作来说,只要存在公共权力,就有腐败产生的可能性。腐败具有较严重的社会负功能,如果新的控制机制不能及时建立并得到完善,腐败的发展泛滥就必然会导致亡党、亡国和社会崩溃。由此,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监督机制,正确开展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6.
电视对中学生的影响优劣并存。其正面功能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启迪思想,满足心理需要;其负面功能中较为突出的信息污染则对中学生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行为等造成了不良影响。通过班主任工作,重视电视教育,使电视成为中学生的良友,是解决电视对中学生影响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一再强调,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主要解决思想、理论问题;讲政治,主要解决旗帜、方向问题;讲正气,主要解决精神.、作风问题。正气,从个体来说,是指刚正的气节;从群体来说,是指良好的风气。本文拟对社会风气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什么是社会风气?我认为,社会风气总的来说是指社会生活的风貌和气氛,一般表现为人们具有倾向性的活动方式和行为习惯。它反映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社会风气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风气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总体概念。对…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中学生孤独感问卷对自贡、乐山地区四所中学共278名留守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①农村留守中学生在纯孤独感因子上分值均高于非留守中学生,呈现显著差异:②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孤独感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留守女生在对重要关系未满足程度的知觉因子上的分值均显著高于留守男生;③农村留守学生孤独感水平存在年级差异,在对自己社交能力的知觉的纬度上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留守高中生高于留守初中生:④父母是否双方外出打工、外出时间长短与监护人类别、教养方式是影响农村留守中学生孤独感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留守中学生孤独感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明了影响留守中学生孤独感的主要家庭因素,并从家庭、学校、社会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学校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ack认为,每个新生儿都有威胁社会秩序的潜在可能,因此,任何一个社会都不会对他不予引导而任其自由发展。人类从“自然人”发展到“社会人”,其一是以其具有的生物遗传特征为基础;其二,得益于后天的教化和学习。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青少年时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个人社会化发展遵循的基本规律,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担负的责任和作用,社会潮流和亚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社会化的影响以及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如何在青少年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继续自身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大学生,我们关心的热点大多集中在他们的学业、身体健康、考试等问题上,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校学生中的厌学、懒惰、缺乏上进心、考试舞弊、早恋等现象,很大程度上归结为缺乏良好的心理状况。如果班主任特别是辅导员对这些现象采用简单的、强制的办法,将适得其反;如果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则会达到良好的效果。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指身体无疾病,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必须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能正确地和辩证地对待事物,不随意受外界客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存在逆反心理。社会影响、家庭影响、学校影响是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以情感化是最佳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看波普的“世界3”田薇从本体论角度来说,意识活动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从认识论角度来说,意识的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物质世界进化出了人类,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这是客观存在对于主观意识的根...  相似文献   

13.
2021年7月22日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发布训令,规定在韩国要将“??”翻译成“辛奇”,取代既有的中文译名“泡菜”一词,此举在中韩民间掀起了新一轮的有关文化归属问题的“泡菜之争”。韩国民间部分反对泡菜起源于中国的声音是没有根据的:从宏观层面来说,中韩民间“泡菜之争”是韩国在其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与我国发生的一个小的文化冲突事件;从微观层面来说,它是“泡菜”与“??”语义建构不协调导致的一个语义冲突案例。其实,既有的“韩国泡菜”“辣白菜”等词汇更适合“??”的语义,既能避免语义不协调问题,又能缓解“辛奇”所带来的文化冲突紧张感。  相似文献   

14.
李妍妍  郭莹 《江汉论坛》2023,(5):108-113
20世纪初“劳动话语”在中国兴起,其所具有的丰富政治意蕴来源于19世纪中后期欧洲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从20世纪初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报刊杂志上的“劳动”话语表述,将“劳动”视为社会底层民众“专属”谋生方法与身份标签;将“劳动”提升为社会及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并进而成为劳动阶级争取社会平等权利的关键词。社会舆论围绕“劳动”概念内涵展开论争。从“劳资争议”到“阶级战争”的话语变更,标志着下层劳动者阶级意识的自觉,改变了“劳动(劳工)问题”的解决方向;关于“劳心”与“劳力”的价值论战,反思并挑战了传统中国社会权利的归属与分配。“劳动教育”的传播与实践对劳动阶级的觉醒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百年前劳动话语在中国的兴起,是新思想新观念冲击旧的社会制度赖以存在的意识形态的过程,是劳动大众尤其是工人阶级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过程,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建立工人阶级文化领导权的开端。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中学生中,过高消费、盲目消费等现象普遍存在;而学校与此相对应的教育准备却是苍白无力和相对滞后的,特别是城市中学生在该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所以,认真开展对中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与研究,对于丰富我国素质教育理论体系,完善社会转型期中学生德育内容,促进社会消费行为健康化,使中学生的个人消费行为有利于其身心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相似文献   

16.
借鉴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遵循中学生生活轨迹,从个人层面的微观系统,家庭、学校层面的中间系统,同伴与社区层面的外部系统以及社会文化层面的宏观系统探究初中生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调研了北京市、江西省南昌市、河北省邯郸市3地12所学校,109个班级,发放问卷3653份,回收3568份问卷,建立了阶层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校园欺凌回归模型对欺凌行为总体解释率为32.3%,不良同伴、教师压力、家庭压力、暴力亚文化、冒险性五个变量对校园欺凌具有较强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7.
毛茅 《社会科学论坛》2006,(12):165-166
本文针对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等现象的分析,重点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以树立其网络道德观念、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结构、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着高等教育发展进入转型期,高等学校发展模式,由注重外延式发展转到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由飘忽不定、模糊发展转变为“规划”发展。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应着力解决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这三个影响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把着力点放在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激发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创新的软环境;科学设定发展目标;认真设计行动策略;切实将规划落实在行动中上。  相似文献   

19.
“法轮功”邪教组织给我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促使人们对社会稳定工作的思考。本文从分析“法轮功”传播的特点、迅速蔓延的原因入手 ,着重论证了如何搞好社区防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胥永强 《南方论刊》2010,(10):15-16
不管气候究竟是变暖还是变冷,不管二氧化碳引发气候变暖的说法是否真实,低碳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意识形态开始向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各个领域蔓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无疑是一项公平公正的原则,但是,对于目前尚处于赤贫状态的国家和人民来说,强调共同责任的同时不应该忽视其本来就已经足够低碳的历史与现实。低碳意识形态的蔓延,客观上使得那些处于赤贫状态的低排放者获得奖励和回报越来越有了合理性。没有公平就没有未来,积极寻求民族国家之间的、民族国家内部的公平才是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