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越的族类繁多,自古就有百越之号。本文就百越的族源、分布及其与楚、中原各国的关系作些探讨。一、百越的族源问题百族的族源问题,自古就有禹后、周后之说,以后又有楚后、苗族血统、土著说等多种说法。百越为禹后,起源最早。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越王勾践,其先  相似文献   

2.
城址问题是吴、越文化的内涵之一,向为治越史者所关注。本文拟就浙江境内的吴、越城址,择其要者,试为考辨,敬请方家指正。越国都城史载越王勾践自吴获释以后,为雪国耻,采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图霸业。其中迁都于会稽山北,就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元前490~前489年,范蠡受越王勾践之命,经过实地考察,选择了“四达之地”的“平易之都”-今日的绍兴市区,发动民众,建造了一座小城和大城。小城就是勾  相似文献   

3.
古代东、西部百越地名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实际上百越的活动范围曾达今山东南部,赵晔《吴越春秋》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等载,勾践灭吴后为了问鼎中原,迁都琅邪(今山东南部),并灭掉了周围几个小国。交阯(后作趾)为今越南北部,这里也是百越之地。《史记》、《汉书》等记载,今云南、中印半岛北部有滇越(乘象国)、掸、越巂等百越支系。《史记·大宛列传》:昆明“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  相似文献   

4.
“越为禹后说”质疑——兼论越族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族(或称百越)是我国南方古代的民族。对于越族的历史,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关于越族的来源问题,历来的一些学者都曾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其中主张越王勾践为禹苗裔,或越族是夏族的遗民的说法,影响最大,这种观点,我们称之为“越为禹后说”。根据所接触的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关于畲族的来源,说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认为畲族源自汉晋时代居住在长沙一带的武陵蛮(或称五溪蛮),持这一说者,又大都认为畲族是瑶族的一支。另一种意见认为畲族是古代越族的后代,持这一说者有的说它是春秋时代越王勾践的子孙;有的认为它是汉晋时代山越的后代。此外,还有个别人主张畲族不是少数民族,而是第一批殖民闽粤的汉族。这种意见明显是错误的,毋需讨论。  相似文献   

6.
一、吴越舟楫古之吴、越是以擅长舟楫而著称海内的。其俗谓船为“须虑”或“舡”,国都附近不但设有舟室、船宫,船有舟师、大船军、习流等;而且,军队多命有专名。越王勾践曾自称其民是“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而吴国也被称为是“不能一日废舟楫之用”的国家,甚至到西汉,吴地的船,还被视为是国家兴亡的象征。显然,吴、越与舟楫密切相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两国,地处今苏南、淅江的大部分地区,这里气候温和,雨  相似文献   

7.
长江下游以南的东南地区是我国自然地理中相对独立的区域,也是古代历史与人文区系中一个特殊环节。在北方汉人大规模南迁的汉晋以前,发展过程中的土著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历史与文化。但是,东南地区土著并没有本民族自身的文字历史,在《史记》首次出现“越王勾践世家”和“东越列传”、“南越列传”等少数专载东南社会与文化的系统篇章之前,汉文史籍对于东南历史的只言片语大多语焉不详,甚至自相矛盾。而所有这些“历史”更只是华夏民族目光中的东南社会,一定有许多不确的成分。因此,谱写东南地区的早期历史,…  相似文献   

8.
扬越即南越而非东越辨李勃陈增芳先生的(“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象郡”辨》一文(刊于(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下简称陈文)认为:(史纪·南越列传)所记秦“略定扬越”,与“置桂林、南海、象郡”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因为“扬越是勾践的东越,桂林、南海...  相似文献   

9.
西藏问题一直是世人十分关注的问题,今年又逢我国西藏全面推行民主改革三十周年。为此,民族研究编辑部于五月三日至四日在北京召开了西藏问题专题学术讨论会。会议着重围绕:①如何认识西藏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对解放后我国政府在西藏的各项政策和  相似文献   

10.
仫佬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共有十三万七千多人(1988年),主要分布于广西,其中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有九万九千多人,其余散居于宜山、柳城、都安和河池等县市中。 有关仫佬族的族源问题,学者们多以为与魏晋至唐宋时期的僚人有关。这是对的。至其族称,目前接触到的有三:一曰仫佬;二曰伶;三曰谨。这些族称是如何叫起的,含义如何?这些问题,古籍上未有阐明过,我看是这样: (一)仫佬;“仫佬”之称是他称。仫佬旧籍写作姆姥或姆佬;解放以后,经过民族识别,改称今名,仫佬。对是族称的由来和含义,古籍上无解,一九八三年版的《仫佬族简史》云:仫佬族的先祖是从湖南、山东等地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国最重要的基本国情之一;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这是历史赋予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民族禀赋;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制度、法律、政策及其实践的高度概括。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立足于尊重历史、符合国情、顺应人心的基本立场,对上述三个方面做出的新阐释,继承、丰富、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一、苗族的来源及其早期的发展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也是亚洲的一个古老民族。苗族的来源与三苗有关系。关于三苗,《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根据这一记载,现就三苗的历史、姜姓与神农氏的关系,以及三危是什么地方等问题加以探索。(一) 三苗的历史。《尚书·舜典》载:“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成服。”  相似文献   

13.
<正>古丈县地处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脉中段,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库、西”于一身的少数民族贫困县。由于受地理、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县域经济存在着总量小,结构不合理,增长速度缓慢等突出问题。为解决好这些问题,该县抓住进入“国扶县”的机遇,以西部开发和上级有关部门对口扶持为契机,突出特色,实施兴商活县、兴农稳县等战略,力争在三、五年内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自1987年以来,一年一度的东北三省民委主任联席会议于1989年6月14日至23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第三次会议.出席这次联席会议的是三省民委的主要负责人和有关处处长共19人.会议期间,三省与会同志学习考察了黑河地区和哈尔滨市部分民族乡、村的生产、生活情况;总结、交流了三省民族工作情况和经验.会议就三省民委今后协作形式问题商定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斗争,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完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就民族工作的政治方向、制度设计、工作主题、精神纽带、民族关系五个方面的精炼概括,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基本内涵。这条道路的指导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中国特色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工作模式与机制具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国家层面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工作模式与机制,第二个层次是解决重要民族地区民族问题(如西藏与新疆)的具体运行模式与机制,第三个层次是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具体操作模式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基本特征"语义是核心,语法结构有意义,语言基于使用"为研究基点,对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准确性、流利性和思辨能力不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这三个基本特征能够被充分利用。准确性来源于对语言意义的领会与把握,需要强化概念和组织的输入;流利性来自于大量的固定表达式和表达方式的反复使用,以此弱化母语思维形成语言技能的自动化;强调英语意义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探索和发现,培养学习者的思辨能力。总体来说,英语教学问题能够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找到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民族共同体是在部落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命题表面上似乎很平淡,但其内涵却是很深刻的。它至少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1.部落体与民族体的区别是什么?2.从部落体转变为民族体需具备哪些条件?3.如何解释民族体形成的特殊现象?如果以上问题得到准确解释,那么这个命题无疑是正确的。 为什么要从部落体与民族体的区别入手呢?这是因为它涉及到民族形成的分期问题。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认识很混乱,一曰形成于部落瓦解前,即氏族、部落民族论(这个观点有几个不同的分期法);二曰形成于部落及其联盟的基础上;三曰形成于资本主义上升时  相似文献   

18.
藏族族源问题是个难度较大的课题,也是国内外学者历来争论不休、分歧较多的一个问题。归纳前人的研究论述,其主要观点有:一、氏羌说;二、鲜卑说;三、蒙古说;四、三苗说;五、混血说;六、猕猴和罗剎女后裔说;七、印度说;八、马来半岛说;九、缅甸说,等等。这些论点虽然说是众说纷纭,各有其局限性或者错误的地方,但为我们今天深入探讨和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不少方便和线索。马克思主义认为:对于一个民族族源的研究途径和方法是多方面的,因而它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藏族是我国古老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民族特征。它在我国历史发  相似文献   

19.
各位同志: 听说民族工作座谈会开得很好,大家交换了许多意见,也提出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已得到了解决。我想讲一讲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原则性的问题,和大家交换意见。一、关于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问题,就是反对大民族主义即大汉族主义和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的问题;二、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问题;三、关于民族繁荣和社会改革的问题;四、关于民族自治权利和  相似文献   

20.
各位同志: 听说民族工作座谈会开得很好,大家交换了许多意见,也提出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已得到了解决。我想讲一讲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原则性的问题,和大家交换意见。一、关于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问题,就是反对大民族主义即大汉族主义和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的问题;二、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问题;三、关于民族繁荣和社会改革的问题;四、关于民族自治权利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