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理论的简单化现象卡尔·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的两个重要基石是:剩余价值学说和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标志是其阶级斗争的观念和阶级分析方法;其基本理论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十九世纪末,普列汉诺夫将马克思主义著作转译到俄国后,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资本主义最薄弱的环节取得胜利的理论,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俄国社会革命的理论先导。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次变成现实。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为  相似文献   

2.
一 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阶级斗争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相同,它也有其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列宁在阐述马克思主义这个原理时说:“一个社会中一部分人的意向同另一部分人的意向相抵触,社会生活充满着矛盾,历史告诉我们,各民族之间、各社会之间以及各民族、各社会内部经常进行斗争,此外还有革命时期和反动时期、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停滞时期和迅速发展时期或衰落时期的不断更换,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见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只有把某一社会或几个社会的全体成员的意向的总和加以研究,才能对这些意向的结果作出科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70年历程中,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学说、国家学说、国家资本主义思想、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毛泽东同志《矛盾论》中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要求作过科学的论述。他说:“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曾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5.
中共三代领导核心既继承马克思主义精髓,又坚持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理论品格. 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共产主义创造人马克思、恩格斯生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他们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遗产,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和深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调查研究,发现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是最活动、最革命的力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条件,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是最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6.
《国家与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学说的经典文献,也是指导无产阶级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纲领。认真学习这部著作,对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特点,搞清楚为什么要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了资产阶级专政,社会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从旧社会的奴隶变成了新社会的主人。但是阶级斗争并没结束。列宁说:“这个时期必然是阶级斗争空前残酷、阶级斗争形式空前尖锐的时期”。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地主资产阶级还不会消失,他们虽然已经被击溃,可是  相似文献   

7.
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学说里还是个空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列宁创立了苏维埃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揭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下国家资本主义的本质、历史地位和运行方式。这个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开创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东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别主要继承了恩格斯的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前者突出科学理性,后者突出人道主义,它们的区别是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反映。前者适应理性启蒙的需要,促进工业文明兴起,能够纳入资本主义框架;后者产生于工业文明走向反面的时期,适应批判资本主义的需要,是埋葬资本主义的哲学。东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别是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产生的基础。这是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史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是关于历史发展的哲学,历史发展的双重动力是阶级革命与生产力发展。当马克思哲学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与发展"两大视阈应运而生。随着现实背景发生变换,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视阈实现了从革命到发展的历史转换并在中国产生巨大的时代回响。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分析方法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的生产力理论不仅是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也是社会分析的根本方法。中国革命早期,生产力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导致党在这个时期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实际不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期因此而曲折。抗战时期,毛泽东对生产力理论的系统把握和创造性运用,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难题,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其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座理论丰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这一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逻辑结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是关于历史发展的哲学,历史发展的双重动力是阶级革命与生产力发展.当马克思哲学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与发展”两大视域应运而生.随着时代背景发生变换,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视域实现了从革命到发展的现实转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的内外环境,决定中国第一代共产主义者传播马克思主义时注重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并将其与中国现实共产主义运动和阶级斗争联系起来。毛泽东作为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毫无保留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并将其同时作为哲学方法,他把这一学说成功地运用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领导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夺取了全国政权。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块基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但他们在号召推翻维护旧制度的旧政治时认为并不是到处都应该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将来国家也要消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阶级斗争形式已发生巨大变化。虽然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犯过将阶级斗争绝对化的错误,但不能因此否定阶级斗争理论。  相似文献   

13.
当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中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没有过的新情况、新趋势;世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的新现象不断涌现;科学技术也在迅猛发展。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所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任务。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掌握它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规律性,无疑是解决上述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方式与价值观,为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看作是社会革命条件下的社会平等问题,实现社会平等的途径是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新经济政策"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制度基础是社会基本制度的认识,提出这种统一的制度基础是经济体制问题。以社会保障体制为载体的福利制度,是西方社会试图解决效率与公平的逻辑悖论问题从而趋向一致的载体,其价值观是权利与义务相联系。中国实现公平与效率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的路径在于制度与价值观的再创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的回答都是:马克思主又是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是关于建设共产主义的学说.近来,有的同志根据邓小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的论述,又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实事求是".我们认为,这些界说都是从手段层面来定义马克思主义的.我们要搞阶级斗争,要搞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要建设共产主义,也要实事求是,但是,这些都不是目的,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在我们看来,马克思主义论证的就是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和实事求是,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的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前提下解放人和全面发展人的学说.  相似文献   

16.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帮助中国知识分子重新认识世界,并逐步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首先是以历史观为突破点的。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必须区别资产阶级介绍马克思及其片断学说与真正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界线。尽管梁启超早于一九○二年提出过“麦喀士(即马克思),日耳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但梁启超把马克思作为进化论的学者加以介绍,显然是有意贬低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把马克思混同于资产阶级哲学家。一九○三年《浙江潮》发表大我的《新社会之理论》,提出废除土地私有,主张土地国有。但作者却把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纳入所谓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显然是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关于  相似文献   

17.
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科学理性向历史理性的转化。这一转化经过了三个逻辑环节:第一个逻辑环节是学术结构的变化。在这个环节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根据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建构了一个融认识功能、价值功能和社会功能于一体的学术结构,从而创造了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哲学理念;第二个逻辑环节是解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在这个环节上,通过对认识的主体性、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理论框架,通过对理论与实践、哲学与现实关系的批判性反思,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破除了单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式的研究体系,创造了开放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格局;第三个逻辑环节是历史理性的建构。在这个环节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现代性批判,建构了以当代文化为内核的历史理性,从而表明,中国的理性已经超越了那种以物质技术为基础的狭隘的、单向度的科学主义的近代哲学观念,形成了以现代文化发展为基础的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哲学的现代哲学观念。这种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哲学的现代哲学观念,就是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8.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把革命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缺失,呼吁只要唤醒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指日可待。战后的法兰克福学派基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对无产阶级的整合,指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正在或已经淡化,由此否认无产阶级的革命主体地位。而后现代时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更是彻底告别阶级和阶级意识,倡导多元革命主体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视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阶级意识淡化或消失的真正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展开得不充分和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加强这两方面。  相似文献   

19.
美国生态学家福斯特运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科学地论证了生态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辩证统一性关系,并以新陈代谢断裂理论为批判武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展开了鞭辟入里的生态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与生态的冲突本性、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决定了生态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在对马克思生态唯物主义与生态辩证法的科学运用中,福斯特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生态革命的同源性与同旨性,即二者同源于对资本主义不合理生产方式的批判和超越,同旨于生态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  相似文献   

20.
现代修正主义有自己的观点体系。这个体系既涉及到政治和工人阶级斗争的策略,也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等领域。我们在这里批判的,仅是修正主义者在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理论方面的两个重要问题:即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大家知道,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最主要之点,自从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来,无产阶级专政问题,始终是识别真马克思主义与形形色色的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是区别革命与反革命的分水领。列宁强调指出:“只有把承认阶级斗争扩展到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文选”莫斯科中文版第189页)这个原理在今天还是有效的。为了保证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