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邓杰 《社会科学研究》2006,7(6):147-152
1940至1945年,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利用成都基督教学校暑假空隙,组成大学生边疆服务团,前往川西和西康少数民族地区对当地民众开展教育、生计、公共卫生服务,并进行基督教福音传播。学生边疆暑期服务是基督教社会福音思潮的具体实践,使边民得到了许多实际的帮助,对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广大民众从传统走向近代产生了一定影响,对于认识理解教会大学在近代社会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对近代法治有强烈的向往和较多的了解,其法治思想内涵颇为丰富。他反对专制人治,提出法治的本质是众人之治;强调实行法治的重要意义;主张法治的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应具有中国特色;认为国会是实行法治的枢机;保护人权是法治的初衰。他在领导辛亥革命成功并建立了民国之后,尽力将其法治思想付诸实践。孙中山的法治思想与实践对今天中国的法治建设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边疆服务运动是基督教为实践其提倡已久的“社会福音”而展开的改造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状况的实践,推进这一运动的机构是边疆服务部。试图改善边民物质生活的农业生计服务是边疆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边部在川西和西康的彝羌藏地区的农业生计服务工作,为当地培养了一批生计干部,为边胞提供了进修机会,还更新了边民的农耕观念,大大改变了边胞对政府的敌对观念,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对推进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做出过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美法宪法监督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监督制度是宪法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成功完成这一任务,我们不但要从本国实践出发,同时应积极吸取和借鉴别国的有益经验。在现代法治国家中,存在着不同的保障宪法尊严,审查并纠正违宪行为的宪法监督制度。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享有司法审查权,可对任何违宪案件进行审理并判决。而欧洲大陆国家往往倾向于在普通司法系统之外另外设立一套宪法监督和诉讼制度,如法国宪法委员会、意大利、德国和奥地利的宪法法院。本文选择了美法这两个极具特色…  相似文献   

5.
宪法是中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实施宪法即将宪法规定的内容落实到社会生活中。实施宪法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践问题,对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宪法缺乏一定的规范性,致使在宪法意识与宪法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误区。因此,为使宪法在实践中得到实施,有必要对宪法进行规范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制度创新的视角切入,以近代中国宪法文本为对象,检省近代中国宪法变迁的实质,可以得出近代宪法变迁不属于制度创新这一基本立场。“革命”在近代中国宪政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以革命的方式进行制度创新具有很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尤其是在宪法领域,自1982年宪法颁布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宪法相应地进行了4次修订。应该说,我国的宪法文本为我国的社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然而,宪法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最早诞生于英国,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则是美国1787宪法。我国虽然从晚清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以来也先后有14部宪法(包括草案)出台,包括新中国颁布的4部,  相似文献   

8.
本文紧紧围绕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宪治国,回顾了清末、中华民国、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探索法治道路的艰难历程。宪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依宪治国是对依法治国的升华和发展,是中国从“人治”走向法治的重要里程碑!本文分别论述了宪法实施,司法改革,防止冤假错案、保障人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环境司法等热点问题,提出了在司法实践中切实贯彻实施宪法和落实依宪治国的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边疆服务运动是基督教为实践其提倡已久的“社会福音”而展开的改造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状况的实践,推进这一运动的机构是边疆服务部(简称“边部”)。增进边民智识水准的教育服务是边疆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边部在川西和西康的彝羌藏地区创办了多个小学,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形式对当地儿童及一般民众施以教育服务。根据当地特殊的历史文化及民族习俗,边部采用了一套有效的教育内容与方式,形成了与教会在其它地区所办教育不同的特点。边部在彝羌藏地区开办教育虽遇到教员的缺乏、经费短拙等困难,但在提高边民知识文化、移风易俗等方面,成绩卓著,对推进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做出过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是当今中国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宪法能否得到实施以及其实施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专门负责宪法实施和监督的机关。中国现行保障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但此种宪法实施和监督体制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上的障碍,现有的国家机构体系中也没有其他合适的机关能够取而代之。因而,为保障宪法能够得到切实遵守与执行,就需要创建一个在党的领导下的超脱于现有国家机构体系的专司宪法实施保障与监督的机关———宪法实施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地方法治是相对于国家法治而言的一种地方治理法治化的过程和状态,地方法治无论就其内容还是形式看,都是法治国家体系形成和完善的一种地方知识。地方法治有若干核心问题已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其中最主要的是地方职权的法定、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定、地方自治的法定。法治中国的战略部署和实现路径也将对地方法治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地方治理法治化的实践和探索成为了法治中国建设丰富、多元的样本。我国地方法治何以可能和正当可以从地方知识的视角、宪法法律的规定、法治中国的影响、地方治理的探索等方面予以证成。  相似文献   

12.
论民主的法治前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与法治既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政治理念 ,又有共同的价值关怀 ,这使得二者在近代的结合成为可能和必要。在实践中 ,法治具有优先于民主的地位 ,是实现民主和保证民主正常运作的必要前提。观照我国法治发展滞后的现实 ,急需从如下三方面着手加强法治建设 :加强宪法权威 ;落实公民权利 ;力求公正执法。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边疆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后,边疆危机进一步加深,边疆民族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了维护西康地区的社会稳定,发挥其抗战建国功能,西康省政府成立司法筹备处,对西康省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司法改革依循强化民族平等、注重国家法与习惯法的调适等原则,既保证了国家法制的统一适用,又充分尊重民间风俗习惯,使国家法令得以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根据国内和国际新形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十五大上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又将其载入了宪法修正案,使其上升为一条重要的宪法原则,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奠定了宪法基础,成为我国法治建设历史上的新的里程碑。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改革开放和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哟提出,是我…  相似文献   

15.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企业家。张謇的法制改革思想主要包括在政治上立宪法 ,在经济上建法规 ,在刑事民事上讲人道。这一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法制精神 ,在中国近代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即使在今天 ,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1912年颁行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它成功地将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宪法理论转化成近代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首次实现了中国政体由君主制向共和制的转变;初步构建了公民宪法基本权利体系;精心设计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机制。《临时约法》的颁行是中国近代宪政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法制实践。  相似文献   

17.
戴激涛 《江海学刊》2015,(2):139-145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需要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指导下进行。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实行协商民主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以《澳门基本法》为核心构建起多层次的协商机制,对内地协商民主的发展极具启示意义。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协商民主建设,应从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开始:尊重宪法作为社会共识的重要价值,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运行宪法设计的协商民主制度,落实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8.
民主政治是当代法治主义国家立国治政的根本原则.然而,民主政治赖以有效实践的可操作性宪法特征是什么?民主政治与宪政、法治及法制之间的实在法理逻辑关系又是什么?这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略的一个问题.为探求我国法治化实践的内在逻辑,本文着力研究并求证了民主政治有效实践的宪法性法理基本特征,并慎审、关联地考察了民主政治与宪政、宪法、法治与法制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法理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念。这些早期共产党人在批判人治、武人政治、帝国主义法治并认同法治有助于保障权利的过程中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郑重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法治主张。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法治观念源自于对英国议会式法治的批判,他们认为法治与德治、人治、专制截然不同,就是宪法的统治;法律约束人类行为,以平等为基本精神,政治人物应当模范遵守法律,且不能制定溯及既往的法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主张通过发动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共和国或立宪国,法治是民主共和国或立宪国的一大标志。他们基于中国法治实践的问题,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念中国化的基本立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念中国化的基本方法。这一理论开创,对于当前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建设,具有奠基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联繁 《湖南社会科学》2007,(6):I0001-I0001
从法治到宪治,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从学理上讲,从法治到宪治,法治是前提与起点,宪治是中心与终点;法治是宪治的根基与先导,宪治是法治的极致与超越。从实践上讲,从法治到宪治,既是发达国家法治建设的宝贵经验,也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在今日中国,无论是法治还是宪治,都是社会各界关注与讨论的热门话题。如,十六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安排学习宪法(2002年12月26日),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题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2007年11月27日)。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