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世界自由港的经验与我国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天津东疆港的条件,提出了把天津东疆港建成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成为我国口岸管理体制改革的试验区、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和我国高度开放的自由贸易示范港区的总体构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规划;实现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建立与完善法规体系;探索先进的资本运行模式;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及调动多方参与的积极性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已被列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长远目标,是亚太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实现这一目标,有五条可能路径:经由TPP实现FTAAP;经由RCEP实现FTAAP;将TPP和RCEP融合而成为FTAAP;通过APEC内部RTAs/FTAs的整合实现FTAAP;与茂物目标的实施相结合,分阶段实现FTAAP。应该将FTAAP的建设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与茂物目标的实施相结合,通过APEC自愿方式实现。同时,必须发挥APEC在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引领作用,通过APEC主导来实现FTAAP。  相似文献   

3.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是中国政府率先提出并一直在积极推动的倡议,但这面临着利益协调,“宣言多,实践少;框架大,效率低”两个矛盾,以及来自于上海合作组织内外的威胁等问题的挑战。要实现这一目标,较为现实的路径是在次区域层面上从局部开始突破,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建立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阿尔泰区域合作区以及中吉乌三国间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区,这三个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将共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形势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对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做出规划,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海南自由贸易区创新机制的建立应当借鉴国际上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殊经济区发展的成果,以此引导和推动中国建设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践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以后,深化改革成为了新时期我们的工作中心.在分析改革开放至今的发展经验后,我党提出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地位的决断,政府职能的转变理所当然成为工作的突破点.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就是深化改革重要的试验点,从成立至今已经探索出多种发展突破点:负面清单政策、亚太营运商计划以及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政府职能转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动因、可行性及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月1日南亚七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决定于2006年1月1日起建立南亚自由贸易区。这一举动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再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下,东亚各国经济要发展、要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组建某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变得更为迫切。以此为背景,通过对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动因、可行性及障碍的分析,对比借鉴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模式,认为以"10+1"为主体、以"10+3"为框架是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7.
2 0 0 1年 11月 ,中国与东盟决定在未来的十年内建成东亚自由贸易区 ,这一举措有其内在和外在原因 ,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外在原因在于中国和东盟共同面临着整个世界经济衰退造成的贸易萎缩 ,美日等主要经济大国走向贸易保护 ,以及全球经济趋向区域化的压力 ;其内在的原因在于东亚内部经济发展的本身 ,以及本区域贸易的迅速发展这一事实。本文认为 ,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会给中国创造更加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 ,使得中国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领域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基于成员国的数量,自由贸易区通常被分为单边和双边自由贸易区。这一分类是静态的,其所能反映的自由贸易区的特征非常有限。从地理区域范围的角度,自由贸易区可以分为次区域、区域和跨区域三种。跨区域自由贸易区具有较低的政治风险和建设成本,能提供锻炼谈判能力的机会和进入第三国市场的捷径。实践上,欧盟和美国是在完成其区域一体化进程后才开始跨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而因为历史、政治和领土等因素的影响,亚洲的日本和韩国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都是跨区域的。我国不仅要重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更应该特别注重跨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大量数据和实证分析表明,民营经济对天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面临着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经济运行压力加剧的严峻形势。文章探讨了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功能和作用,认为境外经贸合作区是『足进我市民营企业抱团“走出去”、摆脱经营困境的有效途径和集群式国际化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及经济效应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日益增强,各国经济相互开放和融合的程度大大提高。既加入多边经济合作组织,又积极参与地区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已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参与经济合作的方针和实践。本文分析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贸易效应,并对该自由贸易区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贸易区(保税港区)与离岸金融市场之间存在共性特征和天然联系。目前我国保税港区建设及其功能开发进入了新阶段,在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功能成为可能与需要。保税港区是我国发展离岸金融的首选地,发展离岸金融功能也是我国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宁波保税港区具备发展离岸金融功能的条件。文章探讨了宁波保税港区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模式、运行模式,并从政府政策、人才资源、财税优惠、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设想。  相似文献   

12.
天津港保税区业已成为货物能源储运、商品进出口保税加工和综合性的国际物流基地。本文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以物流合理化、规模化、效应化为目的,从保税区的内涵、功能、定位、产业簇群化发展角度入手,并结合天津港保税区的物流发展及运作的现状、模式分析等论述,规划了天津保税区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实施天津港保税区在发展和实施物流方面应该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自由贸易区的含义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特点,借鉴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与发展过程的特殊性,指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面临的困难,提出发展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思路,并对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建立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法律合作正从贸易自由化向可持续发展演进,可持续发展合作已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法律实践。这是中国与东盟从共同利益出发,合理解决各国的发展差距和区域的环境资源问题,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法律博弈结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演进,中国与东盟应当保持和加强建设双方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合作的机制化、法制化,实施中国与东盟环保合作战略。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大连保税区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离岸金融市场的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将以内外分离为基础的适度渗漏型离岸金融市场模式作为大连保税区离岸金融市场的首选,提出了创建大连保税区离岸金融市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系统协同理论为基础,以2008—2013年重庆保税港区港口物流和区域经济的相关数据为依托,构建协同度模型研究了两系统协同发展的情况。研究表明:重庆保税港区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是协同发展的,但协同发展程度整体偏低,重庆保税港区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强。据此,重庆保税港区应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拓展港口物流功能,促进两系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广东自贸区、海南自贸港各自发展的特点与优势,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推动广东自贸区借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制度与政策体系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及利用高端要素,对广东自贸区与海南自贸港协同发展的优势、意义、存在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广东自贸区及海南自贸港各有独特、不可替代、有助于双方协同发展的优势与特点; 政策环境带来的强而有力的资源、相互间人文地理相近性与产业发展上的互补性,使双方协同发展有必要性与可行性; 但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传递与共享等通道还不完善,彼此产业结构分布不同、发展进程差异较大,市场内驱力和政策支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了有效地推动广东自贸区与海南自贸港协同发展,需要畅通两大自贸区的基础设施连接和信息网络建设,协调传统产业互补发展,打造海南优势产业集群,改善和组合各自优势资源,在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下完善政府合作机制,实现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滨海新区的功能区建设与产业布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与深圳、浦东明显不同的是,天津滨海新区是在原有的若干行政区和功能区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原本已有一定特色的区域,在滨海新区的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并呈现出较为突出的产业集聚优势后,如何做到既保持功能区特色,又能够相互促进,实现共赢和整体协调发展,是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予以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