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以“论”立名的说理性散文著作。它主要通过记述孔子的言行及其少数弟子有关的言行,表述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全书五百一十二章,属于说理性质的计四百三十九章。《论语》虽是语录体,还没构成整篇的论说文,但其中有精警的论断,有扼要的说明,有剀切的议论,也有针锋相对的辩驳。它在说理方式方法和语言艺术方面对我国古代说理散文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现今学术界论及《论语》写作成就的文章,多只从对孔子的人物描写的角度肯定其文学艺术价值,而对《论语》说理方面的成就却很少进行深入的讨论。本文试从说理散文发…  相似文献   

2.
许春华  Hou Jian 《孔学堂》2022,(4):49-60+156-165
《论语》与《史记·孔子世家》关于孔子对《诗》《乐》所做工作的记述,显示出孔子诗学思想的两种不同面向:第一,从《诗》之结构看,《论语》“兴观群怨”是对人生意义的全副涵盖,《孔子世家》“四始说”突出了人伦之道与政治教化。第二,从“乐”之功能看,《论语》侧重于涵养君子的道德人格与审美人格,《孔子世家》着重于维系天下的政治秩序与伦理秩序。第三,从孔子师生之间论诗的对话看,《论语》是对《诗》的哲学阐释,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特质;《孔子世家》突出了孔子为天下修道的使命感与担当精神,其政治哲学倾向非常明显。两种文本中,孔子诗学思想的不同面向,是理解孔子儒学与汉代儒学不同旨趣的诗学维度。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所撰《史记》与孔子颇有关系 ,其中孔子笔削《春秋》之事及《春秋》之书对于司马迁的史学思想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今试讨论其中的若干问题 ,以就教于学界同仁。1  司马迁从积极入世的角度出发 ,定下了自己撰写《史记》的基本思路 ,这便与董仲舒对于《春秋》的推崇发生了密切关系。董仲舒是汉代公羊春秋学大师。他借阐发孔子写《春秋》的微言大义来宣传“大一统”思想 ,为汉代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找出理论依据。他直言“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董仲舒传》) 司马迁对于董仲舒的这个思想十分推崇。他在阐述…  相似文献   

4.
董晔  李妍妍 《唐都学刊》2006,22(3):131-134
孔子在《论语》中用“思无邪”对《诗经》作了整体性的评价。毋庸置疑的是,无论后人对“思无邪”作何种解释,它的意思仍是说:《诗经》中的所有篇章都合乎孔子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审美标准。由于《诗经》的内容和思想倾向相当复杂,所以要想准确把握孔子之“思无邪”、“一言以蔽之”的原因,就必须考察其在《诗经》和《论语》中所处的不同文化语境,以及由此造成的两种含义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阎静 《求是学刊》2016,(4):150-157
孔子所作《春秋》是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私人历史撰述,它的问世不仅直接推动了先秦史学的发展,同时也成为最早的史学评论对象之一,带动了先秦时期史学批评的发展。无论是史学领域中《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以及《战国策》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和评论《春秋》,还是思想领域中孟子、荀子等诸子评《春秋》,《春秋》已成为先秦学人史学评论的焦点,呈现出一部史书与一个时代史学批评发展的密切关联。揭示这一关联,不仅是探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早期阶段发展的一种规律性现象,也是对孔子《春秋》史学价值的一种再认识。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仁学”和“礼治”思想是其核心,曾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文化和生产活动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对当今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也为我们研究现代公共关系学理论提供了历史的本源。一、孔子的“仁学”思想在现代公共关系中的价值“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仅在《论语》中提及“仁者”,凡五十有八章,出现了105次之多,足见“仁”在孔子思想中所占地位的重要。在孔子看来,“仁”是人的本质,体现了修己爱人的自觉性。纵观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其基本…  相似文献   

7.
《论语》曾对中外一些大企业家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现代企业在吸取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的同时 ,还应从传统思想 ,特别是集中了孔子思想主要内容的《论语》里寻找源泉。《论语》中“学而优”、“己身正”、“人为本”、“施仁德”、“义利兼”、“重诚信”、“和为贵”等思想可以给现代企业家以启示 ,是企业经营中的法宝。  相似文献   

8.
孔子所授生徒之科目,直接关系到孔子教学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不容回避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学界比较一致的见解是以经设教说。范文澜编著的《中国通史》写道:孔子“收集鲁、周、宋、杞等故国文献。整理出《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种教本来,讲授给弟子们。”金景芳先生阐述得更为明确:“用今天的学校作比喻,六艺是六种科目,六经是孔子为六种科目所编定的教科书。”、(《中国奴隶社会史》第290页)至于孔子是否开设了其他科目,则只字未提。他如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占代史》、郭沫若主编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无论读《论语》或研究《论语》的人,都会对《论语》编次的杂乱无章感到头痛。朱嘉《论语集注·学而第一注》云:“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他认为《论语》各章还是有中心和目的的。不过,就《学而篇》而言,每句话就是一个中心,如果都是“学者之先务”的话,那“先务”也就太多了,还哪里算得是“先务”呢?刘宝楠《论语正义》认为“当孔子时,诸弟子撰记言行,各自成篇,不出一人之手,故有一语而前后篇再出也。”这或者接近实际,也可能就是编次杂乱的原因。汉代的安昌侯张禹,“本受鲁论,兼讲齐论,善者从…  相似文献   

10.
孔子语言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慎言”,这是基于他对语言的重要性和语言规范必要性的认识.孔子施教中处处体现他的“慎言”思想,即主张注意听众的对象和说话的场合,不肆意批评攻击他人,不怨天尤人,肯定“慎言”的弟子,批评“不慎言”的弟子.孔子自己也是践行“慎言”思想的典范.孔子的“慎言”思想闪烁着的朴素辩证法的光辉,具体体现为对立统一规律、形式服从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  相似文献   

11.
我少年时读四书,对于孔子没有任何的批判。后来,又对孔子采取基本否定的态度。今天感到,恐怕该是从正、反到合,对孔子作一番基本肯定而又有分析的时候了,于是再读《论语》。所谓“基本肯定”,也不是说孔子对于两千四百六十多年以后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是说,孔子在他当时的时候,以及以后在形成中国汉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基本上是积极的,应予肯定。而且他所提出的主要的伦理和政治的原则,在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讲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而能如是,便可以长幼有序,上下和睦,终至天下太平。所以孔子七十二岁时,在完成了他那部令“乱臣贼子惧”的《春秋》后,接着又作了一部《孝经》,设为与曾子问答而明孝道及孝治之义。孔子还在《礼记》的“大学”章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后来,曾子的门人依曾子之意对孔子的话解释道:  相似文献   

13.
《论语》是孔子教育学的忠实记载。虽然后人对《论语》中“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自行束脩以上”“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有教无类”这五句孔子教育名言有传统的主流理解,但事实上也存在一些不同见解。对于五句教育名言的确切解读,应该从孔子整体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智慧、态度、方式方法,以及词源学、语法、训诂和常识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以获得更为科学的新解。  相似文献   

14.
杨雄  杨春雨 《社科纵横》2011,(8):99-101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冉有》有冉有的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有孔子对冉有的认识和评价等,但过于简略。《论语》等典籍中有许多冉有的相关材料,可以对照、补充《仲尼弟子列传.冉有》,以丰富我们对孔子著名弟子冉有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一、论孔子以义为标准的利益观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以倡仁义为宗旨,说其言利,皆以为不可也。令人困惑的是,孔子的儒学常读常新,仅仅是因为他把一切理想化,似乎难以立论。孔子的《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整个思想面貌。《论语》的基本概念,概而言之,最重要的有三个,...  相似文献   

16.
神态描写是人物肖像描写的一个方面。《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应答之作,尤其善于着力刻画孔子和应答者的神情姿容,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新民 《社科纵横》2004,19(5):118-120
《老子》产生之时代乃春秋末期 ,而春秋末期则为卜筮之事盛行之时代。从《老子》书看 ,其有诸多文句和思想与春秋筮辞有关。是《老子》早于《易传》将《易》由卜筮向义理方向的发展推进了一步 ,后世《易传》中保存和吸收了诸多《老子》道家的思想和观点。以此言 ,《老子》是《周易》古经到《易传》十翼的过渡环节 ,其在中国古代易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先秦诸子著作的首篇首章都是极为重要的,即《孝经》所谓“开宗明义”。对孔子的《论语》也应做如是观。《论语》首章即开篇第一则是如下三句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往对这一则的解释大都没有把三句话联系起来,而是隔断开来,认为这则中的三句话各句意思是独立的,分别讲的是“学”、“有朋来”、“人不知”三方面的事情。他们看不到这三句话的联系,甚至有的人说孔子这三句话不是说于同时,三句话放在一起是后学整理编辑的结果。第一则这三句话在字面上确实很难看出联  相似文献   

19.
熔古铸今的艺术形态与风格──释《故事新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事新编》就是“故”事“新”编 在鲁迅的小说创作中,如果说反映现代生活的作品,结集于,一九二四—一九二五年的《彷徨》,那么,他的取材于古代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新编》,却是从一九二二年冬的第一篇《补天》《原题为《不周山》)、开始,到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写的最后三篇《采薇》、《出关》、《起死》,延续了十三年之久,贯串着鲁迅思想发展的前后两个时期,而且是鲁迅生前编定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因而,就鲁迅的小说创作来看,《故事新编》,也是我们研究鲁迅思想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作品。 《故事新编》究竟是什么性质、形态、风格…  相似文献   

20.
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出版,王滋源编著《论语新译评述》一书,对《论语》予以注释与评述,很有新意。该书除《论语》原文外,由注释、译文与评述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中,以译文与评述为主,其中的重点则是评述,这种别具一格的著作,体现了作者多年来辛勤劳动与耕耘的成果。《论语》系孔子言行录,属于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为众多的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