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利·波特》系列儿童小说中运用独特的叙事艺术展现了小说的无穷魅力。多元整一的叙事结构,将七个独立的故事单元有序地整合起来,按照一定的行动序列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杂而不乱;“草蛇灰线”手法的应用让故事灵活生动,情节曲折紧致,有助于作者对故事的构建;灵活多变的叙事时间,改变了传统儿童文学中按故事时间发展顺序讲故事的方式,让时间在故事中被折回、重叠、扭曲,增强了小说叙事的层次感。  相似文献   

2.
凌晨光 《东岳论丛》2003,24(6):111-113
故事、叙述、虚构是"叙事虚构作品"的三要素。小说作为叙事虚构作品的一种代表性样式,其本质特性恰好可以通过叙事虚构作品的三大要素得以体现。故事由一系列前后有序并且互相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事件构成,当故事被讲述出来时,就变成了情节。故事的讲述方式则是由叙述话语完成的。叙述是一种"后向预言",它造成了小说叙述的"逆向因果关系"特征。虚构则处于真实与虚假之间,它表明了小说叙事的可能性与自由性,展现了小说对可能世界的构建与描绘。  相似文献   

3.
小说有两种节奏:语音节奏和叙事节奏。由于语音变化而产生了语音节奏;由于叙事的变化而有叙事节奏;非情节小说的节奏与叙事的空间关系紧密,它是一种空间节奏;而中国的古典章回小说则是一种循环叙事,因此是循环节奏。小说节奏是小说得以拓通天人、融通主客、沟通作者与读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的作者结合自己对音乐的擅长,在战争叙事中穿插上大量有关音乐的情节。在整部小说中,这些富有诗韵的音乐叙述片段具有预叙故事、引出人物、推进情节、舒气杀势等叙事功能。它在衔接故事、凝聚结构的同时,给人以刚柔相济、张弛相间之美感。  相似文献   

5.
张世君 《学术研究》2002,(10):114-119
“间架”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使用的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概念。间架概念源于建筑术语 ,被各门艺术广泛使用 ,它具有空间间隔与围合的特征 ,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间架的“间” ,是指空间的间隙、距离 ,在文本叙事中用以表述情节发展出现的障碍和曲折 ,间架的“架” ,是指空间的围合框架 ,用以表述情节线索的错综复杂 ;间架作为小说评点理论的结构概念 ,表明中国古典小说具有不同于西方小说在时间次序中叙事的空间性结构特点 ,它强调的是空间叙事结构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平面延续性。间架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小说理论概念 ,与西方的时间化叙事理论形成对话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西方小说和中国小说具有截然不同的源头和传统,它们之间的交流站于近代。作为融合初期的产物,《恨海》的成就是比较突出的,它在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体现出小说艺术形式的近代化色彩。本文试从叙事观点、情节模式、人物塑造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叙事观点作为小说叙事技巧的重要方面,叙事观点的作用正日益受到文学家和理论家的重视,“在整个复杂的小说写作的技巧中,视点(叙述者与他所讲的故事之间的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①中西方小说的发展都经历了一个叙事者与故事之间距离由远及近,由全知到不知的过程。虽然完全…  相似文献   

7.
小说艺术模式缘由作家审美观照、把握世界的方式而产生。具体而言,它由作家审美情感与叙述方式的特征所决定。小说历史悠久、幅地广大的传统艺术模式是情节模式。此模式中审美情感的活动过程着重于把握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遵循因果律解析世界。它认定情节、角色、场景、叙事方法和叙事观点等为不可或缺的要素,立足于根据事物的因果关系井然有序地组织人物的言行及相关的生活片断,使之成为一个有起有讫、逐步开展的完整故事。这一模式因长期的相习沿用,已造成人们的某种审美情感范式和心理定势。70年代服膺写实主义的台湾乡土小说即大多属此。  相似文献   

8.
小说插图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全像和绣像,无论是哪一种插图形式,都具有图像叙事的特征.图像叙事主要体现为对某个情节的“最有孕育性的顷刻”的把握,把这个“顷刻”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形成了图像叙事.图像叙事的形式虽然是时间的空间化,但从本质上说,又是空间的再度时间化.在小说插图中,叙事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单情节叙述和多情节叙述.在图像叙事的情境下,特别是在并置型的图像叙事中,作者可以同时对几个故事情节进行叙述;而从阅读方面来说,亦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叙事技巧和程序的革新与实验是中国现代主义小说最大的艺术成就。小说中“心理—情绪”型叙事结构的采用 ,展示出人类灵魂深处的颤抖 ,打碎了叙事整体感以及因果逻辑链条 ,动摇了中国传统小说“情节—性格”结构一统天下的地位。“限知型内视角”、“呈现式”叙事口吻以及“跳角”的使用 ,从根本上瓦解了中国小说编排叙事视角的传统 ,使文本呈现出多义性、模糊性特点。叙事时间刻度的模糊和时间转换语的消除 ,不但为文本带来强烈的象征效果 ,而且使文本本身成为一个大的意象 ,产生多元化的意义 ,迫使读者必须与文本进行横向“对话”,调动了读者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试论作为空间叙事的主题-并置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一种因共同"主题"而把几条叙事线索联系在一起的叙事模式--"主题-并置叙事".主题-并置叙事有四个特征:(1)主题是此类叙事作品的灵魂或联系纽带;(2)在文本的形式或结构上,往往是多个故事或多条情节线索的并置;(3)构成文本的故事或情节线索之间既没有特定的因果关联,也没有明确的时间顺序;(4)构成文本的各条情节线索或各个"子叙事"之间的顺序可以互换,互换后的文本与原文本并没有本质性的差异.由于"主题"(topic)概念是由"场所"(topos)概念发展而来的,而"场所"是一种"空间",因此,主题-并置叙事本质上是一种空间叙事.  相似文献   

11.
郑立峰 《云梦学刊》2013,34(2):100-104
关于小说的叙事伦理,特别是小说叙事的空间和节奏,是小说研究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小说故事是在空间里被编造出来的,它的叙事伦理功能是"编织出另一种时间和空间,给个人的生命被遗弃的长夜带来光亮,构造出玻璃般的言语世界将恐怖隔离开。"[1]所以,"在小说的世界里,故事必定要在一定的场所里展示,没有空间,小说故事的叙述根本就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12.
许建平 《社会科学》2013,(3):166-173
陌生化的概念早已不陌生,然而用叙事哲学(意图叙事理论)说明小说的陌生化何以生成,却是一个颇诱人的新话题。用意图叙事理论分析情节的本质,发现情节是一个最基本的意图叙事序列,意图及其实践过程规定着情节的类式。读者、外叙述者对内叙述者(核心人物)意图实践过程复杂、曲折、新奇的企求是小说陌生化生成的根源与动力,然而却与其简洁、顺畅、明了性企求构成矛盾逻辑,并在叙事中表现为延宕与压缩两大手段。延宕叙事产生的陌生化效果与压缩性叙事所达到的空灵性、神秘化效果,一起构成了小说情节引诱人的巨大张力。  相似文献   

13.
村上春树讲究叙事的策略 ,从他的代表作《青春的舞步》可窥见其一斑 :他通常采用第一人称内视角 ,他重视使叙述视角平易化 ,以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更重视叙述视角的“陌生化” ,与读者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调动读者积极参与文本的再创作 ;他对情节结构的安排上突破了传统故事模式 ,突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结构 ,虚实相生 ,张弛有致 ,符合青年读者的心理结构。总之村上春树注重将日本传统叙事方法与西方现代的叙事手法相糅合 ,创造出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彭荻 《青海社会科学》2009,(1):85-88,42
对时间的体验与表达,是爱伦.坡小说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因素。坡的小说效果理论以及他的小说的紧张效果直接来源于他封闭的时间体验;统一效果依赖于悬念制造与保持,"悬念"来自于坡的小说中的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张力;张驰有度的叙事节奏,实质上是故事时间的推进与延宕的艺术;被认为是坡小说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法的反讽,实质上是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不同步而形成的张力的结果。可以说坡的短篇小说艺术就是有关时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8,(9):115-122
叙述时间是贯穿小说创造悬疑与冲突的重要元素,热奈特将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不对应性,叙事过程长短与发生时间的长度不协调性以及故事或某间段时间的重复性纳入探讨范畴,旨在证实这些非线性多元化的叙事更替隐性地烘托内容叙述,增加了文本的张力,多维地展现了作品主旨。美国当代南方作家鲍比·安·梅森运用时间策略充实《在乡下》的逃离主题,即灵活的倒叙方式使得历史与当下、南方与北方激烈的碰撞,张弛的叙事节奏彰显了人物的内心所向,而层层递进的重复则串联了主人公山姆觉醒的全过程。反转跃动的叙事时间策略向读者展现了表层故事之下的暗潮涌动,这使得中心表达更有指向性和层次感,作品也更具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渔小说的叙事,表现出对于当时常规的突破,体现出新颖的叙事特征.其主要特征为:在故事层面,情节简单,一线到底;在整体的全知叙事中随时调整视角,构成角度复合、自由转换的叙事模式;在叙事时间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时间策略,以顺叙为主,兼用倒叙和预叙,使叙述更加错落有致;在叙事空间上,对于园林建筑的引入,无疑丰富了人们对空间的独特感受.这些叙事技巧的适用,不仅体现了李渔对传统叙事方式的继承,也预示着古代小说叙事方式的创新和走向.  相似文献   

17.
《韩诗外传》与《吴越春秋》中要离传奇的文本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诗外传》与《吴越春秋》中的要离传奇在文本上有着明显的前后继承痕迹。从文本分析上看,《韩诗外传》在情节上多想像、虚构成分,影响着《吴越春秋》中的情节,使之表面合理而实荒幻,最终有别于史而成其为小说;在叙事结构上,《韩诗外传》的故事时序为早期的初具形态的历史演义小说所接纳,并在叙事时序上有所超越;在叙事情境上,《韩诗外传》的作者叙事情境为后来的讲史话本、历史演义小说所采纳,《吴越春秋》则在局部情节中以人物叙事情境之名而行作者叙事情境之实,开中国历史演义小说全知全能型人物叙事情境的风气之先。《韩诗外传》的文学性,对早期历史演义小说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铸剑》在文本内部表现出鲜明的读者意识,它将故事表面的通俗生动与深刻的思想意蕴有机融合,故事结构逐步递进,复仇意旨渐趋强化,但结尾处陡然一转,复仇的意义颓然瓦解。同时,小说始终贯穿着看与被看这一源自电影叙事的修辞,文本的意义在更为丰富的层面展示给读者。  相似文献   

19.
一、叙事速度与介人程度每部小说文本都有一定的时间跨度,有的长篇小说,仅容纳一天的时间跨度,而有的短篇小说则有可能叙述一个人的一生。小说叙事文本的时间跨度和小说提供的篇幅之间的比率即为叙事速度。当叙事速度“减速”趋于停顿之时,常常是叙述者对某一景物或场面作巴尔扎克式的精雕细线,这时,读者阅读的时间可能长于事件的时间。而当叙事速度“加速”至无限快时,则可能出现诸如“几年过去了”这样的句子作为小说某个章节的开头,这时阅读的时间可能大大短于小说中实际上的时间跨度。所以,我们可以说展示场景常常是小说叙事速…  相似文献   

20.
莫怀戚以其小说创作从重庆文坛走向中国文坛,从带有某种亲历性的小说叙事出发,通过不断的故事重述,再加上出版机构的市场炒作,莫怀戚终于从西部黑马成为东去白马,在给全国读者带来一定快乐的同时,也引发了有关当代中国文学发展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