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五年前,毛澤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談会上,曾給了文艺批評問題以特别的注意,他着重地論証了文艺批評的基本标准的問題。这段講話已为我們所熟悉。但是我們知道,对文艺批評的看法是离不开对整个文艺問題的看法的,而毛澤东同志正是从对整个文艺問題的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来看待文艺批評問题的。他要求我們把文艺批評巩固地建立在馬克思列宁主义,尤其是它的哲学認識論的基础之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所以毛澤东同志的全部“在延安文艺座談会上的講話”、他的哲学著作、以及其它著作,我們都可以作为他的关于文艺批評問題的論証的註解,我們应該从他的全部著作中来学  相似文献   

2.
一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否还会产生悲剧呢?特別是能否运用悲剧形式去反映人民内部矛盾呢?这是文学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中值得探討的一个問題。1957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了老舍同志《論悲剧》一文后,悲剧問題引起了全国文艺界的重視。有些同志同意老舍同志新社会可以有悲剧的說法,但也有不少同志作了否定的回答。广东文艺界和中山大学等高等学校就是在上述爭論的基础上,对現代悲剧問題进一步展开爭論的。  相似文献   

3.
史学月刊一九五七年二月号和六月号先后刊載了王存华先生的兩篇有关甘地的历史作用評价的文章,对大家重新認識甘地的历史作用有一定的帮助。但其中有些論点与我們的認識有原則性的差別,今再提几点,試作商討。請同志們指正。一、关于甘地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的社会性質問題 作为甘地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在时間概念上应該是十九世紀后半期和二十世紀的初年。这一时期印度的社会性質究竟怎样呢?本来,这个問題已由革命导师馬克思在一八五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和八月八日發表于“紐約每日論壇报”上的名著“不列颠在印度的統治”和“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来結果”作出了結論,而且已为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哲学学会最近举行了哲学年会,在分组读論中,哲学史组围绕我校楊祖陶同志和湖北大学蔡起元、黄劭邦、易紀維等同志所提供的科学論文,对历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同一性問題,展开了爭論,主要在下面几个問題上,有各种不同的意見。一、哲学发展的相对獨立性問題。同志們都一致认为,必須以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相似文献   

5.
毛澤东同志是当代最傑出的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家、思想家、理論家。他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中,把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实踐天才地結合起來,并总結了國际共産主义运动的經驗,从而發展了馬克思列宁主义。他在哲学、政治經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都为馬克思列宁主义作出了偉大的貢献。在教育科学方面,毛澤东同志也同样运用了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原理,解决了中國教育革命和建設中一系列的根本性問題,指導了中國的教育实踐,又概括了中國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史学革命的深入发展,一系列历史課題,急需进行重新审查和研究。“清官”問題,就是其中一个带根本性质的課題。在史学研究領域中,这是一个很大的問題,而且存在很严重的分歧。研究林則徐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也不能对此問題作任何迴避。林則徐由于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主要是在鴉片战爭时期,他在当年中国人民英  相似文献   

7.
偉大的捷克教育家楊·阿摩斯·夸美纽斯,是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今年紀念的七位世界文化名人之一。現在,全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进步人类,都怀着驕傲和尊敬的心情紀念着他。紀念他誕生的三百六十五周年,紀念他的不朽著作“大教学論”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出版三百周年,紀念他在爭取人类的和平和文化的發展上所作的偉大貢献。我同所有的爱好和平的人們一样,在紀念夸美紐斯的今天,感到無比的兴奋。为了紀念夸美紐斯,为了繼承他宝貴的教育遺产,我想談談学習“大教学論”一書的几点体会。現在着重討論以下几个問題。就是:(一)夸美紐斯写作“大教学論”时的历史特点;(二)“大教学論”一書中的几个重要問題;(三)“大教学論”一書在殺育科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設的时期。这次代表大会制定出了一个旨在发展全国生产力、大大加强我国經济力量和建立共产主义物貭技术基础的宏偉綱領。在代表大会的决議和赫魯曉夫同志的报告中,深刻地、創造性地探討了馬克思列宁主义理論的新問題,对馬克思列宁主义經济科学作了重大貢献。党的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的文件,根据全民建設社会主义的經驗,依据体現着人民意  相似文献   

9.
从一九五四年纪念洪昇逝世二百五十周年以来,学术界曾經对《长生殿》展开过不少的爭論。有些問題,至今意見仍很分歧。这篇文章想就作品的主題思想及李楊爱情評价等問題来談談我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对《长生殿》的主題,有的认为是政治批判,不时爱情主题,有的則强調是爱情主题不是政治主題。这种爭論并不是今天才有,早在《长生殿》問世之时就已經产生了。洪昇在《长生殿》例言中說:“棠棣相国尝称于是剧乃一部鬧热牡丹亭,世以为知言。”这可說是当时一般人对《长生殿》的看法。但朱襄在《长生殿》的序里說:他看到  相似文献   

10.
中國教育史資料之四中國革命導師、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領袖毛澤東同志,“他正確地和生動地把馬克思列甯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结合起來,解决了中國革命中一系列的問題。他在中國和東方的條件下推進了馬克思列甯主義這個科學的發展,因而指導了中國人民革命的利勝??陳伯達,论毛澤東思想) 在毛澤東同志所解决的中國革命一系列的問題中,如所週知,包括了中國革命中的教育問題的重要原則。毛澤東同志根據辯證唯物论与歷史唯物论的科学原理。阐述了教育原理、教學原理和中國革命中教育的理論。  相似文献   

11.
由第一次国內革命战爭的失敗到九一八事变,中国革命形势是处于两个高潮之間。在革命轉入低潮后,我党所应采取的正确方針是武裝斗爭形式的退却,而白区的城市工人运动則应該配合并从屬于苏区武裝斗爭。当时毛澤东同志在革命实踐中把一連串有关方針的問題彻底解决了,把党所領导的革命战爭引向胜利的发展,然而,党中央领导机关却沒有对革命形势作出正确的分析,犯了三次“左”傾路綫的錯誤,使革命遭到損失。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奴隶制与封建制社会分期問題,已爭論多年。至今大家的意見还沒有取得一致。有一派学者包括苏联的一部分学者在內,他們认为西汉也是奴隶社会。将奴隶社会的下限定在东汉末或魏晉时期。这种主張曾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作者是贊成后一种意見的,认为西汉是封建社会而不是奴隶社会。当同志們对西汉社会性貭問題展开激烈爭論的时候,我也曾反复地考虑过这个意見是否能够成立?是否还受有傳統的影响?考虑結果认为是沒有什么可以怀疑的。最近我又仔細地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中有关中国封建制度的若干論点,更加坚定了我以前的想法。下面我就将学习毛澤东学说的一点体会,談談个人对西汉社会性貭的粗淺見解。个人水平有限,学习也不够深入,恐怕錯誤很多,請同志們多加指教。  相似文献   

13.
一最近,在史学界开展了曹操問題的討論,好多同志对于应該如何評价曹操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无疑地,这是很好的現象。通过这次討論不仅对某一具体的历史人物可以取得比校一致的看法,而且可以帮助我們正确地看待与評价历史現象历史人物。在討論中,大多数同志都列举史实就史学范疇展开了不同意见的爭論,然而也有不少同志在文章中涉及小說“三国演义”,对于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的同志还正面地提出了小說“三国演义”的思想傾向方面的一些問題,因此,这里有必要就小說“三国演义”的角度’对  相似文献   

14.
一、上期学报刊載了罗耀九先生的《光复会性質探討》一文,文章中对光复会性質問題提出了个人的見解。罗先生認为“光复会是一个地主士紳領導的反滿革命組織”。在辛亥革命运动中,它曾經对革命事業作出重大的貢獻。但是与孙中山領導的同盟会的革命目的相反。光复会領導人并沒有抱着建立資産階級民主共和國理想而進行推翻清朝統治的革命斗爭,“他們站在地主階級的立場”从  相似文献   

15.
在“五四”以來的文学战綫上,茅盾是傑出的作家和坚强的战士。他址新文化运动的光輝旗手——魯迅的战友,在許多年代里,为实踐、坚持現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道路,为文学服务于民族解放和人民大众革命的方向,坚实的奋斗着。象周揚同志說的:我們傑出的作家茅盾,是三十年來新文藝运动战线上的老战士,他对革命文藝創作是作了很多貢献的。  相似文献   

16.
詞义和概念     
一詞义和概念的关系是語言学理論中的最复杂、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爭論很多。近年来,这个問題也已經引起了我国语言学家的兴趣,发表了好几篇有关的文章,看了之后,得益不小。但是,对有些問題的看法也不尽同意,想提出来討論,以求得正确的认识。詞义是一种复杂的語言現象,它一方面和客观事物或現象有联系,是它們在人們意識中的概括反映,因而詞义就和心理意識和邏輯思維現象有着紧密的、錯纵复杂的联系。另一方面,詞义是語言系統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和語言系统的其他組成要素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它們相互制約,相互依存。苏联語言学家B.B.維諾格拉多夫說得好:“詞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和該詞表示的概念的相应关系(如:  相似文献   

17.
每讀一遍毛泽东著作时,总有一些新的体会。这二年來,我們对动机和效果問題,有一些議論。在議論过程中,有一些问題得不到解决,最近,乘《在延安文艺座談会上的讲話》出版20周年之前,又重讀了几遍。就感到《讲話》中所讲到的一些問題,那样深刻,又那样亲切。《讲話》中直接讲到动机与效果問題,虽然只有短短三段,可是,把我們議論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問题,解决得非常彻底。本文就动机与效果的問題,談談几点粗淺的、不成熟的看法。一撇开一小部分人外,大多数人总是想做好事,当好人。人們在議論问題时,总也会涉及一个普遍问題,这件事,好不好,这个人,好不好;哪些好,哪些坏。可是,究竟怎样算是好事好人,常常各說各的,你說好的,他却說坏;今天说好,昨天却說坏。譬如說,无产阶級、劳动人民认为,共产主义是伟大的理想,是好东西。但是,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却认为是坏事,是祸根。他們用尽恶毒字眼,诅咒它;千方百計要鏟除它。  相似文献   

18.
一問题的提出西周的社会性質是討論中国史分期問題的中心环節,目前中國史学界对于这一个問題尚未能得到一致的意見;但問題已經漸渐地討論得更为深入了,因此我也把个人的私見先提出來,希望專家同志們加以批評和討論。以前对于这个問題的意見大体上分为三派:最早的一派,主張中國的歷史从西周开始便已走入封建社会了;后來又有一派人主張中國的封建社会起于春秋战國之际,大約公元前五、六世紀左右,中國已經進入封建社会了;但是在这一派人中間又有入主張周宣王时就开始封建化了的,照这样說來西周后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中的現实主义开始于什么时代?古代文学是否有現实主义?对这些問題,今天还沒有一致的看法。但我們說,在文艺复兴时代,现实主义剏作是一个突出現象,而莎士比亚是这个时代的一位現实主义大师,这样說大致是不会有錯誤的。即使現实主义不是在莎士比亚手里才开始,但他肯定是发揚現实主义并对現实主义有最大貢献的作家,而这又是和他的人物个性(Character)塑造分不开的。人物个性塑造在西方文学艺术史中究竟何时开始,由誰开始,也是可以討論的問題。有人說过,在西欧文学中,莎士比亚开始以人物个性塑造为作品的主要內容樟谟懻摤F实主义問題时,艾利斯别格等即认为“文艺复兴时代是現实主义开始的时代,而这是标帜在莎士比亚典型性格的剏造”;薩馬林也指出莎士比亚的形象剏造  相似文献   

20.
一語言和言語的区分問題是近数十年語言学中爭論不已的一个重要問題,在我国也已经进行了三年多的断断续续的討論。这个討論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推动我們努力去认识語言学的研究对象;而对这个对象如果缺乏认识或者认识不正确,語言研究工作就将是盲目的,甚至要犯这样或那样的根本性的錯誤。国內关于这个問題的討論文章大都多少不等地引用已故的苏联語言学家斯米尔尼茨基的某些意見。方光燾同志在1961年发表的一篇回顾那以前的討論过程的文章中指出:“其实所謂主张‘区分語言、言語論者’都是根据斯米尔尼茨基的文章立論的。”我們在这里簡要地說明一下斯米尔尼茨基关于語言和言語的区分的基本观点,不是沒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