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中国近代乡村织布业给予积极评价,甚至认为乡村工业是一种可以替代城市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并且可以替代城市大工业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而本文认为,近代中国乡村织布业的繁荣具有历史过渡性,它与城市棉纺织机器大工业的"一荣俱荣"是传统耕织结合自然经济分解过程的一个阶段。从长期来看,同城市大工业比较,其生产效率的劣势是明显的,它的衰落不可避免。城市大工业的优势会至少一直延续到刘易斯拐点出现为止。  相似文献   

2.
传统农业是以世代相传的生物和自然生产要素为基础、以自给自足生产为目的、以封建租佃和小农生产为经营方式的相对静态的农业。我国传统农业曾取得辉煌的业绩,但17世纪以后却陷入“有增长无发展”的“高水平陷阱”,造成其效率低下的因素主要有:不完全的土地所有权,狭小的经营规模,停滞的农业技术和耕织结合的生产方式等。  相似文献   

3.
耕织图,就是有关"耕"与"织"的图像资料。从宋至清,我国至少问世了数十套系统化的耕织图像。对于这些耕织图,传统主流观点认为起到了传播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作用,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事实上,耕织图的主要作用在于宣扬"农为天下之大本"的重农理念并教化劝农,并往往以皇帝或中央政令的形式而被提倡、刊刻与推广。因此,《耕织图》的创作与推广是中国传统道德化行政的一种重要体现。其根本目的,在于宣扬、创造并维持一种各安其业、各担其责的和平安定的稳定社会秩序,具有深远的象征与社会治理意义。  相似文献   

4.
评刘石吉先生的明清江南市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久前,刘石吉先生从北美西雅图寄给我三篇有关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的论文。这些论文运用了大量的方志资料,是作者辛勤耕耘的成果。作者在来信中,希望就明清江南经济史诸问题互相切磋,交换意见。现就我读后的一些粗浅看法,提出下列几点,略加评述。一、是耕织结合还是耕织分离明清时期,江南农村既有粮食作物,也有经济作物。农民家家户户都从事纺织。刘先生认为,“江南这种木棉生产的充分商品化,以及耕织两业的逐渐分离的情形,从明代后期起已经十分明显。”并且指出:“这种耕织的分离,在当时江南的木棉产区,是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结构长期延续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结构长期延续的主要表现是 :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较少变化 ;地权配置在权力干预下循环进行 ,经营效率指标长期停滞甚至倒退 ;耕织牢固结合 ,独立手工业的发展始终受到严重制约。其重要原因是人口和耕地等要素供给比例失调 ,而根本原因则是技术尤其是制度变迁缓慢。  相似文献   

6.
社会生产结构是进行观代化的基本前提和预设,中国近代进行现代化进程的成败利钝,均可在社会生产结构中找到原因。中国传统社会生产结构中的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家庭为单位的耕织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等因素,在中国近代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具有深刻的影响。一在中国,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从战国时代起,作为奴隶制经济基础的井田制开始解体,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兼并发生和发展起来,从而实现了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地主经济的主要生产者是自耕农和租佃农民而非农奴,他们不必终…  相似文献   

7.
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生产方式在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它有哪些基本特征?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本刊特组织刊发了河南大学经济研究所选送的两篇文章,分别就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金富 《中州学刊》2006,2(4):38-41
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生产方式在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它有哪些基本特征?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本刊特组织刊发了河南大学经济研究所选送的两篇文章,分别就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西汉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初期,是多种经济成份即进步的封建生产方式与落后的奴隶制生产方式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有两种主要形式:其一是以雇农、伯农、半伯农(俗称半自耕农)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是以地主大土地私有制为前提条件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地主阶级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代表。因此,可称之为地主们封建生产方式。其二是以小农即自耕农、半自耕农自身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是以小农依附于西汉国家为特征而形成与发展的,西汉国家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代表,亦可名…  相似文献   

10.
罗文广  卢平 《船山学刊》2007,63(1):171-172
《御制耕织图》是经康熙皇帝赐旨题诗,系宫中画师焦秉贞绘制,宫中刻工朱圭、梅裕凤刻制完成的古代版画宏制。然而正是图册所体现出高超的技艺和艺术水准,使得此画册在后世有许多盗属原版名的翻刻本,使得该画版本很多真假难辩。现此图各书所叙俱不相同,具体到哪一版本是铜板还是木版?各书所叙互为矛盾。本着科学务实的研究精神,考虑到我们们从事版画创作多年而长于版画实践的方便条件,我们决定翻刻其中一张画,结合典籍考据,对《御制耕织图》进行实践性的再次性鉴定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新型生产方式的产生是市场竞争和科技革命共同作用的结果。新型生产方式是一种柔性化的生产方式 ,对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在我国企业建立和实施新型生产方式必须结合本国国情和企业实际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实践证明,中国现阶段所实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小农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这种小农生产方式的广泛存在,是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生产落后和农村凋敝等"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鉴于此,既要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方式的基本原理,认真研究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变革问题;也要在实践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方式的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绿色发展方案是中国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进程中所采取的理念、战略和行动,蕴含确立绿色发展理念、制定绿色发展战略目标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举措等基本内涵。生产方式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要求的技术范式、生产结构和社会形态的统一。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是反自然、不可持续的,因此,要以一种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来实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超越。中国绿色发展方案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变革,形成红绿交融的先进生产方式。以绿色发展促进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生产力要素结构的生态转型,实现人类生产方式的绿色变革,是中国绿色发展方案本质要求的内在根据。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以获取物质资料方式为内核,以技术范式、生产结构和社会形态为圆圈形成同心环形结构,中国绿色发展方案通过形塑绿色技术范式、生态生产结构和生态文明社会来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变革,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洋货倾销,使中国原有的城乡手工棉纺织业普遍受到冲击。这种冲击所造成的结果和影响是十分复杂的。以往一些论著常以郑观应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在《盛世危言》中的一段话——“迄今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说明当时洋布盛行和中国手工棉纺织业衰败的情景,这未免失之偏颇。因为,近代中国的手工棉纺织业,实际包含两大部分,一是以“耕织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小农家庭棉纺织业;另一部分则是主要为市场生产的城乡手工棉纺织业。由于两者在生产性质和内容等方面的差异,外国商品倾销对它们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严格说来,以  相似文献   

15.
黄玉顺 《学术界》2022,(7):43-52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本义是指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第一种历史形态即原始社会。因此,“亚细亚生产方式”并不是一种特殊主义的叙事,而是普遍主义的叙事;不是一个共时性概念,而是一个历时性概念。就其普遍性而论,作为归纳诸多不同民族历史的一种抽象,“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是“公有制”与“专制”的结合,它与中国历史的实际情况不可能、也不应当简单对应,既不能简单对应于“周秦之变”以前的封建制度,也不能简单对应于“周秦之变”以后的帝制。就其历时性而论,“亚细亚生产方式”既然是人类社会的原始形态,就不应当、也不可能是人类社会的现代形态和未来形态。根据儒家正义论的原理,寻求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不可能、也不应当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无论任何所有制与生产方式都具有多种发展阶段与多种表现形式,因而具有多种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应当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而且应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多层面的科学研究,既要进行"中国本色"研究、真正弄清中国生产方式的基本性质及其发展规律;也要进行"中国底色"研究,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现实特征;还要进行"中国特色"研究,科学把握中国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7.
程杰 《江海学刊》2022,(2):224-237
楼璹《耕织图·淤荫》一题无论诗歌文本还是图绘农事、诗歌与图画关系以及此题在组诗组图中的位置,都有不少扑朔迷离、令人费解之处。诗题“淤荫”本义是指水田耕种前或犁耕中施用青草、草木灰之类耕入土壤,经泥水淤腌沤腐以肥田,所言重点是稻田施用基肥,而非泛言施肥。楼诗正文称“洒灰”,图中所绘则是“浇粪”,明显不合。明人《便民图纂》农功图改题为“下壅”,是当时施肥的通行说法,诗图则均表浇粪,改变了宋人诗图不合的现象。而清人耕织图进一步作出一些调整,相关叙事比较自然,但诗歌却严守宋人所言,诗图脱节现象依然存在。康熙祖孙四代君主对耕织图持续重视和参与,使“淤荫”一词上升为重要的农事术语,但整个社会使用者寥寥。“淤荫”一词的生命和意义都牢牢地限定在传统耕织图中,用作农事的重要术语,只是历史的插曲,不宜效法和沿用。  相似文献   

18.
王东宇 《理论界》2005,(5):33-33
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曾经取得辉煌成就的农村改革初级性日渐突显,“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和持续发展的阻碍。造成“三农”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生产方式的不适应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刘霁 《理论界》2007,(2):211-213
以出版、期刊、副刊为主体的文学生产方式和传播系统,既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考察文学译介活动不可或缺的途径。本文回到历史的语境,以同人刊物《学衡》和大众媒介《大公报·文学副刊》中的译介活动为中心,结合译介者群体诗学观的转变,探析中国现代文学报刊从同人话语向大众媒体的转变过程对文学译介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宏观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自身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就愈加明显。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科学管理是关键,而生产方式的变革正是科学管理的切入点。因此有必要对目前正在欧美等先进国家推行的精益生产方式进行认真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按照精益生产的思想一步步地去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