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里,除了“的”这个词,就数“是”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使用的次数最多。“是”是个特殊动词,一般语法书上把它称作判动词。“是”在具体句子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但从它的作用来看,主要是起判断作用。判断就是对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给以肯定或否定。正因为“是”是个特殊的动词,而不是一般的动词,所以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分析它的语法形式,必须考虑它在具体句子中的词汇意义和逻辑意义,这样才能对“是”和由它构成的判断句作出全面合理地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日语复合动词里的部分后项动词以及部分前项动词在构词过程中产生了语法化变化,失去了该词汇所具有的本来意义。其语法作用相当于汉语中表示极端程度的甚词表达,主要用来表示程度或者强调等意义。但是,日语甚词表达和汉语甚词表达之间在所用词汇上没有交集。所以,不能使用汉语甚词表达去套用日语的甚词表达。  相似文献   

3.
许威汉治学严谨,文字、训诂、词汇、语法等靡所不通,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汲取传统语文学精华的同时运用现代语言学观点对汉语词汇学作全局性的透视,从“训诂学要向词汇学发展”着眼探讨汉语词汇学,在汉语的特性、汉语词汇复音化的成因、汉语词汇的体系、“通假”的实质、汉字的发展演变、语法研究的平面和词的音义关系等方面皆有阐发和创获,为汉语词汇学和语言学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尝试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汉语“的时候”进行功能分析,旨在提供一个功能角度解释.“的时候”可以分析为助词“的”与名词“时候”的词语搭配之外,还可能是“的”与“时候”融合成“的时候”,形成一种语法手段;从词汇到语法,意义逐步虚化,体现了词汇与语法的互补.  相似文献   

5.
“连续”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将其词性标注为动词。通过对“连续”一词出现的句法环境进行考察,发现“连续”经常做状语,已丧失了动词典型的语法功能——在句中单独作谓语,却保留了动词可以作定语、受“不”修饰的非典型语法功能。经过分析,认为它是语法化的一个中间体,其词性应该为副词兼区别词。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中致使词的三个语法化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致动式是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分析型致使结构,致动式中标记致使关系的语法成分,我们称之为致使词或致使标记。普通话中共有六个常见的致使词“使”、“令”、“让”、“叫”、“给”和“要”。这六个致使词处于三个不同的语法化阶段,组成了一个语法化斜坡,其中“使”和“令”处于最高的语法化阶段,已经很少用作使令动词,而专门用作致使词,而且由致使词“令”组成的致使结构倾向固化,能产性降低,经常用在关系化小句中,已经具有词汇化倾向。“让”和“叫”处于语法化的中间阶段,二者做使令动词的频率要远高于致使词,而“给”和“要”使用频率最低,还没有充分语法化。  相似文献   

7.
"管他"是一个至今未被收入虚词词典的连词性成分。在现代汉语中,"管他"虽然没有词汇化为一个词,但它是一个经过句法上的并入操作而实现的韵律词,比"管"更有资格充当连词性成分。"管他"语法化为连词性成分首先是语义条件,即"管"由行为动词演变为心理动词、代词"他"的意义虚化,其次是语音条件,即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自然音步模式。此外,"管他"语法化为连词的直接语境是反问句,相关语境是否定句。  相似文献   

8.
侯晓菊 《阴山学刊》2002,15(2):54-56
古代汉语的“……之于……”式不仅可以用在主语后 ,也可以用在宾语后。“于”字介词结构是修饰、限制谓语动词的状语成分 ;“之”字并没有实际的语法意义 ,也没有起改变句子结构的作用 ,它仅仅是使“于”字介词结构在语义上的作用加强 ,也使谓语动词所涉及的对象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9.
词缀“头”是汉语中典型的构词虚语素,现代汉语中“头”的构词能力渐趋萎缩。从“头”缀的历时发展考察,元曲中则出现了众多附加“头”缀的复音词。这一方面顺应了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规律,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汉语复音化的发展。元代特有的部分“头”缀词在后代的消亡说明了词汇发展中“适者生存”的法则。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是”的词性及用法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是比较特殊且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它一般是被看作表示判断的动词,所以,过去有不少语法论著认为“是”字句就是典型的判断句,它的宾语或补语一定是个名词性的成分。但是,实际运用中的语言是复杂的,实际语言的复杂性带来了词的复杂性。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是”除了作动词外,还可以作副词、形容词、连词或代词等;“是”的后边既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性成分。本文拟从几个方面谈谈现代汉语中“是”的词性及其具体的用法。 需要说明的是:“是”在现代汉语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语素,如“于是”、“但是”、“可是”、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国外对比语言学发展的三个时期及与之相应的研究方法——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转换生成语言学方法和综合性的方法。指出了语言研究应由“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转换,通过循序渐进的层次对比研究,抓住寓于语言深部的综合特征,从而准确把握对比中的语言特征,充分发挥对比语言的对策性。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无优势、农民生产性支出负担过重、“三农”社会保障不到位、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不充分、传统农产品收益率低下等。但难点之中也有市场潜力巨大、城市化将加速经济发展、消费结构的变化、中国农产品的优势等经济亮点,这些都将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各国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二元经济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二元经济结构将逐渐向一元经济结构过渡。我国提出的现代农业建设的经济发展战略,是破解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正确决策,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海媚 《殷都学刊》2008,29(2):125-128
《朱子语类》一书中“杀”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作补语有三种用法:表死亡性的结果,这是中古时期已有的用法;表非死亡性的结果,不早于宋代;表极甚的程度,不晚于唐代。由“杀”作补语的几种用法,可以看出其副词用法是由动词虚化而来,并非假借。造成这种虚化的原因,主要是词义引中、句法位置改变和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5.
魏颖 《云梦学刊》2003,24(2):63-64
文学形象感性形态的不完整、不确定与支离破碎是构造性“空白”在文学形象中所体现的不同形式。构造性“空白”作为文学形象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控制了本文与读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决定了文学形象模糊性的结构构成。  相似文献   

16.
周建忠 《云梦学刊》2005,26(2):28-37
众多楚辞读本往往回避章节之学、层次分析的原因为研究对象的丰富性、研究史的复杂性、研究内容的特殊性.<离骚>分段争议颇多,大略分为二、三、四、五、八、十、十二、十三、十四段以及"二分法"或"三分法"与"多段法"的结合等.从结构层次的合理性而言,"两分法"最经得起推敲,古人"前半"后半"之说,"人境"神境"之论,颇切辞旨.延续"两分法"的王邦采的"三分法",在较多学者认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构成了"三分法"与"多段法"的结合,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17.
乔林晓 《晋阳学刊》2006,(5):114-116
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内在结构由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两部分构成。现实世界是为了提出问题,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而想象世界则是为了解决问题,并突出主流意识形态预示的光明前景。现在探讨形成这种结构形态的根源,就成为一个新的话题。通过深入探讨深受史官叙述影响的讲史话本等小说文本的结构形态,可以发现,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内在结构形态与中国古代讲史话本等小说文本的结构形态有着类似之处,共有的清官情结和道德关怀等深层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形成了这种“现实——想象”的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英汉"反复"辞格在音、形和分类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既阐明了两种辞格惊人的相似之处,也反映了二者在分类方面表现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浅议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会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共同发展 ;要求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 ,共同发展。同时 ,也给会计界提出如何建立环境会计理论结构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新课题。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会计的基本目标 ,是人类今后发展的首选。环境会计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会计学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张大伟 《文史哲》2007,(4):103-110
在20世纪30年代的特殊文化语境中,"左联"组织机构上的缺陷是导致"左联"解体的体制因素,但长期以来被人所忽视。"左联"成立,是中共中央宣传政策调整的产物。"左联"成立之初,在机构设置上力图实现"集体领导",但在现实中却形成了两个领导核心:一是由组织保证的、直线式的领导机关;二是依靠片言只语对这个组织产生重要影响的"权威"。在两个领导核心之间,没有保障双方沟通的机制,而只是通过"联络人"进行有限的沟通。每个"联络人"事实上也是信息的"把关人",在信息的传达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根据"听者"的不同或者根据"信息发出者"的意思对信息进行增加或者删减,而信息传达之后的一两句劝告和建议往往会起到比信息更重要的作用。从组织传播学的角度看来,"左联"的组织更接近"直线参谋"的结构。它的缺点在于:由于包含了两种结构形式,如果内部信息流通不畅,两者间容易产生一些矛盾。"左联"的解体,正是没有避免这种组织结构缺陷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