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以哲学著称,而关于他的经济思想很少有人谈论。有人说这是由于王氏“经济言论不多”之故。与他的哲学、历史著作相比,此说尚可;但若与他同时代的人相比,此说未必适当。他的儿子说他对“上马食货”“极意研究”。笔者浏览其书,亦知他对我国  相似文献   

2.
气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气论贯穿着中国哲学发展的始终,是决定中国哲学基本发展方向的两大因素之一。本文从气字的来源入手,指出西周末年伯阳父以气论三川地震,标志着中国古代气论哲学的产生.这一哲学形态产生后,在先秦时期主要经历了春秋和战国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前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六气”说,而后一阶段则产生了气一元论的宇宙观。此后,气一元论被广泛用以说明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一浮的哲学思想滕复马一浮哲学的基本内容主要由他在泰和、宜山两地所讲的"义理名相论"构成,以后又在《太极图说赘言》等著作中作了充分发挥。他的哲学主要以宋明心性之学为基础,同时发挥先秦易学精蕴,以三易之说解义理名相,并引佛学做旁证,以观懦佛之会通。其本...  相似文献   

4.
邓立 《唐都学刊》2023,(4):84-89
张载论“气”,正所谓“立标以明道”,在宋明儒家经典诠释及义理建构中堪称典范。“气”不仅具有一般宇宙本体的形上意义,而且包括个体人格的塑造、伦理秩序的生成以及万物生生的伦理本体形态,并通过逻辑的方式推衍形成系统的义理结构。“气”扩充、流行于天人之际所体现的自然属性与人文特质,以德性、伦理及秩序等方式在宇宙论的视野中肯定人、人性以及人道。于此,展开一个“生生”的伦理世界,又蕴蓄追寻至善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5.
王海成 《唐都学刊》2009,25(2):88-91
对张载哲学中的“太虚”一词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而“太虚”又是理解张载哲学的关键之所在,对张载哲学的解释必须从对“太虚”开始。张载的多处论述显示,他使用的“太虚”一词所指正是气的原初、本然状态,在此状态中气之本方得以显现。学界对“太虚”一词的不同理解,其原因部分是由于对“虚”与“太虚”两个概念不加区别。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虚”是气之本性,而“太虚”是原初、本然状态的气,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6.
滕复 《浙江学刊》2001,(5):23-27
马一浮在浙大讲儒家哲学的部分,凡八讲,虽然在这八讲里面,主要谈的是"理气"和"知能",但是马一浮却以"义理名相"为副题[1],表明他对于"义理名相"问题的重视.马一浮在<复性书院讲录>第二卷<群经大义总说>里,还有<玄言与实理之别>一文,实际上谈的也是与"义理与名相"同样的问题.事实上,马一浮关于义理名相的认识,也出现在他的许多讲论及著作里面.马一浮正是在这个问题下面,进一步阐述了他对于儒家哲学的认识,以及对于儒、释、道三家哲学之异同等问题的看法.因此,了解马一浮这部分的认识和看法,对于深入认识和进一步探讨他的学术思想,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盛唐大诗人李白诗中塑造的形象包蕴极广,思想也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状态。龚自珍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当代学者论及李白思想时亦多祖此说,认为其思想是以儒道为主的多种思想的结合。且以当代最有影响的两部《中国文学史》为例:“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同时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当他想要用世以建立功业的时候,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立人”是鲁迅思想的一个中心。正是在人的问题上,鲁迅和尼采有过共鸣。本文以鲁迅“立人”思想为线索,论证了鲁迅早年倾心于尼采哲学的主客观原因以及他在各个时期对尼采学说的择取与扬弃。在鲁迅与尼采的关系上,过去有人说:鲁迅之所以受到尼采影响,是由于前期“思想有弱点”;更为流行的观点是认为鲁迅后期对尼采“无一赞辞”、“彻底否定”。本文从鲁迅和尼采著作的实出发,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9.
斯图尔特·休斯说:“绝望年代的法国社会思想从历史学开始而以人类学结束。”说得更确切一点,1955年莱维-斯特劳斯的自传体的人类学著作《热带闲愁》的出版,改变了而不是结束了这个年代的法国社会思想。这本著作不仅使他出了名,而且为他写作《结构人类学》(1958年)和接受结构主义铺平了道路。他系统地尝试揭露深层的普遍心理结构,这种普遍心理结构表现在亲属关系和更大些的社会结构中,表现在文学、哲学、数学中,还表现在推动人的行为的无意识心理模式中。从那以后,结构主义的理论与方法论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式:有些是部分地使用莱维-斯特劳斯的方法;有些是绕开他另搞一套;还有一些直接使用语音学学说的特定组成部分。但是,因为是莱维-斯特劳斯第一个把索绪尔的语言学运用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功夫即本体”的命题入手,深入剖析了黄宗羲哲学思想的本质。认为“工夫”是黄宗羲哲学中的本体范畴,它意蕴着“理气合一。”的思想,黄宗羲正是籍此推演出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因此,把他哲学中“盈天地间皆气”与“盈天地间皆心”这两个命题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做法,乃是对黄宗羲哲学的曲解。  相似文献   

11.
戴震是清代批判程朱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的内在发展脉络始终以解构和批判程朱理学为基本取向和最终旨归.戴震通过对文辞的训诂考据、历史事实的勾稽、社会实践批判之“实学化”的方法择向,对程朱理学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解构和抨击.《孟子字义疏证》末尾处“权”论的展开,乃是其反理学“实学”方法论的必然走向.这一过程,也反映了戴震重视知行的“智识”主义和行为主义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12.
尼采和“自由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是一位为现代人文学哲学奠定了基础的哲学家。他示范了一种与思辩哲学迥异的以大量格言、警句和诗意语言展示思想的哲学工作方式。这种新的哲学工作方式,事实上是在完成一场对话,即与“自由人”进行的对话。所以,我认为,理解尼采不在于如何驳脱尼采语言的歧义性,而在于如何识得“自由人”的真面目。我认为“自由人”就是尼采,对话则是一种自我对话,而尼采的思想和著作则是“自由人”的到杨,这三者是一体的。以这种见识为基础,本文试图对尼采的“自由人”及其所包含的哲学原则作一番透视。 一、“无”启示自由 尼采与叔本华的放弃了意志…  相似文献   

13.
总观张载的思想,可以用“以气为本”和“以礼为教”来概括。“以气为本”而形成的元气本体论使他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唯物主义发展史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但他的理论着眼点是在道德教化,“以气为本”是为“以礼为教”服务的。建立在“以气为本”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西田几多郎一度是日本的最大哲学权威,他的著作曾被誉为“日本哲学的古典”、“日本产生的夸耀世界的哲学”,支配了两次大战时期的日本思想界达三十余年。本文的论述范围以西田的处女作《善的研究》一书为主,因为他的主要思想均在该书中奠定。虽然他的哲学思想后来有进一步发展,但他的伦理观与宗教观却自此大致未变。西田的伦理观和宗教观是与他的哲学思想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体系,并以此为牢固基础的。在《善的研究》中,他以论述“实在论述完整地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观,并进而由此引述出他的全部道德与宗教思想。所以,在对他的伦理观与宗教观加以评述之前,有必要先对他的“实在”观即哲学思想作一全面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前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德里达的众多文献都集中在他的著作上,很少有人论及他的哲学的基本内核和问津他评论其他哲学家时的哲学内含。肯定地说,德里达的信徒们总是无条件地接受随后又极力用同样的术语去重复德里达说过和解释过的东西。无论在英美分析哲学方面还是在现象学方面,严肃的哲学评论很少见,只有约翰·瑟尔例外,他是分析哲学家中唯一全面注意德里达的人。  相似文献   

16.
列维-斯特劳斯是结构主义人类学和当代整个法国结构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和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把新颖独到、富有成效的思想同庸俗陈腐、大可怀疑的论点融为一体。这就是他的著作一方面对科学思想产生一定的推进作用。同时又成为争议和论战的由头的原因之一。作为人种学者的列维-斯特劳斯在其著作中反对脱离社会历史环境来对人的权利和自由下抽象的定义,他正确地看出了这种做法是某些“西方典型思维方式”的“种族中心主义”的表现,他主张维护  相似文献   

17.
唐甄是一位可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并列而无愧的伟大思想家。他的伦理思想富于创见,自成体系,具有与其政治思想紧密相连、功利主义色彩强烈、闪耀着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光辉三大特点,是我国古代伦理思想史上的一株奇葩。 一、以“智”“制欲”的理欲观 唐甄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一样,反对理学家关于“去人欲存天理”的禁欲主义说教,肯定人欲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但是,他的论证方法与多数进步思想家不同。刘宗周、黄宗羲、王夫之都以“理在气中”的“气一无论”作为批判禁欲主义的理论武器。而唐甄对“理”“气”关系的思辨哲学问题没有兴…  相似文献   

18.
王海成 《唐都学刊》2013,29(5):34-37
在张载著作中,“虚”、“虚空”、“太虚”在意义上有所区别,指的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随意替换。“太虚”是与“气”、“天”等同一个层次的存在者,而“虚”主要指气、天、人心等存在者的特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罗蒂与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的密切关系毋需多说。在其《哲学与自然之镜》一书中,他将杜威看做是“本世纪最重要的三个哲学家”之一。这本著作之后,罗蒂继续运用杜威和詹姆斯的见解来阐释他的新实用主义。这样,当罗蒂转向宗教信仰的研究以后,在他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杜威和詹姆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这两个人都仔细探索了我们现在可以用一种哲学的或思想的方式来讨论这些信仰的道路。奇怪的是,当罗蒂将宗教信仰解释成“私人项目”时,实际上否定了用一种在思想上是对其负责的态度来论证他们的需要,这似乎表明他与他的前辈分道扬镳了。如…  相似文献   

20.
吴根友  Chi Zhen 《孔学堂》2023,(4):23-32+126-136
萧萐父的“早期启蒙说”在思想来源处继承了侯外庐的思想,但其“早期启蒙说”中蕴涵着对启蒙理性与现代性所衍生的弊端的反思,则可以说是超越侯先生“早期启蒙说”的新意之所在。萧萐父晚年试图以自己所建构的“诗化哲学”形式来超越西方哲学在中世纪所具有的宗教迷狂和现代实证主义的狭隘,凸显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其“早期启蒙说”所蕴涵的对人的全面性的追求,以及其所提出的“哲学即人学”的哲学观,对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国哲学主体性之追求,均具有思想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